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在国际贸易中,造型上有特殊要求或具有色香味方面特征的商品适合于()A、凭样品买卖B、凭规格买卖C、凭等级买卖D、凭产地名称买卖2、若合同规定有品质公差条款,则在公差范围内,买方()A、不得拒收货物B、可以拒收货物C、可以要求调整价格D、可以拒收货物也可以要求调整价格3、大路货品质标准是指()A、适于商销B、上好可销品质C、质量劣等D、良好平均品质4、目前我国出口的某些工艺品、服装、轻工业品等常用来表示品质的方法是()A、凭样品买卖B、凭规格买卖C、凭等级买卖D、凭产地名称买卖5、凭样品买卖时,如果合同中无其他规定,那么卖方所交货物()A、可以与样品大致相同B、必须与样品大完全一致C、允许有合理公差D、允许在包装规格上有一定幅度的差异6、国际贸易中,大宗农副产品、矿产品以及一部分工业制成品习惯的计量方法()。
A、按面积计算B、按长度计算C、按重量计算D、按容积计算7、在国际贸易中,木材、天然气和化学气体习惯的计量单位()。
A、按重量计算B、按面积计算C、按体积计算D、按容积计算8、在国际贸易中,一些贵重金属如黄金、白银的习惯的计量单位()。
A、克拉B、盎司C、长吨D、司马担9、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合同中使用“大约”、“近似”等约量字眼,可解释为交货数量的增减幅度为()。
A、不超过5%B、不超过10%C、不超过15%D、由卖方自行决定10、凡货样难以达到完全一致的,不宜采用()A、凭说明买卖B、凭样品买卖C、凭等级买卖D、凭规格买卖11、某公司与外商签订了一份出口某商品的合同,合同中规定的出口数量为500吨。
在溢短装条款中规定,允许卖方交货的数量可增减5%,但未对多交部分如何作价给予规定。
卖方依合同规定多交了20吨,根据《公约》的规定,此20吨应按()作价。
A、到岸价B、合同价C、离岸价D、议定价13、我国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是()。
A、公制B、国际单位制C、英制D、美制14、在实际业务中,FOB条件下,买方常委托卖方代为租船、订舱,其费用由买方负担。
如到期订不到舱,租不到船,( )。
A、卖方不承担责任,其风险由买方承担B、卖方承担责任,其风险也由卖方承担C、买卖双方共同承担责任、风险D、双方均不承担责任,合同停止履行15、以下关于国际贸易术语“CIF”的内容提法正确的是( )。
A、卖方除承担成本加运费的义务外,还要负责办理运输保险并支付保险费。
B、卖方在投保时应投保一切险。
C、卖方必须将货物实际交付给买方,才算完成了交货义务。
D、货物的风险在货物实际交付时由卖方转移给买方16、我方出口大宗商品,按CIF新加坡成交,合同规定采用程租船运输,我方不愿承担卸货费用,则我方应选择的贸易术语的变形是()。
A、CIF Liner Terms SingaporeB、CIF Landed SingaporeC、CIF E x Ship’s Hold SingaporeD、CIF Ex Tackle Singapore17、根据《2000通则》的规定,CFR术语仅适用于水上运输,若卖方先将货物交到货运站或使用集装箱运输时,应采用()为宜。
A、FCAB、CPTC、CIPD、DAF二、多项选择题1、卖方根据买方来样复制样品,寄送买方并经其确认的样品,被称为()。
A、复样B、回样C、原样D、确认样E、对等样品2、包装标志按其用途,可分为( )。
A.运输标志 B.指示性标志 C.警告性标志 D.识别标志 E.条形码标志3、某公司向国外某客商出口50吨小麦,合同规定卖方交货的数量可溢短装5%,卖方实际交货时多交了2吨,买方可就卖方多交的2吨货物作出()的决定。
A、收取52吨货物B、拒收52吨货物C、收取多交货物的1吨D、拒收多交的2吨货物4、表示品质方法的分类是()A、凭样品表示商品的品质B、凭实物表示商品的品质C、凭说明表示商品的品质D、凭商标表示商品的品质5、一卖方同意以每吨300美元的价格向买方出售1200吨一级大米,合同和信用证金额都为36万美元。
但卖方实际交付货物时,大米的价格已发生了波动。
因价格波动,一级大米的价格是350美元/吨,而三级大米的价格为300美元/吨,则()A、卖方可交三级大米B、卖方应按合同规定交货C、因价格波动卖方可按比例少交一些货物D、无论进货多少,只要卖方的交货符合合同和信用证的规定,卖方就能收回36万美元的货款6、在国际贸易中,溢短装条款包括的内容有()A、溢短装的百分比B、溢短装的选择权C、溢短装部分的作价D、买方必须收取溢短装的货物7、根据《2000年通则》的解释,FOB条件和CFR条件下卖方均应负担( )。
A、提交商业发票及海运提单B、租船订舱并支付运费C、货物于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前的一切风险D、办理出口通关手续8、按照《2000年通则》的解释,FOB、CFR与CIF的共同之处表现在( )。
A、均适合水上运输方式B、风险转移均为装运港船舷C、买卖双方责任划分基本相同D、交货地点均为装运港9、FOB与FCA相比较,其主要区别有( )。
A、适用的运输方式不同B、风险划分界限不同C、交货地点不同D、提交的单据种类不同10、CIF术语与DES术语的区别是()。
A、适用的运输方式不同B、CIF为凭单交货,DES为凭实物交货C、不但风险划分地点不同,而且费用划分界限也不同。
D、CIF合同属于装运合同,DES合同属于到达合同。
三、名词解释1、对等样品2、定牌3、溢短装条款4、唛头5、Symbolic Delivery6、FOBST7、国际贸易惯例四、案例分析1、A公司按凭样品成交的方式,从国外B公司进口当饲料用的谷物,由于B 交货品质太好,使A公司的国家海关误以为是供人食用的谷物而课以重税,使A 商增加了税收负担。
因此,A要求B赔偿因交货品质与样品不同而造成的关税差额损失。
请问,如上诉到法院,将如何判决,原因如何?成交样品(Reference Sample),对外贸易中有些商品采取凭样品买卖,就是交易双方约定以双方同意的样品作为交货的品质依据,该项样品称作成交样品,或称标准样品。
凡合同中明确订明按成交样品交货,如“质量以买方(或卖方)样品为准”等条款,该项成交样品就作为贸易合同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成为品质检验的依据,卖方所交的全部货物,其外观和质量应与成交样品相符,否则买方有权提出索赔或退货。
2、某外贸公司出售2 000打纺织品给加拿大某商人,买方依约定开来L/C,证中规定不准分批装运。
卖方发运时,发现有部分货物品质较差,故未予交足,只装运1 900打。
卖方认为,少装100打是可以的,其依据是,UCP500……在所支付款项不超过信用证金额的条件下,货物数量允许有5%的增减幅度……。
银行工作人员审单过程中也忽略了这点而漏了过去,直到单据寄到开征行时,遭到拒付。
后经卖方与开征人交涉,并说明情况,开征人员最后虽接受了单据,但卖方却遭受晚收货款1个月的利息损失。
试分析开征行拒付的主要原因以及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
3、国外某商人拟购买我“菊花”牌扳手,但要求改为“鲨鱼”牌,并不得注明“Made in China”问:我方可否接受?应注意什么问题?4、某口岸出口公司按CIF London向英商出售一批核桃仁,由于该商品季节性较强,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买方须于9月底前将信用证开到,卖方保证运货船只不得迟于12月2日驶抵目的港。
如货轮迟于12月2日抵达目的港,买方有权取消合同。
如货款已收,卖方须将货款退还买方。
问这一合同的性质是否属于CIF合同?若对方一定要我方保证到货时间,则应选用什么术语?这一合同不属于CIF合同.因为CIF合同只要求卖方承担货物越过船弦之前的风险和损失,但根据合同规定,如果货轮迟于12月2日抵达目的港,买方有权取消合同.故卖方要承担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合同的规定已经超出了CIF的范围.若对方一定要我方保证到货时间,则应选用DES术语(目的港船上交货)或DEQ术语(目的港码头交货).5、美国出口商与韩国进口商签订了一份CFR合同,合同规定由卖方出售2000公吨小麦给买方。
小麦在装运港装船时是混装的,共装运了5000公吨,准备在目的地由船公司负责分拨2000公吨给买方。
但载货船只在途中遇高温天气发生变质,共损失2500公吨。
卖方声称其出售给买方的2000公吨小麦在运输途中全部损失,并认为根据CFR合同,风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已经转移给买方,故卖方对损失不负责任。
买方则要求卖方履行合同。
双方发生争议,后将争议提交仲裁解决。
问:仲裁机构将如何裁决?本案使用的是CFR价格条件,按照国际惯例的规定,此条件下当事人的风险划分是以装运港船舷为界。
该案中货物在运输途中遭受风险损失,货物损失看似应由买方承担,但实际上卖方在装船时是将3000公吨小麦混装的,在货物抵运目的港后,再将其中1000公吨分拨给买方。
这就涉及到有关“划拨”情况下风险转移的一种特殊原则,即在货物未划拨到合同项下之前,风险也不发生转移。
在货物海运途中,合同项下属于买方的1000公吨货物尚未从卖方的其它货物中划拨出来,因此不具备风险转移的前提条件,即使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仍不发生风险的转移,有关风险损失仍应由卖方承担。
本案因卖方未对合同项下的货物进行划拨,因此不具备风险转移的前提。
6、我某进出口公司向新加坡某贸易公司出口香料15吨,对外报价为每公吨2500美元FOB湛江,装运期为10月份,集装箱装运。
我方10月16日收到买方的装运通知,为及时装船,公司业务员于10月17日将货物存于湛江码头仓库,不料货物因当夜仓库发生火灾而全部灭失,以致货物损失由我方承担。
问:该笔业务中,我方的做法有何不当之处?为了减少货物存在仓库的风险,我可以应采用FCA或CIP,CPT术语签订合同.这样,当货物在交往湛江码头仓库或者承运人时风险就从我方转移至卖方,则发生此事故,货物的损失就不用我方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