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考地理农业地域类型试题

2019高考地理农业地域类型试题

2019高考地理农业地域类型试题一、选择题1.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B.热量C.水源D.土壤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位于埃及尼罗河下游地区,图示同纬度其他地区为沙漠,故甲地区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的主要原因是有尼罗河作为灌溉水源。

答案:C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示意图”完成2~4题。

2.图中a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B.商品谷物农业C.混合农业D.乳畜业3.图中c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广,其影响因素是( )A.政策B.交通C.市场D.劳动力4.图中a、b、c农业地域类型都有分布的国家是( )A.美国B.中国C.澳大利亚D.日本解析:由图中三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范围与热量、水分条件关系图分析,a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具有高温多雨的特点,因此判断为水稻种植业;b为商品谷物农业;c为乳畜业,其分布范围广,主要受市场因素的影响。

图中三种农业地域类型在美国都有分布。

答案:2.A 3.C 4.A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甲)和农业产值构成图(乙),读图完成5~6题。

5.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B.种植园农业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区域农业既有小麦种植也有畜牧业,所以属于混合农业。

答案:C6.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解析: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是混合农业的特点。

答案:B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7~9题。

7.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季风水田农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种植园农业解析:①地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最低,投入大量劳动力,故A正确。

答案:A8.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B.四川盆地C.大自流盆地D.墨累-达令盆地解析:②地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相差不大,故为混合农业。

墨累-达令盆地属于混合农业区。

答案:D9.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水平B.充分利用水资源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解析:③地为大牧场放牧业,可通过建设高质量人工草场提高载畜量。

答案:C经过地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相交于甲、乙两点。

据此回答10~11题。

10.甲点位于(37°N,118°E),其所属的自然带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解析:可以用北京(40°N,116°E)作为参照物,甲点在北京的东南方向,进而推出甲点所属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A项正确。

答案:A11.乙点所在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A.混合农业B.季风水田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种植园农业解析:首先推出乙点地理坐标为(37°S,62°W);然后,结合南美洲所处的经纬度范围,推出该点在南美洲东南部的潘帕斯草原区,选项C正确。

答案:C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该作物( )A.种植期的早晚取决于气候条件B.灌浆期的早晚取决于成土母质C.收割期的早晚取决于农业政策D.一个生产周期至少为8个月解析: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种植期的早晚、灌浆期的早晚、收割期的早晚均主要取决于农作物本身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读图可知该农作物的生产周期为6~7个月。

答案:A13.该作物处于开花期时,正值( )A.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最大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C.中国东北平原昼长夜短D.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解析:通过读图知该作物开花期在2月份前后。

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草原区草木茂盛;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中国东北平原昼短夜长。

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3月21日和9月23日。

答案:D读“世界某种经济作物主产国产量比例示意图”。

完成14~15题。

14.由图判断,该作物理想的生长环境是( )A.降水充沛,土壤呈酸性B.冬季干燥夏季湿润,无霜期短C.日照充足,气候干燥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解析:该作物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国家,其理想的生长环境应该是地中海气候区,因此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是该作物理想的环境。

答案:D15.该作物主产区还盛产( )A.柑橘、葡萄B.水稻、油菜C.小麦、大豆D.荔枝、甘蔗解析:地中海地区的农产品还有柑橘、葡萄、无花果等亚热带水果。

答案:A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2009年10月16日是第29个“世界粮食日”,今年主题是“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它强调了目前全球10.2亿人营养不良的严重困境以及在当前萧条的经济环境下帮助饥饿人口的重要性。

需要制定短期和长期计划,向受影响最严重的家庭提供紧急援助,并将持续增加农业投资作为长期措施。

材料2:2004~2006年世界各种谷物的产量变化图材料3:世界重要农业区分布示意图(1)各种谷物产量变化表明世界( )A.谷物总产量下降B.农业劳动力减少C.谷物需求量减少D.谷物单产下降(2)埃及是世界十大粮食进口国之一,保证该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最佳措施是( )A.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国际合作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人口素质C.鼓励劳务输出,减少粮食消费D.控制人口增长,调整饮食结构(3)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农业生产条件与特点,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4)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图甲a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5)图乙中b、c两个农业区(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从2004年到2006年各种谷物的变化表明世界谷物总产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本图不能反映农业劳动力减少;不能反映谷物单产下降,因为谷物总产量减少还可能与播种面积有关系;也不能反映谷物需求量减少。

第(2)题,埃及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进口国家,保证粮食供需平衡的最佳措施是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国际合作。

因为埃及国土面积绝大部分是沙漠,不可能扩大耕地面积,只能走提高单产的道路;鼓励劳务输出与调整饮食结构都不是保证粮食供需平衡的最佳措施。

第(3)题,读农业区分布图判断,甲图为水稻种植业,乙图为商品谷物农业。

第(4)题,提高粮食产量既要提高单产,又要保证种植面积,还要防灾减灾。

第(5)题,据图分析,b为美国的小麦区,c为玉米带。

答案:(1)A (2)A(3)(4)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

(5)小麦玉米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是大豆的故乡,世界上其他国家种植的大豆,大都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约2500年前传入朝鲜,2000年前传入日本,300年前在亚洲普及,1739年传入法国,继而在欧洲种植,美国1804年开始种植,20世纪,大豆种植扩展到非洲。

东北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生产区。

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

材料2:下面是东北大豆与美国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材料3:读下面两图。

(1)描述北美1月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原因。

(2)从自然条件分析美国大豆主产区与东北大豆主产区共同的区位优势。

(3)简析造成东北大豆与美国大豆生产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4)[双选]由于受进口大豆的冲击,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

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A.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B.加大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单产C.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D.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土壤肥力解析:(1)从图中0℃等温线的延伸方向上可以看出西段大致呈南北走向,东段大致呈东西走向。

(2)美国大豆和中国大豆产区均分布在平原地区,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水源较充足,是其生产的区位优势。

(3)从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上分析。

(4)我国应通过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努力开拓市场等措施,使大豆生产走出困境。

答案:(1)西段:大致呈南北走向。

原因:大陆西岸,冬季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以及沿岸暖流影响,气温比同纬度东部高。

东段:大致呈东西走向。

原因:主要受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影响。

(中段:向南凸出。

原因:地势平坦,受北冰洋冷空气影响大。

东段: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原因: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雨热同期;水源较丰富。

(3)我国东北地区科技水平较低;经营粗放,劳动生产率低(或机械化水平低、单产低);热量相对不足。

(4)A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