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设计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设计

数据的分段整理坂中中心校吴凤珠设计理念:在信息社会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已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统计与概率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领域,这足以说明它的教育价值。

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参与,探究方法——优化思维,引导反思——实践运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模式,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会分段是常用的处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第70~74 页。

教材解读:“数据的分段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内容。

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

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

本课时是初步数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把数据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

学情分析:1 、已有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在一年级(上册)学会了分一分、数一数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在一年级(下册)学会了分类用符号记录信息,在三年级又学会了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这些方法都可以用到本单元的分段统计中来。

这些可以迁移的“经验” ,为学生自主探索数据分段的方法提供了可能。

2、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分段整理数据时,学生可能会出现遗漏、重复的现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在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

会根据实际情况,用画“正”字法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4、结合统计,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据并进行统计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每桌四张记录单,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在11月份将会举行什么重大的活动吗?生:11月份在学校举办第十届体育艺术节。

师:为迎接第十届体育艺术节同学们会做哪些准备呢?(锻炼身体,宣传口号等)师:为了迎接第十届体育艺术节,老师建议大家努力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老师想更清楚地了解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情况,从体育老师那里拿到了上周同学们立定跳远测验的成绩记录单。

大家想了解一下自己的的成绩吗?生:想!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用事关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提取生活经验,并提出数学问题。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为教学分段整理数据做好铺垫。

二、教学新课师:请看大屏幕。

(出示表格)四(4)班学生立定跳远测验成绩记录单1•师:大家看到成绩都很兴奋,你们看到记录单下方有一张评分标准吗?它把成绩分成几段(4段),是哪四段呢?体育老师想让吴老师帮助她进一步了解班上同学立定跳远成绩人数分布状况。

听说我们四(4 )班的同学很能干,你们愿意帮助体育老师吗?2•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体育老师,请同学们拿出桌子上的第一张记录单,同桌合作完成。

注意合理分工,一名同学来报成绩,另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和整理,看哪一组整理的既快又准确。

汇报:哪一桌的同学愿意把自己整理的成果拿上来展示一下。

(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请学生说出是用什么方法整理的)选不同的方法展示。

(有画“正”字、数数、打V等)3•师:从刚才展示中老师发现同学们一共用了()种整理方法,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画“正”字)为什么呢?(画“正”字法不重复、不遗漏)今后,同学们在统计数据的时候就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进行整理。

4•师:我们能不能把你们这些画“正”字(或打V)的记录单直接交给体育老师呢?为什么?(不能,因为这些体育老师不能一眼看出我们立定跳远成绩的人数分布状况),那该怎么办?(制成统计表)出示没有标题的统计表。

请同学们把你们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拿出桌上第二张)(1)学生动手完成统计表,并汇报结果(2)师:这里的合计是40人,你是怎样得到的,它和我们原始数据中的人数一样吗?那么你们想一想,表中的“合计”起了什么作用?(①反映总人数②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5.谈话:这张统计表还缺少什么?(标题、制表日期)给这张统计表取个什么名字呢?日期呢?(12 月7 日)出示标题:“四(4)班学生立定跳远测验成绩情况统计表” 师: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这张统计表,体育老师如果看到同学们的成果,一定会很高兴的。

我们四(4)班的同学既聪明又能干,在此吴老师先代表体育老师感谢大家的协助。

6.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统计流程:①收集数据。

(体育老师把大家的立定跳远成绩记录在这张纪录单上,这就是收集数据)(板书)②分段整理。

刚才按照《小学生立定跳远评分标准》进行整理,这就是分段整理。

(板书)③制成统计表。

(为了方便老师得知我们的成绩分布状况,这就需要制成统计表)(板书)④分析数据。

(体育老师从统计表中知道了每个等级的人数分布情况,这就是分析数据。

)(板书)以上统计过程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

(板书:数据的分段整理)【设计意图:这一层次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

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比较,优化。

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也增强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三、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健康在于运动,同时健康很多时候还跟周围的环境质量有关系,特别是与我们日常的空气质量密切相关。

(1)我们看天气预报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片断空气质量:良污染指数:75师:同学们看后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空气质量情况除了“良”还有什么?空气质量情况与污染指数有什么关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知道吗?”(1)师:看了以上的文字和图片,你知道了什么?(2)谈话:现在同学们已经对空气质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一一福安,它的空气质量情况又如何呢?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出示表格)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张2011年9月福安市城区的空气质量日报情况摘要。

2011年9月福安市城区的空气质量日报情况2011年9月福安市城区的空气质量日报情况师:请同学们拿出桌上第三张记录单,同桌合作,一人报数据,另一人记录, 可以先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整理好了以后再互相检查结果,最后再根据整理的数据完成统计表。

汇报结果追问:看了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呢?(3)作为一个福安的小市民,你觉得能为改善福安的环境作些什么?小结:同学们讲的很好,都是从自身出发,从一些能做到的小事出发,每个人都想为了改善我们福安的空气质量状况出一份力。

希望你们把想法付诸行动,相信我们福安的环境会越来越好!2、“福安是我家,美化靠大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情况”。

屏幕出示P72的第2题。

请同学们翻开书P72独立完成统计表。

汇报结果(可让学会上台利用实物投影)【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统计中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提高统计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增强环保意识。

】四、全课总结,反思学习过程。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五、综合运用,提升能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再进行统计分析,是我们解决问题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今后,也希望同学们能注意收集生活当中的有关信息,自觉运用统计方法来解决。

(出示课后延伸)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同学家里用水情况,制成统计表,然后作出你的分析。

资料:根据我国现今水资源状况,我国城镇居民现今每人月均用水量不能超过7吨!【设计意图:用学生家里的日常小事告诉学生统计在生活里的广泛性,同时结合进行节约能源的教育,综合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重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本课的导入,是从学生所熟悉的亲身经历的事情出发,使学生能按立定跳远评分标准把成绩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

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表与身边的人和事是息息相关的。

最后,布置学生调查统计居民日常生活用水情况,让学生认识到统计在生活里的广泛性,同时结合进行节约能源的教育,综合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数据统计的全过程有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统计表、分析数据四个环节,其中分析数据是重要的环节,也是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内容在有关“福安市城区空气质量”一题中,我让学生说:“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想?作为福安的一个小市民,你觉得能为改善福安的环境做些什么?” 学生的分析是推己及人,丰富多彩的,是符合孩子心里实际的。

设计这样的分析,我认为是统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良好载体。

三、在教学中注意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合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增强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本教材,在教学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例如:1、让学生同桌合作时,教师应先明确要求,再让学生动手,这样效果会更好。

2、学生原有的经验不一致,甚至差别很大。

少数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旁观者的态度,教师还需要适时点拨、提醒、帮助他们。

3、课堂上对学生放得不够开,留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应更多些。

执教者简介:吴凤珠,小学数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福安市坂中中心小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