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散文阅读:内容与主旨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概念。
1、掌握概括散文内容方法,并能大致地概括出一篇散文内容。
2、掌握文章所表达情感和主旨的方法和技巧。
课前阅读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茨威格①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写作。
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
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②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
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③有一晚,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的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慨叹着雕塑美术的衰落。
我年经而好饶舌,热烈地反对他的意见。
“就在这城里,”我说,“不是住着一个与米开朗基罗媲美的雕塑家吗?罗丹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塑他们的大理石一样永垂不朽吗?”④当我倾吐完了的时候,魏尔哈仑高兴地拍拍我的背。
“我明天要去看罗丹,”他说,“来,一块儿去吧。
凡是像你这样赞美他的人都该去会他。
”我充满了喜悦,但第二天魏尔哈仑把我带到那雕刻家那里的时候,我一句话也说不出。
在老朋友畅谈之际,我觉得我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⑤但是,最伟大的人是最亲切的。
我们告别时,罗丹转向了我。
“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我的雕刻,”他说,“我这里简直什么也没有。
可是礼拜天,你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吃饭吧。
”⑥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
不久,他凝视着我,温和的眼光充满着激励,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在他的工作室,有着大窗户的简朴屋子,有完成的雕像,许许多多小塑样----一支胳膊,一支手,有的只是一支手指或者指节;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堆着草图的桌子:一生不断的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⑦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因而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
他在一个台架前停着。
“这是我的近作,”他说,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正身像,以粘土美好地塑成。
“这已完工了。
”我想。
⑧他退后一步,仔细看着,这身材魁梧、阔肩、白髯的老人。
但是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着,“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
对不起……”⑨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
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
“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
他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
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
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塑像身上,刮开一些。
⑩这样过了半小时,一小时……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
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的意象。
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的太初的上帝。
最后,带着舒叹,他扔下刮刀,以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
接着,他又转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11 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
他凝视着,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显然对他的失礼而惊惶。
“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我握着他的手,感动地紧握着。
也许他已领悟我所感受到的,因为在我们走出屋子时他微笑了,用手搀着我的肩头。
在麦东的那天下午,我学到的比在学校所有的东西都多。
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
再没有什么像亲见一个人全然忘记时间、地方与世界那样使我感动。
那时,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思维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12 于是,我察觉我至今在我自己的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念之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
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记叙性文体(散文、小说)定义及要素一、记叙性文体(散文、小说)定义及要素记叙性文体(记叙文)泛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形式。
包括商息、通讯、游记、人物传记、散文以及部分书信、日记等。
凡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都属于记叙文。
小说等虚构性的文学作品,其叙述和描写量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但想象也依赖于人们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
因此,小说等虚构性的文学作品也属干广义的记叙文。
简单来说散文属于记叙文的一种。
散文分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3)说理散文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事、人、情、时间、地点为线。
常见线索为人、事、物,主旨为情、理、志。
三、答题基本格式本文通过对..的描写,反映了……的社会生活,赞美了……的精神品质(或批判了..的思想/现象),表达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题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几段的主要内容。
(2分)请概括出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分)通常要求在方框内填写故事进展或人物行为。
(填表式和链式)(6分)情感主旨直接考查型,如: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3分)情感主旨间接考查型,如:①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间接概括主旨。
如:最后一段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在文章中有何作用?(6分)②考查对题目内涵的理解,进而考查对主旨的理解。
如:小说以“×××”为标题有什么作用?(4分)③根据阅读感受谈启示(体会、看法)的题。
如:×××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6分)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第一步,阅读题干,找出关键字。
比如概括“XX”和“xx”,或者看有无提示词。
若是已经给出部分内容则需根据提示词进行概括。
第二步,阅读全文,进行分析,确定作答要点。
①若给出部分内容,则需根据所给内容,确定作答区域,在文中画出内容要点;②若记叙的事件不止一件,则需将内容初步分层(分层时可以按照景物的描写顺序来分,也可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分,也可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来分,还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阶段来分),看具体讲了几件事;③若是记叙一件事,要迅速浏览全文,找出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同时注意抓抒情句、议论句。
第三步,提取要点,简要概括。
给出部分内容的,模仿已给情节句式按照“什么怎么样”的形式概括即可;记叙一件事的,将六要素整合概括即可;事件不止一件的,将每层的内容按照“人物+事件”的形式归纳,分条整理出来。
注意:①写答案时需要分条整理。
②概括一件事时,个别要素若文中未提到,括时可忽略,还需删减次要情节,避免答案过长。
1、如果把《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分为三个部分,请写出第二部分的起讫句,并用一句话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起始句: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束句: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__________如何把握文章情感主旨先“三读”,了解相关信息。
抓住中心句,概括段意,分析主旨。
重点读“五句”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一、先“三读”,了解相关信息读题目:了解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材料(线索) 。
例如《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标题“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简洁阐明了人物、事情、道理。
从题目我们可以知道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读注解:了解创作背景、疑难词句。
例如:《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课文记叙了作者茨威格年轻时游历巴黎的一段经历,他经朋友的介绍,有幸结识了当时已经享誉巴黎的雕塑家罗丹。
作者回忆了自己初见罗丹时的拘谨,对大师的崇拜,以及从他身上得到的启示。
关于题目课文的题目是“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启示”即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即“我”通过观察罗丹的工作获得了如下启示:“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
”“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秘——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
”“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
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读作者:知人论世,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该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二、抓住中心句,概括段意,分析主旨关于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和评论家,他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工厂主家庭,少年时代爱好文学,青年时代攻读哲学和文学。
茨威格的作品,早期受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影响,推崇唯美主义。
茨威格是一位多才而多产的作家,他擅长写小说,写人物传记,也善于写诗歌和戏剧。
其著名作品有传记文学《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传)、《三大诗人》(卡萨诺伐、斯汤达和托尔斯泰传)。
小说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
通过中心句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各部分的段意,有时各部分段意的总和就是文章主旨;或者某一部分的段意就是文章的主旨。
例:2、第十一段罗丹忘我工作冷落了“我”,“我”反而“感激地紧握着”他的手。
其原因是()A、文明、礼貌B、感悟、崇敬C、豁达、宽容D、同情、安慰三、重点读“五句”1.开头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选自《背影》)2.结尾句: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选自《背影》)3.过渡句: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选自《紫藤萝瀑布》)4.抒情句: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选自《永久的生命》)5.议论句:虽然都欣赏“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人生哲学,但生命乃是人们最初的珍爱。
惟有生命的存在,才有可能言及其它。
——(南通市《善待生命》这些地方往往是作者比较直接表达观情感、阐明道理和表明观点态度的地方,通过它们可以找到文章主旨。
四、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1.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
文章写人记事离不开环境描写。
精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能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某种特定气氛,自然也就能点出题意、揭示中心。
例3.《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第六段)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
不久,他温和的眼睛发出的激励的凝视,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在他的工作室,有着大窗户的简朴的屋子,有完成的雕像,许许多多小塑样——一支胳膊,一支手,有的只是一只手指或者指节;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堆着草图的桌子,一生不断的追求与劳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