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临床检验诊断学参考大纲概述一、检验考试科目包括: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检验基础检验技术及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
二、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问答题三、参考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科教材《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检验基础检验技术》及《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
四、考试内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一、考试目标1.掌握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及在医学中的应用。
2.掌握常用的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基本技术。
3.掌握蛋白质、糖、血浆脂蛋白、诊断酶、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谢及其生物化学诊断。
4.掌握肝胆、肾脏、心脏、胃肠胰、骨代谢的临床生物化学诊断。
5.掌握内分泌、神经、精神疾病和妊娠的生物化学。
6. 掌握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的应用与原理。
7.临床生物化学质量控制二、考试内容(一)绪论1.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定义与范畴2.临床生物化学学科的建立、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3.本书的主要方法与使用方法(二)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的选择与评价1.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的选择2.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的评价和性能判断3.校准与溯源性4.测量不准确度(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性能评价1.概述2.参考区间、分界值与医学决定水平3.检验项目诊断性能的临床评价4.检验项目诊断性能的ROC曲线分析5.检验项目诊断性能的系统评价6.联合试验的诊断性能评价(四)酶学检测技术1. 概述2.酶学测定技术3.代谢物的酶法分析4.同工酶检测(五)自动生化分析技术1. 概述2. 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分析方法3.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参数设置4.检测系统的校准和性能评价5.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操作流程(六)血浆蛋白质与含氟化合物的生物化学检验1. 血浆蛋白质的生物化学检验2.氨基酸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3.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七)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1. 概述2.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在糖代谢紊乱诊治中的应用(八)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1. 概述2.脂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在脂代谢紊乱诊治中的应用(九)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1.概述2.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项与检测方法3.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十)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异常的生物化学检验1.微量元素的生物化学检验2.维生素异常的生物化学检验(十一)体液中酶的生物化学检验1.概述2.临床诊断中常用的酶与同工酶3.酶学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十二)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1. 概述2.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在肝胆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十三)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1.概述2.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在肾脏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十四)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1. 概述2.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3.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十五)骨代谢紊乱和相关元素的生物化学检验1. 概述2.钙和磷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3.镁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4.骨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5.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在骨代谢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十六)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1. 概述2.内分泌功能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在常见内分泌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十七)消化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1. 概述2.消化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十八)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1.概述2.神经及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在神经精神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十九)妊娠及新生儿的生物化学检验1.概述2.妊娠相关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在妊娠相关疾病诊治中的应用4.产前与新生儿筛查的生物化学检验(二十)治疗药物监测1.概述2.药物代谢动力学基础与主要参数的应用3.治疗药物监测的样本处理4.治疗药物浓度测定的常用方法5.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主要药物(二十一)临床毒物检验1.概述2.临床毒物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3.毒物检测的临床应用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一、考查目标1.掌握临床血液学的研究内容及在医学中的应用。
2.掌握常用的临床血液学实验室基本技术。
3.掌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生物代谢及其生物化学诊断。
4.掌握各类贫血及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临床表现。
5.掌握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与基础理论。
6.掌握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临床应用。
二、考试内容(一)造血及造血检验1.造血器官与造血微环境2.血细胞的生长发育3.血细胞生理、结构与功能4.造血调控(二)造血检验技术1.血象及骨髓象正常血细胞形态学特点(粒系、红系、单核系、巨核系、淋巴系)2.骨髓象的分析内容和方法3.骨髓片报告的正确填写4.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及临床意义(POX、PAS、NALP、NAE、铁染色)5.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POX、PAS、NALP、NAE、铁染色)6.血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技术7.血细胞染色体检验8.血液分子生物学检验(三)铁代谢检验1.铁的代谢和血红蛋白代谢途径2.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临床表现3.铁在代谢中的转归与实验室检查的联系4.血清铁、未饱和铁、总铁结合力、铁蛋白及红细胞内原卟啉在诊断疾病中的意义5.铁粒幼细胞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6.铁代谢障碍疾病的血象、骨髓象的特点及鉴别7.铁粒幼细胞贫血与缺铁贫的鉴别8.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和血象检查9.骨髓细胞内、外铁染色观察(四)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性贫血1.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分类2.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3.恶性贫血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4.类巨幼性大细胞性贫血病因及实验室检查5.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检查(五)造血功能能障碍性贫血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2.再生障碍性贫血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3.急性再障、慢性再障的鉴别,特别是骨髓象鉴别以及不同部位骨髓穿刺结果的区别4.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治疗效果的实验室观察5.其它几种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6.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其它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的鉴别7.急、慢性再障血象、骨髓象检查(六)溶血性贫血1.溶血性贫血的分类2.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转归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3.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的鉴别4.溶血后代偿机制及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程序5.溶血性贫血的诊断程序,溶贫的筛选试验6.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性球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7.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性球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临床表现8.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与再障的鉴别9.球形、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的骨髓象检查10.红细胞膜缺陷的实验室检查(Ham试验、热溶血试验)11.G6PD缺陷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和临床分型12.丙酮酸激酶缺陷溶贫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13.G6PD缺陷溶贫和丙酮酸激酶缺陷溶贫的实验诊断(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 荧光斑点试验,丙酮酸激酶的荧光点发及紫外分光法测定,自体溶血试验,变性珠蛋白小体试验)14.血红蛋白的结构与组成15.异常血红蛋白的命名及表达方式16.血红蛋白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7.HbS、HbM,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继发性血红蛋白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18.HbS、HbM,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继发性血红蛋白病的特点和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电泳,血红蛋白F的测定,抗碱血红蛋白的测定,异丙醇试验,变性珠蛋白小体测定)19.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20.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2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及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鉴别在诊断22.自身免疫性溶贫的发病机理23.自身抗体的分类及不同抗体引起的溶贫24.不同自身免疫性溶贫的实验室检查(冷凝集素试验,Coomb's试验,冷热溶血试验)25.微血管病性溶血血的特点及实验室检查(七)继发性贫血1.继发性贫血的常见原因、发病机制2.感染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鉴别3.肾脏性贫血、慢性肝脏疾病性贫血、内分泌疾病与贫血的实验室诊断4.骨髓病性贫血的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八)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1.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概述2.急性白血病概述3.急性髓系白血病4.前驱性淋巴细胞肿瘤5.急性白血病的髓外造血和各系统症状,及临床应用6.各型白血病的实验室诊断及鉴别诊断7.ALL~L1、L2、L3血象及骨髓象特点8.ANLL(M0、-7)血象及骨髓象特点9.慢性白血病分类1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1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期12.慢粒急变标准1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诊断1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象及骨髓象特点15.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象及骨髓象特点16.恶性淋巴瘤的组织学分类17.恶性淋巴瘤的分类细胞的基础18.恶性淋巴瘤的分期19.霍奇金病的临床主要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内容20.非霍奇金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21.霍奇金病与非霍奇金病的鉴别22.浆细胞病的分类23.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临床症状,血象及骨髓象特点24.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检查25.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26.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27.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分类28.脾功能亢进的血液学特点29.骨髓纤维化临床表现及病理分期30.骨髓纤维化与慢粒的鉴别31.MDS的定义与分型,病态造血特点及实验室检查32.MDS的临床特点,血象及骨髓象分析,染色体的培养、核型分析特点(十四)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础理论1.血管壁和内皮细胞的止血功能2.血小板的止血功能3.血液的凝固机制及各凝血因子特点4.纤溶系统的组成特点及激活途径5.止血与凝血疾病的诊断途径6.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7.血栓分类与形成机制(十五)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1.一期止血筛选试验及主要临床应用2.二期止血的筛选试验及临床应用3.凝血因子缺陷性疾病的初步判断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检测试验5.血管内皮细胞的检测试验(十六)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临床应用1.纤溶活性亢进性出血筛选试验的临床应用2.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3.血友病甲、乙、丙的病因,发病机理及诊断,特别是实验室诊断程序和实验室分型4.血小板减少和增多的原因及发病机理5.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分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鉴别6.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缺乏症定义及常见原因7.心肌梗死凝血机制的改变8.抗凝治疗检测的临床应用9.血液流变学检查原理10.血栓前状态的检验一、临床检验基础检验技术二、考试目标1.掌握血液标本采集和抗凝剂选择2.掌握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