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9 生态因素一.书本知识整理(一).非生物因素1.人类社会的五大危机2.生态因素的概念及种类3.4.5.水:水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举例);水影响生物的分布(举例)(二).生物因素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举例);种内斗争(举例)2.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各项均包括概念,举例)(三).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既要综合分析各种生态因素,又要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举例)二.思维拓展(一).和光有关的知识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1.黑暗时两种植物的细胞呼吸强度不同2.达到光补偿点(A,B)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同3.达到光饱和点(C,D)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同4.阳生植物的细胞呼吸强度大于阴生植物5.阳生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ab)和总光合作用量(ac)6.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在群落结构中的垂直结构特点: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特点:喜阴植物生长于树冠下,灌木和草丛生长于树冠下的间隙及有光照之处7.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于向光侧(二).和水有关的知识1.水的生理作用(结合水和自由水的生理作用)2.水参与多种反应(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反应式)3.水是多种反应的产物(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脱水缩合;以及这些反应的场所)4.人体内水分的来源(食物,饮料,物质代谢)及排出途径(肾,皮肤,肺,消化道)5.环境中水分含量对植物叶形的影响:肥厚的茎和叶;刺形的叶(三).和温度有关的知识温度影响植物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分布(针叶林,阔叶林,草甸)(四).生物因素中易混淆的概念1.种内斗争和竞争:竞争种间关系2.种内斗争中的种内残食和捕食:捕食是种间关系3.互利共生和寄生:前者对双方有益,后者只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4.寄生和腐生:前者指活的生物之间的关系,后者指一种生物以其它生物的有机物为营养来源(包括排出物,残落物,尸体等)5.生物因素中的识图要求:参照《优化设计》P154中的“几种种间关系的比较”.课时29跟踪训练(一).单选题1.若用生物方法防治棉铃虫,以下最不合适的是()A.引入与棉铃虫构成竞争关系的昆虫B.引入与棉铃虫构成寄生关系的真菌C.引入与棉铃虫构成捕食关系的昆虫D.引进抗棉铃虫的棉花品种2.以下关于光对植物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山鹿直到高山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这主要是受光照影响B.阳生植物必须在强光下才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C.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强度相等的光照强度下,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D.人参必须在密林下层的较阴暗处才能达到最有利于生长的有机物积累程度3.以下关于光照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阳生植物往高处生长以获得阳光,阴生植物生长于林荫下,这是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B.在不同地段,喜阴植物生长于被树冠遮住的地方,灌木草丛则生长于树冠下的间隙,这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一个特点C.从山鹿直到高山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这是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D.光照对植物的分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4.生物的繁殖活动与光照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动物在短日照条件下开始繁殖B.动物在长日照条件下开始繁殖C.有些植物的生殖与光照没有太多关系D.用黑幕的结果是推迟动物的繁殖时间5.以下有关植物与光照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阴生植物在短日照条件下才开花B.阳生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才开花C.植物能趋向光照生长,这是一种趋性D.植物能趋向光照生长,是一种应激性6.以下正确描述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事例是()A.冬季的低温能降低细胞呼吸对有机物的消耗,从而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B.苹果、梨不宜在寒冷地区栽种,这是植物生长发育受到温度限制的一个事例C.炎热干旱的夏季有些动物在淤泥之下夏眠,这主要是温度影响的结果D.低温能够成功储藏种子,反映了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温度的影响7.以下主要由于温度变化而发生的现象是()A.鸟类的迁徙B.动物的换毛C.某些鱼类的洄游D.在晚上不见蝴蝶飞舞8.以下肯定不是寄生关系的是()A.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体内B.蚜虫用口针吸吮叶片内的汁液C.蚊子飞来飞去吸吮动物血液D.苍蝇用口器舔食腐物9.有以下几组生物:①大豆和杂草②食虫鸟和昆虫③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请将各组间的关系与所给的三个曲线图按序对应: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 D.①③②(二)多选题10.动物的趋光性()A.是一种趋性B.是自然选择而产生的一种应激性C.是神经调节为主导的一种先天性行为D.是由遗传性所决定的11.以下不一定或不能成为互利共生关系的有()A.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体内B.两种生物相互为对方提供生活条件C.乳酸菌菌落中混有大肠杆菌D.大豆和大豆根中的根瘤菌12.以下可能属于捕食关系的是()A.成年鲈鱼以幼年鱼为食B.野兔摄食果农的苹果C.虱子吸食动物血液D.鬣狗摄食被狮子遗弃的动物尸体13.赤眼蜂能够防治以松树为生的松毛虫,原因是赤眼蜂将卵产在松毛虫的卵中。
在以上所涉及到的生物关系中,可以用下面哪些术语描述?()A.捕食B.寄生C.种间斗争D.竞争14.动物尸体中的分解者可能包括一些()A.细菌B.真菌C.病毒D.从尸体中萌发而出的植物1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B.种间斗争有利于群落的存在和发展C.捕食关系使狼和免相互选择,能量相互流动,从而共同进化发展D.竞争和寄生的结果是处于劣势一方最终灭绝(三).简答题16.从生物体结构和新陈代谢的关系分析以下现象:⑴微生物的代谢速度的特点是:。
请分析说明。
⑵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体型(大、小)的动物容易保持热能,体型(大、小)的动物有利于散热,后者的原因是。
生态因素中的与动物体型往往存在这种相适合的关系,使不同纬度的动物与当地的这种因素环境相。
17.人们已经知道,温度、水分、氧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现在有报道称,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农作物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
请用玉米种子来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这种报道的真实性,预测可能的结果并分析。
课时30 种群和生物群落一.书本知识整理(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2.出生率和死亡率3.年龄组成4.性别比例(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三)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指导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防治(四)生物群落的结构1.垂直结构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和动物的分层活动现象2.水平结构二.思维拓展1.几个概念: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在一定区域之中:种群――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群落――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几个联系: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群落包括该地区的所有种群;一个种群内存在着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一个群落内存在着各种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互利共生、竞争、寄生、捕食);一个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群落的组成和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影响着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和稳态3.几个特别关注:年龄组成对于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决定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取样调查法、动物种群密度的标志重捕法);XY型性别决定及其1:1的性比的原因4.关于年龄组成:课时30跟踪训练(一).单选题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地区的种群之间都存在生殖隔离B.不同的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不同种群之间都不能交配D.同一种群的个体间交配后的子代都可育2.在一个群落内部:()A.既存在种内关系,又存在种间关系B.既存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存在生物与无机环境的关系C.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关系,如互利共生、竞争、寄生、捕食、腐生D.群落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人类性别比例理论上应该为1:1的原因是()A.只有一种X精子B.只有一种Y精子C.只有一种X卵子D.只有一种Y卵子4.一个对其所生存的环境产生比较大的不良影响的种群最可能()A.种群密度很大B.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性别比例不合适D.出生率高5.若一个种群的增长率如右图所示。
则这个种群此后的个体数量将发生的变化是()6.在一座山上,所有的()A.蛾构成一个种群B.植物构成一个种群C.生物构成一个群落D.生物及其环境构成一个群落7.动物学家考察某牧区后认为,当地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
预测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A.种群数量和密度B.鹿群的年龄结构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8.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二)多选题9.能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因素有()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各种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10.以下属于种群的是()A.一株大豆根中的全部根瘤菌B.一碗水中的全部细菌C.一坛酒酿中的全部酵母菌D.一个发霉馒头中的全部真菌11.生物群落的特征主要包括()A.年龄组成B.营养结构C.物种多样性D.优势种E.性别比例12.一个种群在t年后的个体数量符合公式N t=N0λt,则必须符合的条件有()A.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B.气候适宜C.没有敌害D.出生的个体没有死亡13.读下图回答:⑴此图反映出()A.该地区人口数量将下降B.该地区人口数量将增加C.该地区的出生率将增加D.根据此图可预测该地区50年后的人口数量⑵此图还反映了该地区的人作为一个种群的哪些特征?()A.种群密度B.出生率和死亡率C.性别比例D.年龄组成(三)简答题14.如果是植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可以采用调查。
⑴首先确定调查的。
⑵选择一个长方形地块,该种群的分布。
将该地块按(长度、宽度)划分成10等分,每等分的划一个的正方形。
⑶计算内种群的数量,做下记录⑷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
⑸该地区的该种群的密度值是。
如果是动物,则通常可以用法进行调查。
15.将甲乙两种植物混种,若设定N=甲播种的种子数/乙播种的种子数,M=收获时甲种子数/收获时乙种子数,收获的种子再播种,连续进行若干代后将M、N作图如右.则:⑴b点时表示,此时M N。
⑵d点时表示,此时M N。
⑶c点时表示 .此点的M=N,则与以下此点不一定符合的说法有()(多选)A.甲乙播种的种子数相等B.甲乙收获的种子数相等C.甲乙两个种群的密度相同D.甲乙的种子萌发率和成活率相同⑷甲乙两种植物在该地区构成了()A.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种间斗争关系附:答案第一节1A 2D 3C 4C 5D 6D 7C 8D 9A 10ABCD 11ABC 12ABD 13ABC 14AB15AB16⑴异常旺盛细胞体积小,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有利于物质交换⑵大小身体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热量交换速度快适应17设计步骤①选取相同大小、具有同样发芽率的玉米种子,分成若干等份(每份均有足够的数量)②均给予相同的适宜的萌发条件③除一份作对照,正常生长外,其余各组均给予不同的声音频率每天刺激3h实验预测和分析①如果各组的发芽率一样高,说明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对种子的萌发没有效果②如果没有给予声音刺激的组中发芽率高于其余各组,说明声音刺激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③如果没有给予声音刺激的组中发芽率低于其余各组,说明声音刺激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④如果给予不同声音刺激的组中发芽率有高有低,说明不同的声音频率的刺激对于种子的萌发有不同的作用第二节1B 2A 3C 4A 5C 6C 7B 8A 9ABCD 10AC 11BCD 12ABCD 13⑴BD⑵CD 14⑴对象⑵比较均匀长度中央长宽各为1M⑷平均值⑸各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15⑴甲的竞争力大于乙 M﹥N⑵乙的竞争力大于甲 N﹥M⑶甲的竞争力和乙相等ABC 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