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中药学课件第8章解表药幻灯片
最新中药学课件第8章解表药幻灯片
应用:
恶寒发热
1、用于风寒感冒表实无汗证 头痛身痛
无汗脉浮 用麻黄以发散解表,使邪从汗解病从表除。
如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水 煎服 。
风寒咳喘-如三拗 汤
2、用于喘咳实证 寒饮咳喘 -如小青 龙汤 肺热咳喘-如麻杏 石甘汤
用麻黄以宣肺平喘 。
3、用于水肿兼有表证者(风水证)
用麻黄以发汗利水。如越婢汤或越婢加术 汤(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枣或加 白术)。水煎服.
中药学课件第8章解表药
第8章:解表药
• 概述
一、含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 的药物称解表药,也称发表药。“体 若燔炭,汗出而散”.
名词:
表邪--外感六淫之邪,侵袭人体肌表, 未曾传里病症。
三、解表药的适应证 1、用于感受外邪所致的恶寒发热、
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
2、还用于表邪犯肺,肺气不宣之 咳喘证,如细辛、麻黄、生姜等。
产地:主产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采制:春夏季(3-7月)剪下嫩桂枝,新 鲜时切圆斜薄片或截成15厘米长的小段,
晒干,用时润透切薄片,以尖稍为佳,生
用。
性能: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止痛,助阳化气。
功效分析: 归肺、膀胱经外行于表专散肌 表风寒而解肌发汗。
以辛散温通 入心经助心阳通经脉、温助人体 助阳为功 一身阳气而散寒止痛。
3、春夏气候温暖,用量宜轻,秋冬气 候寒凉,用量宜重。另外,注意南北、 老幼、青壮年之差异。
4、解表药性辛散轻扬,一般不宜久煎, 以勉降低疗效。
5.宜热服,助药力,避风寒,防复感 外邪。
6、注意选择配伍:
第1节 发散风寒药
特点:
1、性味辛温,有发散风寒的作用,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如发热轻、恶 寒重、头身痛、口不渴、舌苔白、脉 浮紧等。
太阳伤寒身无汗;痹疼实喘水肿良。
治荨麻疹验方:麻黄3g、浮萍6g、生 首乌12g 荆芥10g 蝉蜕10g、水煎 服,三剂可愈。
现代研究:成份有麻黄碱、伪麻黄碱、 挥发油等。用于过敏性鼻炎,三叉N痛、 风湿性关节炎等。
桂枝
桂枝 ※
《本经》上品
处方用名:桂枝尖 川桂枝 嫩桂枝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4、用于风湿关节痛-- 用麻黄发汗祛风 又能利水祛湿,故为主治,如麻杏苡甘汤, (麻黄、杏仁、苡米、甘草)水煎服,治
一身尽痛,发热,膀晚加重的风湿疼。
用量用法:3-10g入汤剂,古有“麻 黄细辛不过钱”之说。
使用注意:发汗力强,自汗盗汗,肺 虚咳嗽,脾虚浮肿者忌用。
歌括:
发汗平喘宜麻黄;利尿消肿功效强。
2、发汗力强。
麻黄 ※
《本经》中品
命名:以其颜色、气味而命名,其味 辛(味麻)而色黄故名。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 黄、木贼麻黄干燥的草质茎。
处方用名:麻黄、净麻黄、炙麻黄、 麻黄绒
产地:河北、山西、内蒙、甘肃、辽 宁、河南等地。以黄河流域最多,立 秋至霜降之间采收,扎把阴干,切 0.5cm小段。生用或蜜炙用。
3、用于痰饮蓄水证 蓄水证-膀胱阳气不化 水湿下蓄则小便不利水肿
用桂枝胜寒邪,助阳气化湿利水之功而治之。 如苓桂术甘汤治停饮,五苓散(桂枝、猪苓、 茯苓、泽泻、白术)水煎服,治蓄水。.
4、用于心悸 --用桂枝助心阳通血脉之 功而治之。如炙甘草汤(桂枝、人参、附 子、生地、炙甘草等)
用量用法:3--10g,入汤剂。
归膀胱之腑,温化膀胱之气而 通阳化气行水湿。 表邪祛则表证解,寒湿除则阳气通,经脉通畅则 疼痛自止。故有诸功。特点,善行四肢。
应用:
表实无汗症-与麻黄同用。
如麻黄汤
1外感风寒表证表虚自汗症-证见发热、
恶风,自汗出脉浮缓 .
如桂枝汤(桂枝、白芍、
甘草、大枣)
用桂枝发表解肌,调和营卫散风邪之功而治 之.
3、用于风疹、麻疹透发不畅而需 透发者,如柽柳、葛根、牛子等。
4、用于水肿兼有表证或腰以上肿 当发汗者,如麻黄、浮萍。
5、用于头痛、身痛剧烈、疮疡初 起、风湿痹痛等,如羌活、白芷等。
四、使用注意:
解表药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久病体虚及 失血证忌用;
2、不可过量或过久使用,中病即止, 以防发汗太过,耗伤津液,导致亡阴 亡阳等证。
使用注意:辛温助阳易伤阴动血,凡温热 病及阴虚阳盛血热妄行孕妇等均忌用。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香豆精、桂皮酊等。 ①有解热降温、发汗利尿作用②扩张血管、 强心抗心律不齐、抗凝血等作用。
总之,桂枝有和营、通阳、散寒、止痛四大 功效。桂枝的发汗作用较麻黄弱,麻黄宣发 卫气开腠发汗遍彻皮毛,专于发表而散寒邪。 桂枝通达营卫解肌而散风邪,二者合用则发 汗力增强,适用于风寒感冒表实证,营卫不 和腠理疏松者则只用桂枝而不用麻黄,取其 散寒解表、调和营卫。又能温阳化气行水以 治蓄水停饮,又心入经,走血分,暖营血, 化寒凝以治寒凝经闭等证。
①风湿痹痛(肩臂肢节痛) -如桂枝附子汤(桂枝、 附子、甘草、生姜、大枣)
②、胃寒腹痛-如小建中汤 (桂枝、饴糖、白芍、生姜
2、用于寒湿痛证 ③、经闭痛经-如温经汤 (吴芋、当归、白芍、川芎、 半夏、人参、甘草、阿胶、 麦冬、丹皮、桂枝)。 ④胸痹心痛-枳实薤白桂枝 汤。
取桂枝助阳温通之性而治之。 痰饮证-心脾阳虚,不能 运化津液以致水湿内停。
麻黄与桂枝功效比较:
麻黄-发汗力强,主伤寒表实无
汗证,喘息 水肿等。发
发散风寒
汗之力遍彻皮毛。
桂枝―发汗力弱,主伤风表虚自
汗证。助阳止痛。特点是
善行四 肢。
均主风寒表证。
※紫苏《本草经注》中品
性能:辛、温、香,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行气和胃,解鱼蟹毒。
分析:
辛温入肺走表能发散风寒。
以散寒行气为功香温入脾走里以理气宽中。
性能: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功效分析: 味薄升浮归太阳走肌表,以宣散 太阳风寒表邪而开腠发汗。
以发散风寒为功入肺经则散肺寒,宣肺气而治寒 邪犯肺之咳喘。
苦温入膀胱之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温化膀胱 之气,而利尿行水湿。
故有发汗、平喘、利尿之功。实为散风寒,宣肺 气,温化膀胱之要药。称“疗伤寒解表第一药” 发汗之力“遍彻皮毛”。
辛香善走,以走窜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