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考试科目安排
你的准考证上都有具体的考场信息的,全国统一考试时间:
1月 9日08:30-11:30 思想政治理论
14:00-17:00 外国语
1月10日08:30-11:30 基础课
14:00-17:00 专业基础课
1月11日08:30-14:30 超过3小时科目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简称〔考研〕)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
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大学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部分专业通过全国联考的方
式进行命题)。
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培养模式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两种。
2研究生考试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1月前)
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为以后几个阶段打好方向和基础。
搜集你要报考的专业以及有关高校信息,选择一所合适你的学校。
关于学校和专业问题,一方面你可咨询系你的学长学姐们以及老师,另一方面就是在网上各大考研论坛进行搜集和咨询。
在这一期间(大三上学期)也会有很多考研机构举办的免费讲座,可以去听一听咨询一下。
第二阶段:确立目标,买好一些资料书籍(2月-3月)
这个阶段你就要确立好目标,有目标才会有更大的激情。
所以确立好自己的考研目标,然后准备好必要的书籍资料。
这个阶段在你确定了要报考学校报考专业外,你还得在你报考学校的研究生官方网站上参照去年的大纲,查询到你要复习的科目(包括大纲)和各科指定的课本。
然后准备复习。
第三阶段:第一轮复习,打牢基础阶段(4月-6月)
既然一切都准备好了,那么我们开始鼓足干劲,开始第一轮复习吧!
几乎每个专业都必须要考〔英语〕,还有很多专业必须要考数学。
所以这个阶段就是考研公共课的基础复习。
这个阶段打好基础是关键。
英语可专注考研英语单词的背诵以及阅读理解的训练。
数学则针对课本复习和总结,以及考研辅导资料的复习。
这个阶段有必须要的考生(特别是英语和数学自己没把握去复习的考生)报一些考研辅导机构。
注意不要太依赖机构,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努
力。
历年的考研真题可以开始尝试去做了。
第四阶段:第二轮复习,强化复习阶段(7月-10月)
这个阶段可以再细分为两个小阶段。
第一个是7月-8月,也就是暑期复习阶段。
这个阶段可以说非常重要,各考生实力差距将在这个阶段拉开。
7月份可以开始复习政治。
必要的话可以参加暑期培训班。
第二个小阶段就是9月-10月,大概9月份的时候各高校开始陆续公布考试大纲,而且各科的考研大纲教育部也会考试公布。
9月就要开始专业课的复习(专业课的历年真题一定要有),所以这个阶段考生必须要权衡各个科目的复习,把握好复习的时间安排。
(10月份开始网上报名、缴费)
第五阶段:第三轮复习,冲刺阶段(11月)
基于以上几个阶段复习,要开始各个科目的冲刺。
尤其是数学这个科目,真题一定要反复去模拟和总结。
政治可以开始冲刺背诵。
(11月考试报名现场确认)
第六个阶段:查漏补缺阶段(12月)
各个科目复习应在这月前全部结束,12月开始查漏补缺。
特别是政治,要强化背诵。
一些考研政治的书籍在这个月也会开始陆续出来,一些猜测试卷还是很有必要做一做、背一背。
最后阶段:调整心态,梳理好自己,准备步入考场(1月) 经历了以上的艰辛万苦后,马上就要步入考场的考生则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无论这个时候你复习的如何,都要坚持最好
的心态,顺其自然,勇敢地奔赴考场。
3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及考试时间
方法/步骤
1 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
同等学力面试入学,申硕考试科目为:〔外语〕、学科综合,外语相当于四六级之间,同学们参加考试必须特别注意外语,一般学科综合较容易通过。
专业硕士:GCT考试(语、数、外、逻辑)相对来说10月的考试招生院校有限,竞争性比较大,而且学费比较高。
2 在职研究生考试时间
同等学力入学时间不固定,大多数院校是滚动式教学,看院校自己开班的安排。
同等学力研修班结束后,参加一个国家统考,报考时间是每年的3月份,5月份考试,请及时关注中国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频道。
专业硕士:每年的7月份报名,请及时关注,不要误了报名审核时间。
10月份参加GCT考试。
4安排考研时间
1 3月份开始准备工作,开始复习前一定要选好自己的考研方向,考什么学习、专业方向,打听所报专业的资料,往年试题级
往年的录取分数,以及了解自己所报的导师。
2 4至8月份开始第一波复习,这四个月看书、理解知识点、背单词。
天天要有8小时的看书时间。
3 8至11月份,重点放在做题上,做题的同时复习之前的知识点,天天给自己至少五个小时的做题时间,剩余时间看书。
4 12月至考研初试,开始记忆知识点,进行最后冲刺,这时主要背诵为主,同时要翻看下各复习书,做到查遗补漏。
5 考研前三天,临考的前三天天不要过度学习,给大脑以休息的时间,让它在考试中发挥到最正确状态。
6 初试后,在考完后也不能放松,因为还有复试,复试的复习就不必像初试那么拼命了,天天拿出五个小时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