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概论作业(第一次)

社会学概论作业(第一次)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有机体论:(P5)
答: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因为两者还有本质的区别。

2. 社会进化论:(P6)
答:宇宙的各个部分,不管是有机或无机的,社会的或非社会的,都受进化定律的支配,这是一条公理。

3. 结构功能理论:(P47)
结构功能主义,现代西方社会中的一个理论流派。

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互相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4. 交换理论:(P49)
答:交换理论是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种相互的交换过程。

6 社会结构:(P77)
答:社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7. 基本社会化:(P113)
答: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二.简答
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P2-P5)
答:1、社会变革的需要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不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而且也是它的矛盾明显暴露的时期。

一些思想家强烈要求在资本主义制度内寻求这种社会变革,但是现实的社会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

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沉重地打击了上帝创世说和各种非科学学说,开拓了人们对宇宙的新认识,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深远、广大的空间。

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在17-18世纪思辨的历史哲学发展的同时,在自然科学实证研究的启示下,经验的社会研究也有了较大发展。

这种研究的兴起出于社会管理的实际需要,首先是从社会统计发展出来的。

其次,是对社会问题的专题调查研究积累了一些社会研究出经验和资料,社会研究为社会学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内容和方法。

2.简述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P3-P11)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
(一)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
主要思想:孔德是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

理性发展三阶段:神学阶段、哲学阶段和实证阶段。

社会发展三阶段: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和工业阶段。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和比较法。

孔德是“社会学综合理论的创始人”,“社会学眼界的开拓者”。

他对社会学的贡献,在于他在科学分类中提出了建立社会学的构想,明确了从整体角度研究社会的秩序和进步,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和四种基本研究方法。

还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唯心主义,二是形而上学
(二)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
主要思想:他是社会学理论主要围绕社会有机体和社会进化两个方面展开,主要的目的
是发现社会有机体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原理。

前者是社会结构的原理,后故里是社会运动和发展的原理。

他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

缺陷:先验主义和形而上学。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
(一)马克思(1818-1883)
主要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工人调查表》,恩格斯的《英同工人阶级的状况》。

马克思正确的分析了圣西门思想的两重性,吸取了它的积极因素,同时也摒弃了它调和阶级斗争的社会改良主义思想,马克思将唯物主义和辨证法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础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注重社会调查的实践证明,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社会理论的源泉。

布哈林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读物〉,可以看作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第一本教科书。

(二)埃米尔·涂尔干(1858-1917)
主要思想: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创立的社会学。

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法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个人。

《自杀论》一书,就是他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的范例。

他对‘失范’做了许多的研究,就是想寻求对个人实行外在控制的力量和途径。

在《社会劳动分工论》中,他从考察‘分工的作用,即它满足什么样的社会需求’来进行研究。

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他着重研究宗教通过仪式、信仰和崇拜在社会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但他忽视创造性功能,存在保守倾向。

(三)马克思·韦伯(1864-1920)
主要思想:1、理解社会学[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 2、社会行动类型[目的合理、价值合理、感情和情绪的行动] 3、理想类型4、科层制[法理型权威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和法理型权威]
3.社会学有哪些功能?(P35-P39)
一、研究功能:(一)描述性功能、(二)解释性功能、(三)预测性功能、(四)规范性功能
二、教育功能:(一)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二)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三、社会管理功能:(一)建立规范、(二)提供模式、(三)反馈信息
四、社会批评功能
4.怎样从微观层面认识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P59-P6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既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从微观层面理解和解释社会构成的一把钥匙。

社会是个以角色的名义与他人互动构成的关系网,这种关系网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全部关系,表现为相互联系的具有层次性的四个体系。

(一)角色人格关系
(二)价值规范关系
(三)权力制度体系
(四)行为交换体系
5.简述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矛盾?(P74-P75)
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性决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矛盾。

1.从人与自然的矛盾来看,人类的祖先类人猿原来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他动物一样处于又争斗又互助的自然系统之中。

人类社会由低到高的发展,是随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改革而推进的。

在经历了远古时代和农业社会以后,工业社会一方面使人类发掘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又造成对自然的空前破坏。

于是人们开始反思工业文明以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是引起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2.从人与人的关系及其矛盾来看,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不可能以个人为单位各自孤立地进行,人们必须在活动中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才能取得成功。

人与人的矛盾,比之人与自然的矛盾,表现的更为尖锐和复杂,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矛盾,种种矛盾常常表现为不同形式的战争,这是一种比动物之间的厮杀更为残酷的斗争。

究其原因,有观念上的不同于尖锐对立,更深层的是由于利益分配和财产占有,资源环境的掠夺等造成的利益冲突。

20世纪下半叶,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中,不只有局部对局部的矛盾,还存在着市场主体的局部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的矛盾。

然而,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和不平等与利益冲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

6.简述社会化的各种条件(P117-P121)
一、生物因素
社会化的生物因素,是指个人所带有的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

这些生物因素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是个人社会化的生物学上的基础,为“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提供了可能性。

二、环境因素
所谓社会化的环境的因素,是指影响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全部社会环境。

它是社会化的必要条件社会化的环境因素是十分复杂的,一般而言,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化过程和社会化结果。

影响个人社会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一下几点:(一)家庭,(二)学校,(三)伙伴群体,(四)工作单位,(五)社区,(六)大众传媒这些因素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既是相互渗透的,各个要素又有自己独特的社会化功能。

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目标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通常包括生产活动、科学实验、社会斗争和人际交往等形式。

知识的内化与积累是一个以教化和互动为前提、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实现的过程。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观察学习,二是角色扮演,三是知识积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