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专题设计》课程标准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项目专题设计》课程在《CAD制图基础》、《3D效果图制作》、《SK效果图制作》、《室内全案设计》等课程后开设。
它的后续课程是《公共空间室内设计》。
一、概述(一)课程性质《项目专题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实践性环节课程,本课程旨在全面整体的检查学生对室内设计这门课程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通过本课程设计内容的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教学观念方面课程内容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形成工学结合的高职特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相联系,以职业活动来引导组织教学,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更新教学内容和重组课程内容结构,将知识点、技能要求与具体工作项目任务联系起来,突出知识与技能要求的岗位针对性具体内容以项目的形式表现。
强调以实际项目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以工作结构为主线整合了理论和实践。
课程内容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知识点的选择,教学内容强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对知识点的选择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改革,改革教学大纲,改变传统上按照学科教学的方式,改变以往的课程内容比较强调课程中知识点和单项技能的掌握,重视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应用问题,着重在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完整的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所学知识的整合与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建立全面的认识,给学生未来岗位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体系改革方面项目专题设计针对不同时期的教学方针、教学条件、学生特点和社会对高等学校环艺专业人才要求等特点,针对环艺职业实践性强和职业学校的任务,实行“行动领域”工作过程,摆脱原来只是单纯理论和孤立做设计的情况,按照“资讯(调查现状、前期资料收集)—计划(设计构思)—决策(设计方案分析)—实施(设计图纸表现)—检查(设计研讨汇报)”完整的“行动”方式系统改革工学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在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情景设计、课程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景观专业课程整体性与综合性的更新和整合。
使该课程是在人才的知识结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素质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3)教学方法方面项目专题设计课程必须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教学评价应与课程目标相一致,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要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给学生成功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让学生在课程中找到自己,赏识自己,找到进步的方向。
同时,要通过深入有效的评价,及时强化和矫正课程与教学的信息,更好地实现课程目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提高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并重、相互渗透的原则,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合理地组合成一个专业技术知识体系,全面培养对接文化产业“三创双能”人才。
本课程旨在全面整体的检查学生对室内设计这门课程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通过本课程设计内容的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内容包括理论讲授、绘图实训指导部分。
理论主要讲授住宅内部各居住空间设计的设计方法,包括空间设计的设计程序和方法,住宅空间设计与人体工程学、住宅空间界面设计、住宅空间绿化设计,住宅空间照明设计、住宅空间色彩设计等内容。
绘图实训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通过分类作业的形式,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使学生充分理解装饰设计的内涵。
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表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住宅空间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结合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本课程的标准。
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设计绘图能力。
通过本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使学生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设计人才所必需的住宅室内设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同时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完成以下目标:1.熟练掌握住宅室内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住宅的空间构成特点及发展历史,掌握住宅室内设计的人体工程学要求。
2.掌握住宅室内设计不功能空间的设计①掌握客厅室设计的方法、橱窗设计②掌握餐厅和厨房的室内设计方法。
③掌握卧室和书房的设计原则。
④熟悉卫生间设计的基本知识、光环境的运用⑤熟悉住宅空间的照明设计、绿化设计及色彩设计。
3.掌握一定的创新设计能力能分析、设计各类不同功能;能分析室内空间构成方式;能设计一定难度的图例。
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需要)本课程课内总学时建议为32+64+48+16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实践绘图128。
为提高学生实践设计能力另安排课程设计(考试)1周,16课时。
顶岗实习二周。
表1模块教学内容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一览表表2模块教学内容任务及课时安排一览表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项目专题设计》课程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立任务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小组方式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作业任务。
(2)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室内设计原理通过实践来创造性的完成对一套住宅空间的设计,使之设计合理舒适的居住环境。
(3)以一个合格的设计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为着眼点,进行思维方法、设计技法、理论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全面、系统的了解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原则与表现形式。
(4)教师提供与项目内容相关的各类参考资料共学生们分析、借鉴,教师及时与学生交流设计进程,发现和总结问题。
同时利用网络课程教案、网络教学资源及视频教程、网络题库等相关教学资料,学生可以进行自主的进行学习,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课程网上论坛与学生对话、交流。
使学生快速提高审美意识,同时了解行业趋势。
(二)考核评价建议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过程。
评价不仅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学习效果整体评价不仅要关注考核结果,更要关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应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同时要考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独立思考的习惯,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自我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等方面。
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以下针对住宅空间设计这门课程提出的几点建议:(1)建议的考评标准为:考勤成绩10%+平时成绩60%+终结考试30%,最终成绩建议采用百分制记分法计入学生成绩册。
评分标准(三)教材选用建议选用教材应根据行业高职学生的岗位需求选取教学内容,按照高职学生入校的共同特点,选择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组织方式。
按逆向思维选取课程教材的原则是,首先分析高职生的特点,确定基本的知识、能力需求,再根据这些基本的知识和能力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再围绕培养目标,选取课程教材。
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上,建立以项目活动为中心、以项目单元为主要结构形式,吸纳和更新知识点和技能点,编写合适的教材与实验实训指导书,形成工学结合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
注重教材内容的前瞻性、实践性和系统性,注重教材建设的系统配套和不断更新。
编写的教材和实践项目配套参考资料,结构更合理,体系更完整,教学内容更具系统性、新颖性和可操作性,满足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要求,充分反映最新的设计动态和企业实践新成果,有效地帮助教师授课和学生再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帮助。
打破以纸质为主的单一的、平面的、静态的教材呈现形式,变为立体化、动静结合、多种介质组合的形式。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1、全部教学过程均在机房进行。
机放配备当前教学软件需要的主流机型,学生每人一机,每个机房均配备投影仪、实物投影仪和完善的网络设备,可以满足教学的各种要求。
2、每个机房均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可进行广播教学、个别辅导、学生演示、文件传送等互活动。
3、采用集中式网络布线与交换机系统连接互连网,使每个机器每个机房均可连接Internet,为学生浏览信息、下载资料、网上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4、选择企事业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基地。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图书馆教学资源的建设图书馆订阅了大量有关国内外园林景观设计的书和期刊以及电子图书与电子期刊,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园林设计扩充性学习资料,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国际、国内最新的园林设计专业信息。
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课程资源建设课件、虚拟实验室等软件、精品课程网和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等数字化电子资源,提供海量自主学习资料与信息,给学生更快捷方便的教学指导。
教师利用精品课程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共享资源,包括上百个国内外专业网站如景观中国、美国景观设计职业网等网站的链接,国内外文献书目,丰富的专业图库、作品资料,课程课件,行业标准与企业案例等(六)其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机房和学院的网络机房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欣赏水平。
注重互动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逐步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经历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践锻炼,具有初步的设计能力,掌握初步的技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