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摘要:学前教育质量的水平关键取决于师资的水平,而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在新世纪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出台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进行初步的界定,本文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合格幼儿教师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中,国家加大了幼儿园园舍、设备上的投资力度,大大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但是学前教育的发展不是仅仅要靠建设一批坚实安全的幼儿园,更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专业化幼儿园教师队伍。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在我国社会中的专业认同度并不高,很少有人把幼儿教师视为“专门化的职业”。
不少人认为有爱心就可以当合格的幼儿教师,不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也不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术,也就出现了处处可见幼儿园,人人可当幼儿教师的低质量的幼儿教育现象。
2012年2月,教育部为保障教师队伍质量和幼儿健康成长,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其意义在于确立当下学前教育的新形势,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化。
《标准》确立四项基本理念: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结合《标准》要求和实际工作要求,我认为新形势下合格的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师德与专业态度——幼儿教师职业的基准线
幼儿的年龄特点(3—6岁)决定了合格的幼儿教师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其基本要求就是有爱心,而且是无条件的爱。
事实上,现在许多教师对孩子的爱是建立在自己的喜好、孩子的表现、更有甚者是孩子的相貌、家庭的条件之上的,我认为这些爱的表现不能称之为有爱心。
有爱心的幼儿教师还要富有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热爱幼儿并给予幼儿精心呵护和教育。
关于专业态度,在《标准》中明确提出:理解幼儿保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我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的职业认同(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
识和理解和个人的职业修养与行为),它决定教师在保育和教育中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
因为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目前许多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根本不理解,不能用专业的知识和方法去引领家长科学育儿,让大家看到你的幼儿教育专业水平,从而去信服你、理解你、尊重你。
我在去乡镇中心幼儿园送教下乡或在给民办幼儿园做指导时,发现许多园长和教师其实非常敬业,工作态度也很负责,但她们缺乏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的正确认识,特别是在谈到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时,往往认为不学习所谓的“小学化”的东西,家长不认可幼儿园或老师的工作,孩子会流失。
可当我结合幼教专业知识和老百姓最易理解的农耕常识给家长讲述了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以及幼儿的发展关键期和幼儿教育的规律,会后家长们纷纷表示认可,这足以说明目前“小学化”的问题关键不是家长问题,而是缺乏正确的专业引领,更说明园长和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
另外还有部分虽是所谓的幼儿专业教师,平时不注重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修养,工作态度不端正,情绪消极,遇到问题往往只会发牢骚、讲气话,一味的抱怨家长和孩子,可想而知她们能用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眼光去指导家长和对待孩子吗?由此可见,良好的专业态度和素养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前提。
二、扎实的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度线
《标准》中从三方面阐述了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它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基础。
首先是幼儿发展知识,幼儿教师应了解幼儿3—6岁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个体差异,掌握相对应的教育方法与策略。
其次还要熟悉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
幼儿教师应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以及幼儿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等。
其实,我们现在在很多幼儿园出现的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管理人员和教师根本就不知道幼儿园是什么?幼儿教育是什么?不懂幼儿教育的内涵是什么?而是一味的按照家长意愿办,荒了自己的“地”,替别人(小学老师)种“地”,可又种不好,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让本应在游戏的情景中培养习惯、改变习惯、收获习惯的阶段,学习孩子们不懂、不该、不应、也学不会的小学知识。
最后,通识性知识也是合格的幼儿教师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幼儿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掌握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教育特点和基本知识,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应文理兼
修、兴趣广泛;能文能舞、会画善唱等,我们业内往往戏称自己是“杂家”。
三、专业能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线
专业能力决定幼儿教师的深度和厚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重视,家长的关注,随着幼儿教育越来越科学,我们只当“杂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是“专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能力
观察是教育的先导,一名教师只有细心地观察幼儿,全面的了解幼儿,才能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这就好比医生在给病人看病时的“望、闻、问、切”,是一切治疗的前提。
我们要想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必然要先掌握观察幼儿的能力。
史迈尔曾说:“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
”
教育评价在我们的工作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客观、科学、公平、合理的评价,能起到激励、调节、诊断、管理、导向、监督的作用。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优秀教师在教育那些所谓的“特殊儿童、问题儿童”时,往往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教育评价。
我看过一篇文章《多给孩子一个支点》,教师就是靠评价的作用改变了一个孩子。
有专家说:“评价是关键,如果不能评价,就不能控制;如果不能控制,就不能管理;如果不能管理,你就不能提高。
”
(二)环境创设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包括物的环境和人的环境。
从300年前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为爱弥儿的成长所创设的环境,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开始强调环境对儿童发展所起的作用。
环境二字,乍一听觉得很简单,其实幼儿园环境创设是融哲学、教育学、美学、建筑学、自然科学、心理学为一体的。
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要本着持久性与变化性、预设性与生成性、系统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创设具有教育功能的会说话的、安全、平等、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交往环境。
(三)游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
众所周知,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那么教师的游戏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在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既能体现教师对儿童年龄特点及幼儿园五大领域内容的掌握程度,又能体现教师的指导策略和教学艺术水平。
其他的诸如与家长沟通的工作能力也很重要。
家长工作目前在幼儿园工作的分量是越来越大,工作的方式、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我们讲究艺术性地开展工作,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想成为合格的优秀的专业型教师,也必须具备教科研能力。
我将其具体概括为“八会”和“八善于”即:会听、会看、会学、会想、会思、会教、会讲、会写;善于观察、分析、判断、评价、计划、行动、归纳、总结等等。
总之,幼儿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幼儿教育的质量,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才是高质量教育和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2.张仁贤幼儿教师必备的十项能力中国轻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