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公司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公司工艺技术水平,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通用于各生产、辅助生产车间的各生产岗位。

3准则
3.1工艺、技术指标的管理
3.1.1工艺指标由生产技术部制定报经理批准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违反或改动,若因原料、设备的改变或因操作条件发生变化需作调整时,由有关车间以书面报告生产技术部审核,并报经理批准后执行。

3.2工艺流程与设施的管理
3.2.1对主要物料流程、辅助物料流程及其设施进行改变时,必须制定出完整的方案报生产技术部审核,并报经理批准后实施。

3.2.2因扩建、技改及环保治理改变工艺流程及设施时,必须由有关单位写出可行性方案,经公司充分论证批准后方可设计施工。

3.3工艺技术台帐管理
3.3.1台帐种类包括:产量、消耗指标台帐、工艺指标台帐、技改台帐、操作事故台帐、质量事故台帐。

3.3.2台帐的具体内容
3.3.2.1产量、消耗指标台帐要求:各车间都要建立产量、消耗指标台帐,对全部产品的日产量、各类消耗的日耗量、单耗等进行记录。

3.3.2.2工艺指标台帐要求: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工艺指标台帐,对所有的厂控和主要非厂控工艺指标进行逐日记录。

3.3.2.3技改台帐
3.3.2.3.1生产技术部和各单位均要建立技改台帐。

3.3.2.3.2内容包括技改名称、技改的内容(包括意义)、费用、实施的起止时间、提出人和实施人、实施效果。

3.3.2.4操作事故台帐
3.3.2.
4.1生产技术部和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操作事故台帐。

3.3.2.
4.2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日期、地点、事故名称、事故属性、事故损失、事故原因、责任
人、处理结果、防范措施,可根据本车间的实际情况增减内容。

332.5 质量事故台帐
3.325.1生产技术部和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质量事故台帐。

3.3.2.5.2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日期、地点、事故名称、事故属性、事故损失、事故原因、责任人、处理结果、防范措施,可根据本车间的实际情况增减内容。

3.3.2.6 台帐的填写与保管
3.3.2.6.1台账的填写由各车间工艺员或事务人员填写,必须按时认真填写,填写的数据必须准确、真实。

3.326.2台帐必须清洁、无乱划。

3.3.2.6.3每本台帐的圭寸面都写清记录的起止时间,每本台账记录完毕时,交由生产技术部存档保管,不得损坏和丢失。

3.4 操作规程管理
3.4.1规程的编制
341.1操作规程的内容与编制必须按编制标准进行。

3.4.1.2规程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编制,或指派某车间、人员来编制,经审核后报经理审批。

3.4.2规程的修改
3.4.2.1修改的前提条件有:工艺技术上做了重大的改革,则应重新编修规程,新建、扩建车间,通过上级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应对原规程进行修改。

3.4.2.2规程修改的程序
3.4.2.2.1由规程使用部门提出修改规程的报告,报生产技术部。

3.4.2.2.2报告由生产技术部审定,经经理审核批准后方可生效。

3.4.2.2.3报告的内容包括:修改的内容和原因,新技术的来源及可靠性,对新技术的实践效果和经济效果的说明,新技术对仪表、电气、分析等方面的要求,对安全生产等的分析。

3.4.2.2.4修改后的规程及时下发至车间操作人员的手中。

3.4.3 规程的使用和管理
3.4.3.1工艺技术规程应下发至车间操作人员。

3.4.3.2由车间技术员负责向操作员工贯彻规程的内容,做到人人都懂、都会。

3.4.3.3工艺技术规程由生产技术部发放。

3.5生产过程管理
3.5.1各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执行,并如实填写原始记录。

3.5.2为确保工艺指标的严格执行,生产单位要对工艺指标执行情况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记录。

3.5.3生产技术部对各生产单位工艺执行情况进行现场巡检,每周检查2至3次,每月对公司
各生产单位进行汇总,对查出的问题进行通报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3.5.4关键控制点管理
3.541关键控制点是指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或不稳定的工序。

3.5.
4.2质量不稳定或重要的产品在必要时由生产技术部设置关键控制点,由车间对工艺参数实行连续监控,车间定期对操作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生产技术部定期检查。

3.5.
4.3关键控制点的指标达不到要求时,由生产技术部和生产车间组织人员查明原因,及时建立纠正措施;短期查不出原因的应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确保操作过程处于受控状态3.6工艺事故的管理
3.6.1工艺事故的分级按公司有关规定。

3.6.2事故处理应遵循的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预防措施不放过,具体执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3.6.3事故一旦发生应立即电告公司生产技术部并组织抢险,重大以上事故要报公司有关领导。

3.6.4对工艺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应在三天内写出事故报告报公司。

3.7原始记录
3.7.1原始记录要求
3.7.1.1字体要工整、检查要经常化、管理要标准化。

3.7.1.2按时填写,做到及时准确,不得随意涂改和伪造数据,保持记录的整洁。

3.7.2原始记录的管理
3.721岗位记录本由生产车间工艺员按月分类存档。

3.722原始记录应按保密的有关原则进行管理,杜绝无关人员查阅和抄录。

3.8交接班记录填写
3.8.1生产岗位的操作人员要按规定时间到岗,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对岗交接办理交接手续(签字)后,记录下岗位运行情况、安全注意事项、卫生状况、工具数量等。

3.8.2对当班发生安全、质量、设备事故和处理措施进行记载,不得隐瞒,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3.8.3记录巡回检查项目和检查时间。

每检查一次,应详细记录一次,不得事先预记和事后补记。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将汇报情况、分析处理过程、接受的指令等记录清楚。

3.9技术开发管理制度
3.9.1技术开发管理的范围
3.9.1.1技术开发项目的开发程序管理。

3.9.1.2技术开发项目的实施计划管理。

3.9.1.3 技术开发项目的科技成果管理。

3.9.2 开发程序管理
项目的准备工作 选题的依据包括:上级部门的指令,工厂近中长期发展规划,生产、经营临
选题的原则包括:所选题目应具有在生产和经营上的必要性,条件上的可能性, 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选题时做好充分的文献调查、市场调查;掌握该项目的 国内外生产工艺设备情况,以及产品的需量、价格、质量标准等。

3.9.2.2 项目的选定
3.9.2.2.1
提供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等的评审文件。

3.9.2.2.2
项目评审文件由生产技术部审核后报由经理审定。

3.9.2.2.3 批准后的项目应确立项目负责人,进行完善实施方案,组建专业组并配齐辅助人 员。

3.9.2.3
实施计划管理 3.9.2.3.1
制定实施项目的各种年、月计划。

3.9.2.3.2
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解决。

3.9.2.3.3 做好与项目有关单位的协调工作。

3.9.2.4 科技成果管理
3.9.2.
4.1
技术开发项目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写出各种技术资料报告或工作报告等。

3.924.2
由有关部门提出对科研成果的处理意见,报上级审批。

3.9.2.4.3 项目成果鉴定所需的资料有:项目研制报告,文献总结及调查报告,产品技术标 准,研制工作总结,产品检经济评价试验报告,文献总结及调查报告,标准研制工作总结, 技术报告,成果的实物样品,应用报告,经济评价试验报告。

3.9.2.
4.4
成果鉴定后及时将有关资料报成果管理机关。

3.9.2.4.5
成果鉴定后及时做好成果的建档、存档、划密及保密工作。

3.9.2.4.6 由有关部门提出项目推广意见报上级领导批准,推广实施后进行项目应用情况的 信息反馈工作。

3.9.2.
4.7
根据成果确定受奖人员及奖金分配方案。

3.10
工艺技术的技改管理制度 3.10.1
技改的依据 3.10.1.1
上级领导、部门的指令。

3.10.1.2 生产、经营临时需要。

3.9.2.1
3.9.2.1.1 3.9.2.1.2
3.10.1.3 技术、产品市场需要。

3.10.2 技改的提出
3.10.2.1公司内的员工均可对车间或其它车间提出技改建议、方案。

3.10.2.2提出的技改方案应具有以下内容:
3.10.2.2.1名称。

3.10.2.2.2内容、有效性;工艺流程简述或画出流程简图。

3.10.2.2.3效益测算。

如当时无法测算,贝U应说明其在生产、经营上的重要意义。

3.10.2.2.4预算费用。

3.10.2.3技改方案应经本车间领导审核后,报生产技术部,由生产技术部审核后报经理批准。

3.10.2.4方案批准后,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实施,或由生产技术部指定某车间、人员来组织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