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交换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交换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4.2 交换基本原理 4.2.1 交换节点中传送的信号
1.同步时分复用信号
所谓时分复用,就是采用时间 分割的方法,把一条高速数字信道 分成若干低速数字信道,构成同时 传输多个低速信号的子信道。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ATM技术是以分组传送模式为基础并 融合了电路传送模式高速化的优点发展而 成的。采用异步时分复用方式, 实现了 动态分配带宽,可适应任意速率的业务; 固定长度的信元和简化的信头,使快速交 换和简化协议处理成为可能,从而极大地 提高了网络的传输处理能力,使实时业务 应用成为可能。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分组交换的主要缺点: 为了保证分组能够正确传输,需加地址和控制信 息——分组头,故增大了开销,从而降低了传输 效率。 分组交换技术复杂,且要求交换机有较高的处理 能力。 传统的分组交换采用X.25协议,完成OSI模型的 低三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分组) 层功能。 X.25数据链路层采用完全的差错控制(包括帧定 位、差错检验和纠正);交换在第三层实现。 分组交换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 分组交换网节点就是一部专用计算机。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电路交换应用:
适合于通信量大,用户确定、连续占用信道的情 况,如话音传送、中低速文件传送、传真业务等; 固定电话网中的交换机; GSM网中的移动交换中心;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 智能网(IN)中的业务交换点(SSP:Service Switching Point); 不适合于具有突发性(以太网数据传输)、 断续占用信道、对差错敏感的数据业务。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4.2 交换基本原理 4.2.1 交换节点中传送的信号
1.同步时分复用信号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2 统计时分复用信号
把需要传送的信息分成很多小段, 称为分组。每个分组前附加标志码,标 志要去哪个输出端,即路由标记。各个 分组在输入时使用不同时隙,虽然使用 不同时隙,但标志码相同的分组属于一 次接续。所以,把它们所占的信道容量 看作一个子信道,这个子信道可以是任 何时隙。这样把一个信道划分成了若干 子信道,称为标志化信道。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6. 光交换技术
光交换机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6. 光交换技术
华为光端机OptiX OSN 7500 II 智能光交换系统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6. 光2.3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与节点交换技术 1.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在OSI中,将通信实体按其完成功能分为7层, 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如图所示。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分组交换:就是用分组装拆设备(PAD) 将用户数据分成等长数据块(称分组或 包),按照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的 方法,按需分配信道,采用数据报或虚电 路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点: 具有不同速率、不同格式、不同码型、不 同的同步方式和不同的通信控制规程的不 同类型数据终端之间可以进行通信; 信道利用率高; 信息的传输时延小,且变化范围不大,能 够较好地满足交互式实时通信的要求; 可靠性高。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电路交换的缺点: 信道利用率低; 接续时间长; 有呼损; 不同类型用户终端之间不能通信等; 数据通信的特点; 具有突发性,信息断续占用信道; 不要求实时通信; 要求误码率低,等等。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2. 分组交换 普遍采用基于存储-转发方式的各种交 换技术,从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到快速分 组交换等。 分组交换的本质就是存储转发,它将所 接收的分组暂时存储下来,在目的方向路 由上排队,当它可以发送信息时,再将信 息发送到相应的路由上,完成转发。其存 储转发的过程就是分组交换的过程.
----当节点为帧中继交换机时,可构 成帧中继网(FR:Frame Relay)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5.异步转移模式(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TM交换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信元(ATM的分组单元)长度固定(53字节)。 帧长可变,信息插入位置是随机的,无周期性。 传输速率可变,根据时隙中的标记来识别信号、 进行交换,不需要同步信号进行时隙定位。 继承了电路交换中速率固定的独立性; 又具有分组交换对任意速率的适应性。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比较(报文时延大)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3.快速电路交换(FCS:Fast Circuit Switching) 在快速电路交换中,当呼叫建立时,在 呼叫连接上的所有交换节点要在相应的路由 上分配所需的带宽,与电路交换不同的是交 换节点只记住所分配的带宽和相应路由连接 关系,而不完成实际的物理连接。当用户真 正要传送信息时,才根据事先分配的带宽和 建立的连接关系,建立物理连接;当没有信 息传送时,则拆除该物理连接。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报文交换: (1)报文交换的基本原理 技术的提出: 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是根据电报的特点提 出来的。 电报传送的特点: 基本上只要求单向连接; 一般允许有一定的延迟; 如果传输中有差错,则必须纠正。 报文交换:采用统计时分复用和存储—转发方式,交换的 逻辑单位是报文。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交换与路由技术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 用不同交换路由技术的节点交换设备可组不同业 务的通信网络。
本章主要内容: 1. 典型网络分类 2. 组网技术基础 3. 各种节点交换技术 4. 节点交换技术与OSI模型的关系 5. 网络技术 6. 节点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4.1.2 交换在网络中的作用 交换的引入 在最初的仅涉及两个终端的单向或 交互通信的点对点通信系统中,信息以 电信号的形式传输。系统至少由终端和 电线(电缆)组成,如图4.1所示。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引入交换设备后,交换设备就和连接 在其上的用户终端设备以及它们之间的传 输线路构成了最简单的通信网,并可由多 个交换设备构成实用的大型通信网,如图 4.4所示。 1、利用汇接交换机互连多个端局交换机, 疏导本交换区各交换机之间的互通业务。 2、用户交换机,在信令方式上相当于用户 电话机。
电话通信的特点 是交互式实时通信,对时延和时延抖动 敏感,而对误码差错不敏感。 在通信过程中,交换机不需要对信息进 行差错检验和纠正,但要求交换机处理 时延小。 有时,将传输信道统称为电路。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电路交换过程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电路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物理连接); (3)同步时分复用(固定分配带宽)如下图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4.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TCP/IP 是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 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但最下面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具体内容。 因此往往采取折中的办法,即综合 OSI 和 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 体系结构 。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比较: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6. 光交换技术
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宽带交换技术。 光交换是以光的形式直接实现各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信 息通过光交换单元时,不需要经过光电、电光转换。 实现光交换的主要设备是光交换机,应用光波技术进行交 换,光交换网络有空分交换、时分交换和波分交换。 优点: 可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可减少设备和降低网络成本; 具有宽带特性,不受电磁干扰; 大大提高了交换单元的吞吐量,交换速度和交换容量大。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4.2.2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1、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的发展: 电路交换(CS:Circuit Switching)技 术是最早出现的一种交换方式,起源于电 话交换系统,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目 前主要应用于电话网中,也可用于数据通 信。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分组交换综合了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 点,保持了一定的信道利用率和较小时延。 分组:将一份较长的报文信息分成若 干个较短的、按一定格式组成的等长度的 数据段,再加上包含有目的地地址、分组 编号、控制比特等的分组头,形成一个统 一格式的交换单位,称为“报文分组”,简称 “分组”(Packet)、数据包、信息包。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3.OSI与节点交换技术
帧中继及帧中继网相当于OSI模型的低2 层: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并对数据链路 层进行了简化; ATM协议相当于OSI模型的低2层,但比 帧中继还简化; 以太网协议也使用OSI模型的低2层,但 它的数据链路层比较复杂; IP网使用OSI模型的低4层协议。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交换的基本功能:
能正确接收和分析来自UNI(用户侧)或(NNI 网络侧接口)的呼叫信令; 能正确接收和分析来自UNI或NNI的地址信令; 能按照目的地址正确地进行路由选择,并通过 NNI转发信号; 能控制连接的建立; 能按照要求拆除连接。
第四章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我国电路交换基于PCM30/32路同步时 分复用系统,每秒钟传送8000个帧,每帧 32个时隙,每个时隙8比特,每路通信信道 (TS)为64kbit/s恒定速率,即对每路通 信所分配的带宽是固定的。在信息传送阶 段不管有无信息传送,都占用这个TS子信 道,直到通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