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PPT课件 清热药
用法:沸水泡服或煎服。
肿节风(草珊瑚)
肿 节 风(草珊瑚)
1.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咳 嗽、泻痢腹痛。如万通炎康片。
2.祛风通络、活血消斑:用于风湿痹痛、跌 打损伤。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四、主要用于疮痈肿毒的药物
内痈、外痈均可用的药物: 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白花蛇舌草。
喉肿痛。
青黛
青黛
1.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痄腮喉痹、疮痈 丹毒和热毒发斑、吐血衄血。
2.泻火 定惊
肝火犯肺之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如黛蛤散。
用于肝热惊痫。
板蓝根—善解毒利咽,常治大头温毒、咽喉 疼痛。
清凉热血解。毒,大青叶—善凉血消斑,治温毒斑疹最宜。
青黛—亦凉血消斑;又善清肝泻火,治肝热 惊痫、肝火犯肺咳血胸痛。
取本品清热平肝作用,现代用于 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
决明子
决明子
1.清肝明目:既善清肝热,又兼益肾阴,常 治目疾(虚实皆宜)。
(1)肝热目赤羞明。 (2)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 (3)肝肾阴亏之目暗不明。 (4)肝火上扰或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2.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1)气分实热证。如白虎汤。
(2)肺热喘咳。如麻杏石甘汤。 (3)胃火上攻之头痛、牙痛。如清胃 散。
2.收湿,生肌,敛疮,止血(煅):用于疮 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打碎先煎。
知母
知母
1.清热泻火: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效,用 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如白虎汤。
此外,还用于肺热咳嗽、胃火牙痛等。
谷精草—风热或肝火目疾多用。
清肝明目
密蒙花—兼养肝阴,肝虚目赤也用。
(肝热目疾)
青葙子—清泄肝火力强,肝火头痛眩晕亦用。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本类药物的药性多属苦寒,均有清热燥 湿功效,主要用于湿热证(如湿温、胃肠湿 热、脾胃湿热、肝胆湿热、湿热淋证、湿热 带下、湿疹、湿疮等)。
黄芩
黄芩
1.清热燥湿:本品苦寒,归肺胃经,善清中上 焦湿热,用于多种湿热证。 (1)湿温、暑湿。
蒲公英
蒲公英
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常用于热毒壅盛所致 之疮痈肿毒。
(1)乳痈。 (2)肺痈、肠痈。
2.利尿通淋:用于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慎用。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
本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同蒲公 英,治疔疮尤宜。(“地丁专为痈肿疔毒 通用之药”《本草正义》)。
鱼腥草
鱼腥草
2.生津润燥: (1)阴虚燥咳。
(2)阴虚口渴或消渴。如玉液汤。 (3)肾阴亏虚,骨蒸潮热,遗精盗汗。 如知
清肺胃实热;煅后外用收敛生
清 热 泻 火 、肌。
除烦止渴。
(气分实热证)
知母
苦、甘、寒,既清实热,又 清虚热;还善生津润燥、泻
相火。
芦根
芦根
1.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本品甘寒,有 “清热不伤阴、生津不敛邪”之特点。
第二章 清热药
一、含义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证的
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性能特点
性味多苦寒,归经不一。
三、功效与主治 清热泻火---脏腑火热证、气分实热证。
清 清热燥湿---湿热证。
解 清热解毒---热毒证。
里 热
清热凉血---血分实热证。
清虚热---虚热证。
四、分类
本类药物分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 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五类。
绵马贯众
绵马贯众
1.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温热病。
2.止血: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尤善治崩 漏下血。 3.杀虫:用于绦虫、蛔虫、钩虫、蛲虫。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忌油腻。
穿心莲
穿心莲(榄核莲、一见喜)
1.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本品善清肺火,用 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肺痈吐 脓、咽喉肿痛及热毒疮痈、毒蛇咬伤。
三、善清肝火的药物
熊胆、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 青葙子。
熊胆
熊胆
1.清肝明目,息风止痉:本品苦寒,主归肝经。
(1)肝热目赤肿痛。 (2) 肝热动风惊痫抽搐。
2.清热解毒:兼能消散痈肿,用于疮痈、痔 疮肿痛。
用法:入丸、散剂,尤宜胶囊剂。
夏枯草
夏枯草
1.清热泻火,明目:用于肝火目赤肿痛、目珠 疼痛。 2.散结消肿:用于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乳痈, 乳癖,乳房肿痛。
黄柏 —善清下焦湿热,治下焦湿热诸证;且 能清虚热、泻相火,用治阴虚火旺等。
龙胆草
龙胆
本品大苦大寒,主归肝胆经,有清热燥 湿、泻肝胆火之功效,善治肝胆湿热下注和 肝胆实火上炎诸证。
苦参
苦参
长于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用于湿热泻 痢、黄疸、湿疹、风疹、疥癣、带下、阴痒 阴肿等证。如苦参地黄丸、消风散、苦参汤。
(2)湿热黄疸。 (3)湿热泻痢。 (4)湿热痞闷。
2.泻火解毒:本品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毒之功。 (1)尤善清肺、上焦实热。
A:肺热咳嗽。如清金丸。 B:热病烦渴。如凉膈散。
(2)少阳证。如小柴胡汤。
(3)痈肿疮毒、咽喉肿痛。
3.止血:有凉血止血之功,用于血热妄行的出 血证(多炒炭用)。 4.安胎:有清热安胎作用,用于胎热胎动不安。
2.解毒疗疮:用于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3.泻火除蒸: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遗精。如知 柏地黄丸。
黄芩—偏清上焦湿热、清肺热,为治湿温、 暑湿、肺热咳嗽之要药;还能凉血止 血、安胎,治血热出血、胎动不安。
清泻热火燥解湿毒,。黄连— 泻善痢清之要中药焦,湿又热为、治清心心火胃亢火盛,、为胃治热湿呕热
吐之良品;又可泻火解毒,常治痈疽疔 毒诸证。
2.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 疹瘙痒。
二、主要用于泻痢的药物
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秦皮、铁苋、地锦草。
白头翁
白头翁
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善清 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为治热毒血痢之良药; 也适用于湿热痢疾。如白头翁汤。
马齿苋
马齿苋
本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主要 用于热毒血痢、湿热泻痢、热毒疮疡以及湿 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 血等证。
还有利尿之功,用于小便涩痛。 使用注意:反藜芦;脾胃虚寒者禁用。
白鲜皮
白鲜皮
本品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作用,最适 宜湿热证兼皮肤瘙痒者。
臭椿
椿皮
本品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 用于湿热泻痢、久泻久痢、赤白带、崩漏、 便血、痔血等。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本类药物多苦寒,有清热解毒之功,主 要用于疮痈、痢疾、咽喉肿痛、温热病、水 火烫伤、虫蛇咬伤、癌肿等热毒证。
(1)热病烦渴。 (2)肺热咳嗽。 (3)肺痈吐脓。
2.止呕:用于胃热呕逆。
3.利尿:用于热淋涩痛。
天花粉
天花粉
1.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本品为治热病伤津烦 渴、内热消渴之良药。
2.清肺 润燥
肺热咳嗽。 肺燥咳嗽。
3.消肿排脓:用于疮疡痈肿。如仙方活命饮。
鸭跖草
二、善清心火的药物 寒水石、竹叶、淡竹叶、莲子心、栀子。
寒水石
寒水石
本品内服清热泻火,治热病烦渴;外用 消肿止痛,治丹毒、烫伤。
竹叶
淡竹叶
竹叶 淡竹叶
清热泻火、 生津利尿: 热病烦渴, 口舌生疮, 尿赤涩痛。
长于清心除烦。 长于清热利尿。
莲子心
莲子心
1.清心安神:本品善清心火,用于温病热陷 心包之高热神昏谵语。如清宫汤。
2.涩精止血:用于心火妄动、心肾不交之失 眠、遗精。
主要用于外痈的药物: 三丫苦、蚤休、木芙蓉叶、野菊花、千里
光、四季青、半边莲、半枝莲、山慈菇、漏芦、 土茯苓、白蔹、绿豆。
以上各药均有清热解毒之功,主要用于热 毒疮痈,部分药物还有以下应用:
木芙蓉
三丫苦
(2)心烦失眠。如黄连阿胶汤。 (3)胃热呕吐、呕吐吞酸。如左金丸。 (4)热毒疮疡。如黄连解毒汤。 (5)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如泻心汤。
黄柏
黄柏
1.清热燥湿:用于各种湿热证。 (1)湿热带下。如易黄汤。 (2)湿热尿赤。如萆薢分清饮。 (3)湿热足膝肿痛。如三妙丸。 (4)湿热泻痢。如白头翁汤。 (5)湿热黄疸。如栀子柏皮汤。
马勃
马勃
1.清热利咽:用于咽喉肿痛、咳嗽失音。 2.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橄榄
余甘子
橄 榄 —还能醒酒、解鱼蟹毒,适用于中酒 毒和鱼蟹毒。
清热解毒、 利咽生津。 (咽喉肿痛)
余甘子—还能润肺化痰,用于咳嗽咯痰等证。
朱砂根(小罗伞) 金果榄
金果榄—还能清热止痢,适用于疮痈、胃 热脘腹疼痛、泻痢等证。
尚可通淋,用于热淋、血淋。
鸦 胆 子
鸦胆子
1.清热解毒,止痢:用于热毒血痢、休息痢。
2.截疟:用于各型疟疾,对间日疟、三日疟 效果较好。 3.腐蚀赘疣:用于鸡眼赘疣。 用法:内服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
秦皮
秦皮
1.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用于湿热泻 痢和湿热带下。
2.清肝明目:用于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黄 枯芩、片芩:老根、中空者---清肺热。 芩 条芩、子芩:嫩根、内实者---清大肠热。
黄连
黄连
1.清热燥湿:本品大苦大寒,善清中焦湿热, 为治湿热泻痢的要药。
(1)湿热脘腹痞满。如半夏泻心汤。 (2)湿热泻痢。如香连丸、葛根芩连汤。 (3)泻痢脓血。如白头翁汤。
2.泻火解毒:本品尤善清心胃之火。 (1)热病高热烦躁。如黄连解毒汤。
4.清解暑热:用于暑热烦渴,小儿热疖、痱子。
连翘
连翘
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本品有“疮家圣药” 之称,用于疮痈肿毒(初起或溃烂均可)、 瘰疬痰核、咽喉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