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粤版).docx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粤版).docx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指的是:。

功勋卓著的物理学:①蒸汽机、②电子时代、③ 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

2、测量长度常用工具:单位:国际制单位是,其他常用单位有、、、、、。

测量方法:认、放、看、读、记。

身上的尺:。

:3 、测量时间:常用工具:。

单位:国际制单位是,其他常用单位有、、、、。

测量方法:4、误差:定义:叫做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

5、尝试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

科学探究经常使用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物理模型法比较法图像法,一般用于数据处理。

本章考点突破: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 化曲为直(也称替代法)。

此法可以较方便的测出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地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的长度,花坛的周长,测运动场的弯道处长度。

2 累积法。

如测细铜丝、头发的直径,测一纸的厚度。

3 平移法。

可以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

二、注意厚刻度尺的用法。

三、注意估计值为零的情况。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注意:听见了声音说明物体一定发生了振动,但不一定物体振动就能听见声音)2、传播: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不同介质传声的效果一般不同。

声速:一般在固体或液体中的声速比在气体中快,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传播形式: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波。

3、感知:气传导:声波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耳,引起耳膜振动,经神经传给大脑。

骨传导:声波通过、颌骨,经传给大脑。

4、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产生回声。

人耳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最短时间间隔为0.1 秒。

5、声音特征:1)、响度定义: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大小,音量。

在波形图中用高度表示。

单位:分贝,用符号表示。

影响因素:和。

生活相关:震耳欲聋、振聋发聩、声音响亮。

2)、音调定义:声音的高低,即声音的细粗。

在波形图中用疏密程度表示。

影响因素:。

生活相关:声音刺耳、女高音、男低音、地听。

3)、音色定义:声音的品质,即声音是否好听悦耳。

在波形图中用波形是否规则区分乐音和噪音。

影响因素:。

生活相关:。

6 、人能听见的声音乐音:指的声音。

噪音:以环保角度定义为:。

现代城市噪声源:。

控制噪音、减少噪声从、、三方面入手。

7、人听不见的声音超声:频率高于的声音。

主要应用有、、。

次声:频率低于的声音。

主要应用:。

第三章光和眼睛一、光的直线传播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是m/s 。

光在液体中、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小。

用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的方法:模型法。

(相关:磁感线)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反射角入射角。

注:1. 对于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是唯一的。

2. 当入射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法线和入射光线重合,这时入射角为0o ,反射角也为0o ,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

3.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光的反射分类:镜面反射:平滑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都沿方向反射出去。

漫反射:粗糙不平的表面将平行的入射光都沿方向反射出去。

3、常见面镜及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像与物左右。

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球面镜:除平面镜外,还有面镜和面镜。

前者常见应用有:,后者常见应用有:。

三、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的。

2、透镜及应用:凸透镜:戴。

常见应用:。

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一侧。

远视是由于眼的屈光本领,清晰的图像成在视网膜,要佩戴。

常见应用:。

3、眼睛好帮手:显微镜(两组凸透镜,物镜焦距小于目镜焦距)和望远镜(折射式和反射式)。

4、颜色光的色散:白光通过三棱镜可分解为七种色光。

光的三基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本章考点突破:一、什么是虚像?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自身能发光或反射外界光线,它们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产生了视觉,而虚像是光线经镜子或其他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的大脑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固定经验,产生了错觉,误认为光线从镜后的某一点射出。

这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点,就是发光点的虚像。

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可用人眼观察到,它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得到的点。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1 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形成的像为实像;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

○ 2 成像特点上的区别。

一般地讲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 3 接收方法上的区别。

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

不能被光屏接收到。

二、站在平面镜前的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的像会不会变化?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的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等,是不会改变的。

但人们往往以为像变大了,这跟人们看远处驶近的汽车感觉相似,这辆车的大小始终不变,但人们以为汽车远小近大,驶近的汽车变大了。

三、怎样记住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有四种方法可供采用:1 利用凸透镜的应用加以记忆。

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

弄清了这些仪器的原理就记住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物的位置像的位置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 > 2ff < v <2f像与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眼睛u = 2f v = 2f等大,倒立,实像f < u < 2f v > 2f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

u = f不成像u < f v > u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凹透镜物在镜前任意处v < u同侧缩小,正立,虚像近视镜3 口诀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下面三句话:一倍焦距分虚实(即物体的一倍焦距以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为实像);二倍焦距分大小(即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实像总是异侧倒立的,虚像总是同侧正立的。

4 作图记忆,通过三条特殊光线,在头脑中作图可以清楚地理解成像规律。

注光路图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从全球变暖谈起1、物质常见三态:、、。

2、温度计:原理:液体的性质。

种类:。

使用注意事项:1)读数时。

2 )不能超过3)下端不能接触。

4 )不能。

二、分子动理论容: 1 、。

2、。

3 、。

4 、。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热):2、蒸发:定义:。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沸腾:定义:特点:4、液化(热):液化方式有加压和降低温度两种。

四、熔化和凝固1、熔化(热):晶体熔化时热量,温度。

非晶体熔化时热量,温度。

2 、凝固(热):晶体凝固时热量,温度。

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

五、升华和凝华升华热,凝华热。

应用:人工降雨等。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1、物质的物理属性:、、、。

2、质量定义:叫质量。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的变化而变化。

符号:用表示。

单位:,符号。

测量工具:天平、案秤、磅秤等。

3、天平使用方法:放平、调零、移平衡。

读数:物体质量= 砝码质量+ 游码质量。

4、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表示物质分子间结合的紧密程度,密度大小和物体的形状、质量、位置无关,但和温度有关(热胀冷缩)。

计算公式:,变形:。

单位:国际制单位:kg / m 3常用单位:kg / dm 3,g / cm 31 g / cm 3 = 1kg / dm 3 = 1 ╳103 kg / cm 水的密度为:。

4、应用:鉴别物质种类、测量规则物体的质量、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注一、用量筒测量物体体积。

1 测量液体的体积。

2 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上浮的、下沉的。

二、知道1m= 1cm 3 ,1L = 1 dm 3。

第六章力和机械1、力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力是的。

单位:,符号是。

作用效果:可以改变,可以改变。

测量工具:原理:;使用方法:三要素:。

示意图。

2、重力产生: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总是。

大小:。

物体的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等效作用点。

密度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恰好是物体的几何中心。

4、摩擦力定义: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种类:、、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大小:与和有关。

增大摩擦的方法:、。

减小摩擦的方法:、、5、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五要素:。

常见杠杆的力臂画法。

平衡条件:。

分类:6、滑轮定滑轮:等臂杠杆,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第七章运动和力1、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定义:分类:按运动路径分:按运动快慢分: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2、运动的快慢比较方法:时间相同比,路程相同比. 速度: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定义:公式:,变形公式单位:国际制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3、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惯性现象:任何物体都有,惯性只与物体的有关。

二力平衡条定义及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力和运动状态的变化: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物体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受非平衡力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第八章神奇的压强1、压力定义: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和有关。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压强定义:面积上受到的大小叫压强。

公式:,变形公式:。

(通常与G=mg m= ρV 结合来考,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受力面积的确定)适用围:求固体、液体、气体产生的压强。

单位: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或减小。

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或减小。

3、液体的压强液体部向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方向的压强大小;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有关,在同一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

公式:p = ρg h (ρ表示液体的密度,h 表示被研究位置的深度,另外,此公式还可以求上下一样粗细的固体对地面产生的压强,这时ρ表示固体的密度,h 表示固体的高度。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里如果只装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如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过路涵洞,水平仪等。

5、大气压强大气压:大气中存在着,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通过玻璃管外水银面的,间接显示大气压的大小。

气压计:常见的有和。

标准大气压:通常把mm 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作为1 个标准大气压,1atm = Pa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