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作文引用诗文美句集锦四法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引用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
"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巧妙地运用引用,能使说明文更显生动,能使议论文更见雄辩,能使记叙文更具文采,能使散文更现魅力。
请看2008年中考满分文引用诗文美句集锦:1 ?秋日里,在草堂与杜甫一起仰天长号〃八远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体会诗人背井离乡的心酸和穷困潦倒的无奈。
欣赏美国诗人狄金森的:“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田野披上艳丽的轻纱,我不愿显得呆板,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入冬,我手捧着亲爱的书,在火炉准备一杯热茶,就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温习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利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衾不暖锦衾薄。
”的塞北风光。
依偎在窗前,描绘〃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苍凉景象……(安徽中考满分文《我在阅读中得到了快乐》)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母亲一般的温柔与无私,辛勤地哺育着世间万物;夏季,炎热的季节里,是风,送来了凉爽。
阅读风,感受它的温柔与体贴。
(安徽中考满分文《我在阅读中得到了快乐》)3 ?且看那〃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气概,看那"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看那〃海内存知己,天涯苦比邻〃的胸襟……(苏州中考满分文《聆听王勃》)4?这个年代,没有宋词,所以,我寻觅不到"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的意境,寻觅不到“干金纵买相回赋,脉脉此情谁梦〃的,寻不到〃妨把浮名,换了浅斟你唱" 的无奈,寻不到〃泪眼问花花不语,舌L红飞过秋千去"的悲凉,在这个没有宋词的年代,我却固执地认为,那是世上最美的乐意。
(苏州中考满分文《聆听美妙》)5?〃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担当生前事,何惧身后评……",遥望历史的蜀地,回想那些熟悉的面孔,感伤的眼泪潸然而落。
(德州中考满分文《我依然为蜀国纵情悲歌》)6?〃何当共剪西窗,却话巴山夜雨时",漆黑的夜掩盖不住你不断落下的泪水,绵绵的家愁萦绕在倾盆大雨之中……(日照中考满分文《我依然懂您》)7 .有时,我也想化作历史的足迹,重踏"雨邑清尘,柳色青青"的一片美景,饱览"苍苍翠微,蝉鸣幽深"的致远宁静,感受历史的一片沧桑。
(江西中考满分文《有时,我也想化作历史的足迹》)8?他仰头望望天空的飞鸟,是那样自由,朝着梦想奋力翱翔。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满心悲愤,他转身一跃。
他的一跃,凝成了一条弧线,宣明了满心的爱国情怀与"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潇洒!(江西中考满分文《有时,我也想这样潇洒》)9.揭自然面纱,拥美丽怀抱。
自然绝不会单调,因为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点缀;自然绝不会孤独,因为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的陪伴。
(江西中考满分文《有时,我也想化作一缕清风》)10.窗前捧诗词,邂逅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女子愁情愁几何?〃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年少的你是幸福的。
可命运之神却没有垂青于你,让柔弱的你承受多舛的磨难,文物丧失,丈夫远逝,金兵南下,带着对明诚的追忆,国家的担忧,你在〃满地黄花堆积"的秋夜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你倚窗吟"只恐双溪舲艦舟, 载不动许多愁";你捂胸叹〃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望雨感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江西中考满分文《有时,我也想化作一缕清风》)11.文天祥虽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情怀,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透彻的人生观,但依然被俘,也未能挽救风雨飘摇的宋王朝,但有谁会说他不是一位干古难求的民族英雄?(赤峰中考满分文《享受遍地野花芬芳》)12?在通往山顶的过程中,我会尽情的享受那鸟语花香,细水长流;会坐在石阶上,享受"清泉石上流"快感;会体会那〃人闲桂花落"的闲情;会聆听那"时鸣春涧中"的天籁之音;会享受在那崎岖小路上"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会享受"万花丛中一点红",路边的野花不要采的惬意。
(赤峰中考满分文《享受一路风景》)13.当年华流过,在每个时光的间隙中享受听雨的惬意。
或是"小楼昨夜听风雨"的干净,或是〃润物细无声〃的柔美,或是"雨后全无叶底花"的潇洒,都是一种纤尘不染的天籁之音。
(淄博中考满分文《聆听,其实很快乐》)14?在夕阳欲颓时分,听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无奈轻叹,听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吟咏抑郁,听苏轼〃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豪迈雄浑……我聆听到的是历史的沧桑在浮华间尘埃落定的声响,是一首婉转的乡曲,催落心底的泪。
(淄博中考满分文《聆听,其实很快乐》)15.你不是没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少不更事,不是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积极乐观,不是没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昂扬自信,不是没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的豪情壮志,然而最后的你却也发出了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黯然,"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沧桑,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坎坷。
(淄博中考满分文《李白其实很快乐》)16?大自然就是一口大教室,那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知识。
我们看到大海,就可以学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壮阔胸怀;我们看到大山,就可以学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的崇高思想境界;我们看到小溪,就可以学到〃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的对知识的不断积累。
(临沂中考满分文《从大自然中学习知识》)17.你好!你是"月上柳梢,人约黄昏"的清幽,你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壮阔,你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你是"无边丝雨细如愁"。
你是我的最爱——文学,我心中绚丽多彩,永不消逝的彩虹。
(天津中考满分文《文学,你好》)18.失意时吟一曲高歌向天涯,"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得意时,"恰似沧海巫山,看遍浮华万千,不屑过眼云烟"。
成功时,〃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要"至凌云处仍虚心";失败时,有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
(天津中考满分文《文学,你好》)—、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
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
如03年福建考生的《月是故乡明》,引用杜甫名句作为标题,不仅紧扣"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矢『这一作文话题,而且表达得更有韵味;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 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氨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
’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
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
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彳门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
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 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如04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流年1=1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 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 流水咼山心自知。
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辨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二)全篇引用。
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
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
整段引用的如:〃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 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 ——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 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