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教学反思-1、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做到了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环节简练明快。
课堂伊始,以学生畅谈理想导入教学,激发兴趣。
接着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写作思路。
进而抓住联系,明白人物之间是通过破除迷信这件事联系起来的,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2、能启发学生从西门豹对巫婆、官绅头子、众官绅说的话中体会将计就计办法之巧妙。
还让学生根据板书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仅让学生明白了西门豹是以客气的话为理由惩治恶人,而且还懂得了将计就计的真正含义,此环节的设计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3、在探究过程中采用四人小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时间比例的分配比较恰当。
4、教学中设计的板书起到了多种作用,达到了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
《西门豹》教学反思-课堂上自己和学生一样,总是匆匆忙忙,草草收兵。
今天早上第一节课,我和乙班的学生一起学习《西门豹》一课,这一课故事性较强,孩子们学习的兴致很高。
在初读课文中,我仔细地检查了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了其中部分字的读音,练习读了几遍课文后,孩子们一起扫清了词语理解方面的障碍。
接下来,便进入到了每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与教师共同解决问题。
(这是近一年来我和学生每节课快结束时必须进行的程序,由我和个别同学提出问题,让全班其他同学共同来解决)我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有关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西门豹和老大爷进行了几次谈话?我原本想孩子们会很容易解决的,可我放眼一看教室里的情况,禁不住心里一颤:只有一个孩子举手,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
我担心个别同学没注意听讲,于是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两分钟后事实还是不尽人意,只有三个孩子胆怯地竖直了胳膊,从他们疑惑的眼晴里,我读懂了其实他们个个心里虚得很。
我的思维在激烈地活跃着,猛然间,我醒悟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我,因为我说错了一个概念,所提的这个问题中不能说谈话,应该是对话。
于是我又向孩子们解释道:一问一答算是一次对话,现在你再认真地看一看课文,到底西门豹与老大爷进行了几次对话?这样一来,孩子们便纷纷地举起了手。
顿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时,下课铃响了。
走出教室,我的脑子一刻也没有停歇,因为下一节是甲班的课,我不能让这样的尴尬再次出现。
镇定思绪后,我胸有成竹地走进了甲班的教室,在不同的学生面前,我汲取了上节课的教训,同样的环节中我问学生:西门豹与老大爷进行了几次对话?话音刚落,不到10秒钟的时间里,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随之洋溢在我心头的是无尽的喜悦。
接下来我又问学生:你们说这个问题还能怎样问?孩子们灵活地总结了:1、西门豹向老大爷请教了几个问题?2、西门豹向老大爷请教了几次?再次走出教室,我既惭愧又自豪。
惭愧的是由于我的疏忽,给全班的孩子造成了误会;自豪的是变换发问后,孩子们的思维灵活了,课堂上也体现了新课改。
由此,我想到了雕刻家在创作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一丝不苟,那种精雕细琢的心境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堂上我们的语言必须是准确,否则影响的将是一群孩子。
我们不能单纯地追求一节公开课或观摩课上精心准备的斟字酌句,更重要的是要锤炼每节课上乃至与学生点滴交流中的语言。
《西门豹》教学反思-新大纲里说:可以在课内外组织参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活动。
据此,在教学《西门豹》一课时,我设计了拍电视剧、适当插入课堂表演的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实录如下: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结合表演表演。
(师交待西门豹刚到漳河边巫婆和官绅所进行的一番客套话)(学生自由结合练习)师:谁进行表演一下?(选演员:西门豹一人、卫士两人、巫婆、官绅头子各一人、小官绅两人、新娘一人、女徒两人。
)卫士:(喊)西门大人到!(西门豹出场)官绅头子:参见西门大人!(带小官绅上前)巫婆:叩见西门大人!(带女徒上前行礼)西门豹:哟!今天我可是赶上了大喜的日子──河伯娶媳妇。
热闹!热闹!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两个女徒挽新娘出场,新娘做哭状,手背抹泪。
)西门豹:哎哟!这个姑娘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泊不会满意的。
这样吧,(扭头看巫婆)麻烦你现在就去给河伯说一声,过几天,我一定给他选个漂亮的送去。
(两卫士拉下巫婆,巫婆做着急状)西门豹:(焦急地等了一会儿) 这个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两卫士把官绅拉下场)西门豹:(更加焦急地等)怎么回事?要不,你们也去催一个,让他们快点儿!小官绅:(急忙跪下磕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西门豹:那就在等一会儿吧!(又等了一会儿)看样子,他们是被河伯留下吃午饭了,那你们也先回去吧!小官绅、女徒:(磕头)谢谢西门大人!谢谢西门大人!这样,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真正被调动起来了。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来拍电视剧,演员演得有声有色,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由此看出,学生通过这一精彩片段的既兴演讲,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西门豹》教学反思-虽然我已经有了一年的教学经验,但是听到马上就有行政听课的时候,心里还是不免有些慌张。
在以前的学校,因为老师比较紧缺,每位老师的教学任务都很重,根本没有人有闲暇去听课,因此我上课的时候比较放松。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的课缺少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指点。
一接到行政听课的消息,我就开始精心备课了。
因为太想上好了,在选择课文的时候我总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
最后,根据班上孩子喜欢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的特点,我选定了《西门豹》一课,但是我在征求其他老师意见的时候,级组的老师都告诉我这节课不太好上,要好好把握,见我紧张,它们有安慰我,只要自己有把握的好,哪一节课都是一样的。
时间已经不多了,改来改去对我也没什么好处,既然选了,那就是它了吧。
紧接着,我就开始紧张的准备教案了。
经过查阅无数的优秀案例已经自己的思考,我把教学的目标放在了让学生通过研读西门豹的语言来体会西门豹做法的巧妙上还针对各个环节精心准备了过渡自然的导语。
经过两天的修改,我认为教案已经差不多了。
在周三的教研上,师傅让我把自己上课的思路在级组内说说。
我带着几分得意地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大致说了一遍,谁知道师傅和寿老师听了之后都沉思不语,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完了,肯定出问题了。
寿老师停顿了一下,说了第一句话: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有点乱,不是很清晰。
我的心凉了一大截,原来自己精心设计,并自以为不错的教案,在有经验的教师面前是这么的苍白无力。
师傅又拿过我的教案仔细的看了看,问我:你先说说你这节课准备要解决的重点是什么呢?对于这一点我还是很确定的。
这节课我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西门豹是如何破除迷信的,以及西门豹解决问题的方法巧妙在哪里。
师傅听完我说的话点了点头,拿过语文书,翻到这一单元的单元导读对我说:语文课备课不是单独一课一课的来备,而是要抓住每个单元要解决的重难点来解决。
这个单元就是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任务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这一方法,巩固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训练重点。
每节课都应该有自己立得起来的一个地方,你要抓住了这个重点,教学思路就清晰了,这节课也就能立起来了。
经过师傅的指点,我茅塞顿开,赶紧将教案再度修改,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思考,让学生体会了西门豹破除迷信办法的巧妙之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经过修改之后的教案得到了师傅的肯定。
师傅又让我拿出一份详案给她看看。
我心想:我的导语过渡还算自然,这点应该没什么话说吧?师傅看了之后不置可否,只是问我:你这节课的就是要解决课文的重难点,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老师的话只是起一个引的作用,不用讲的太多,没有那么多时间!并和我一起把那些可有可无的话,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字都一一删去。
花了三天的时间,一份教案几经回炉,终于定下来了。
因为我上课的时候喜欢站在学生中间,所以我决定不用课件。
到了上课的前一天晚上,已经将教案滚熟于心我的早早就睡了,我突然从上课时忘词的噩梦中惊醒,再也无法入睡,躺在床上,将教案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的过,直到快六点的时候又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该来的总回来的,虽然是经过几位有经验老师的指点,但是我知道,教案和课堂是有很大出入的,如何把握好一节课还要看老师的功夫。
好在上课的时候与学生配合得还不错,发言还比较积极,思维也比较活跃。
但是由于自己的紧张,有些比较关键的环节还是出了点小问题,比如在学生理解了西门豹破除迷信办法的巧妙上,学生只是零碎地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我就把问题放过去了,应该让学生从整体上再把握一遍。
有的问题只是让个别学生答了之后就过去了。
本来在课堂上我还设计了请同学来表演这个环节,但是到了课堂上又担心学生会笑场,又担心学生会忘词,怕学生看得太兴奋,自己控制不住,有点缩手缩脚,最终在上课时还是将这个环节跳过去了。
课后,李主任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对我的教学中的一些细节提出了修改意见。
比如可以采取一问多答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
在复述课文内容之前可以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先分角色朗读在进行。
在指名回答的时候,可以先点一名中等生,通过对中等生的扶来教其他的学生如何将课文复述得生动、完整。
同时,李主任还提出了一个趣字,如何把一节课上得生动,让学生觉得喜欢,而不枯燥。
当她听说我之前想过但又不敢实施的方案时,她告诉我,这些方法都应该试试,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不要怕控制不住他们,要大胆的尝试。
事后,师傅又对我课堂教学的一些细节进行了具体的指导:首先是语速过快,在一进入课堂之后学生对于语言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一开课语速就很快的话,学生很难反应过来。
第二、语调变化不大,在没有课件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关键句子或关键词语在语言中突出,让学生能够明白老师的要求是什么,到底要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