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论文一题多解论文:浅谈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
培养
【摘要】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有效的数学活动不只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必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关键。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比较强的学科,培养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作为数学教师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兴趣;提出问题;思维能力;一题多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比较强的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
必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那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呢?我结合我工作这几年的经验,浅谈我对培养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些看法。
1.兴趣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导火线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也包括学习其他科。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比如我在教学七年级北师大版下册《图形的全等》,我先让学生预习,并在生活中去寻找全等的图形,看看它们是否满
足书上所说的图形全等的条件,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并在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寻找数学知识,我想这样总比我直接灌输给他们更有兴趣。
又如八年级北师大版下册《频数与频率》,我先用课件展示:银幕上出现世界杯足球赛的片段,演示两分钟后,我提问:你喜欢看足球比赛吗?你最喜欢的足球明星是谁?我以学生喜欢的足球明星为例,提起学生对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兴趣。
还有八年级北师大版下册《黄金分割》。
教学这节课内容之前,我先让学生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幅画,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作品为什么那样精致,能流传于现在吗?使我们很多人看了留恋往返,你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除了达芬奇画家精湛的艺术以外,这当中还隐藏了我们数学的知识,蒙娜丽莎那幅画长与宽的比接近一个比值,而且蒙娜丽莎的头和两肩在整幅画面中的比也接近一个比值,使得这幅画看起来是那么的和谐和完美,带给人们更强更美的视觉效果。
那到底这个比值是多少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黄金分割。
我就是这样先让学生欣赏这幅画。
提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精力集中;然后又带着疑问来学习这节课,更有兴趣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疑问,他们有兴趣了,才能更好的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提出问题是点燃思维能力的易燃物
我们在教学中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育、教学,问题是贯穿教学活动中的一条主线,创新教学活动不仅以问题为开端,教育绝不是传播知识,而是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深层次的新问题。
这样才能点燃思维能力,才会在不断解决一连串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
也就是说,对于每一个课堂教学内容的处理,应从提出问题始,以提出新的问题终。
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带着新的问题进入后续的学习,在这不断的一个连续过程中,我们的思维能力才不断的被点燃,而且我们的思维能力越燃越旺。
我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我教学《整式的乘法》中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时,(a + b)(a -b) = a 2- b 2,(a±b)2 = a 2 ±2 a b+ b 2这两个公式,我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公式是不是将因式乘积形式变成了多项式。
这就是我们所学习的整式的乘法的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
随之,有同学就提出如果将这两个式子反过来呢?我就将计就计,提出问题,如果这两个式子反过来就是这样的形式:a 2- b 2 =(a + b)(a -b),a 2 ±2 a b+ b 2=(a±b)2。
现在你们观察这两个式子的形式,与我们刚才的进行比较一下,你们发现有不同的地方吗?有同学就回答了,它将一个多项式变成了因式乘积形式。
对,非常不错,其实你们知道吗,这就是我们将在八年级下册所学的因式分解,这下同学们恍然大悟,啊,原来数学是这样紧密相
连的学科。
在这课程中,同学们不仅学会了知识的牵连,也培养了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也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灵活
新课程提倡解题方法多样化,所谓解题方法多样化,就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就出现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法。
人的思维活动是由疑问引起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自己提问,寻找问题答案进行独立思考,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
一题多解使数学充满着浓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数学教学应体现其科学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又能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维的习惯,更深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节课中,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解决我国古代的一道题“鸡兔同笼’ ,我走在学生中巡视发现他们用了很多方法,大部分列二元一次方程,少部分用了一元一次方程,甚至有的学生用了小学的算术,在这些方法中,各有千秋,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积极性,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又从不同的方面说明问题的实质,使知识的前后联系更加自然,也使学生思维适应多种变化,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