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健康活动:我带宝贝上幼儿园组织者:一、目标:1、能说出自己喜爱的物品的名称,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宝贝。
2、能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并与他人分享自己喜爱的物品。
二、准备:1、请家长与孩子协商,帮助孩子选一件最喜爱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照片。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给孩子和他的小宝贝合影。
2、把幼儿带来的照片一一贴在纸上,制作成《我们的宝贝》一书。
3、教师带2—3件自己喜爱的物品,准备一段温馨的音乐。
请每个幼儿把自己的宝贝放在教师摆放好的椅子上,做好带宝宝一起活动的准备。
三、过程:1、说说自己的宝贝。
(1)请幼儿抱着自己的宝贝坐在位子上轮流说说:最爱的宝贝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2)教师与幼儿逐一翻看《我们的宝贝》,凡是翻到某一幼儿的宝贝时,该幼儿便站起来响亮地说:“这是我的宝贝。
”2、猜猜老师的宝贝。
(1)你们都有自己的宝贝,老师也有,你们想知道吗?(2)教师出示2—3件喜爱的物品与幼儿分享,最后告诉幼儿:“老师最喜欢的宝贝就是你们。
”(3)在温馨的音乐声中,教师逐一拥抱幼儿并说:“你是我的宝贝。
”3、照顾好自己的宝贝。
(1)今天你要带着宝贝在幼儿园里过一天,要好好照顾它呀!(2)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是如何照顾宝贝的,及时肯定幼儿初步的自理行为。
小班健康活动:阿文的小毯子组织者:一、目标:1、正确对待自己心爱的玩具或日用品。
2、逐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二、准备:1、挂图第1号。
2、故事磁带。
三、过程:1、认识阿文。
(1)教师出示挂图。
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她是一只小老鼠,名字叫阿文。
(2)阿文上幼儿园前,很喜欢一条小毯子,到哪儿都带着它。
可是现在上幼儿园了,带着这么大的毯子行吗?2、听听阿文的故事。
(1)教师结合挂图,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2)阿文常常带着毯子干什么?她喜欢这块毯子吗?(3)阿文上幼儿园抱着毯子方便吗?为什么?(4)后来阿文放下毯子了吗?3、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
(1)你们是不是像阿文一样也有一件最喜欢的东西?你们常常用它干什么?你们上幼儿园的时候把它放在哪里?(2)我们小朋友比阿文还能干!每天早上高高兴兴地和好朋友再见,到幼儿园学本领,和小朋友做游戏,晚上回到家再和好朋友一起玩,真不错!小班健康活动:小手真干净组织者:一、目标:1、初步会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擦手,知道在饭前、便后要洗手。
2、愿意学念儿歌,练习边念儿歌边洗手。
3、不把水龙头开的过大,知道节约用水。
二、准备:1、一只可以示范洗手的茶水桶、接水的盆、肥皂等。
2、洗手的顺序图:冲手→擦肥皂→搓手→冲手→擦干。
三、过程:1、引发幼儿洗手的兴趣。
我们马上要吃点心了,吃东西前要干什么?小朋友已经长大了,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你们会把自己的小手洗干净吗?2、了解正确的洗手方法。
(1)现在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怎样把我们的小手洗干净。
幼儿坐在座位上边念儿歌边做洗手的动作,教师检查幼儿的方法是否正确,并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2)组织幼儿到水池边洗手,并及时提示幼儿不把水龙头开的过大,知道要节约用水,洗干净的手要先在水池里轻甩三下,不把水溅在衣服和地上……(3)教师对洗干净、擦干的幼儿表示赞赏。
师:你的小手洗得真干净,是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小班健康活动:咕噜噜组织者:一、目标:1.知道吃完东西会有食品留在牙齿上,产生保护牙齿的愿望。
2.学习漱口和刷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准备:每人一只漱口杯,黑芝麻糖若干,脸盆若干。
三、过程:1、品尝芝麻糖。
(1)芝麻糖香不香?黑乎乎的颗粒是什么?嚼起来有什么感觉?(2)引导幼儿自由交流。
2、发现问题。
(1)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嘴巴和牙齿,发现芝麻糖粘在牙齿上的现象。
(2)师幼交流:吃剩的糖渣留在嘴巴里有什么感觉?舒服吗?怎么办?3、尝试解决问题。
(1)建议幼儿用漱口的办法把脏东西吐出来,引导幼儿观察脸盆中黑乎乎的残渣。
(2)幼儿进一步学习正确漱口:让水在嘴巴里“咕噜噜”地唱歌,然后吐出脏水。
(3)牙齿上还有一些残渣无法去除,有什么办法呢?(刷牙)小班健康活动:水果串组织者:一、目标:1、感知各种水果的外形特征和水果串的色彩美、形式美。
2、了解水果的多种吃法。
3、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
二、准备:1、神秘箱一个,内有苹果、香蕉、橘子、梨、草莓等水果若干。
2、洗净并切成条状的苹果、香蕉、梨;剥开的橘子;对剖的草莓;葡萄、小番茄等若干;竹签若干(保证每人一根以上)。
3、水果串一个,一次性塑料餐刀,小抹布,放水果的盘子。
4、桌子上铺好餐布。
5、活动前把手洗干净。
三、过程:1、神秘箱里的水果。
(1)出示神秘箱。
我有一个神秘箱,好吃的水果里面藏。
(2)幼儿在神秘箱里摸水果,感知水果的特征。
(3)水果宝宝都不一样,它们有各种吃法,可以炸成果汁,可以做成水果沙拉,还可以做成水果串来吃。
2、欣赏水果串。
(1)出示水果串(不同色彩水果搭配),引导幼儿感受水果串的色彩美。
(2)师幼共同讨论制作方法,即把多种水果切成小块串在一起。
(3)逐一介绍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强调操作安全,如串水果的竹签很尖,怎么才能不扎到手。
3、制作水果串。
(1)幼儿根据自己的设想用一次性塑料餐刀切好水果,然后拿竹签串水果串。
(2)请幼儿说说为什么有的水果串特别好看,引导幼儿关注水果串色彩丰富、搭配和谐的美感。
(3)鼓励动作快的幼儿多串一串。
4、分享水果串(1)引导幼儿看一看、数一数自己的水果串。
给自己的水果串起名字,如:苹果葡萄香蕉橘子串。
(2)幼儿与同伴分享水果串,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和卫生。
小班健康活动:吃饭组织者:一、目标:1、有良好的进餐习惯,会坐端正、手扶碗、专心地一口接一口地吃饭。
2、学习念《吃饭》的儿歌。
二、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过程:1、幼儿观看图片并引导讨论(1)播放课件,出示图片一;提问:你们看,我的两位小客人吃饭时坐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小兔吃饭时坐得很端正)。
(2)播放课件,出示图片二;(3)提问:谁把碗打翻了?为什么会翻?小兔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一手拿勺,一手扶碗,就不会打翻了)(4)播放课件,出示图片三;(5)提问:我们来看看,小兔、小鸭他们桌上怎么样?为什么小兔面前干干净净,小鸭面前的桌上很脏?(6)小结:刚才你们看到小兔、小鸭是怎么样吃饭的,你们要学习谁呢?2、学习儿歌《吃饭》(1)小兔吃饭吃得好是因为他照儿歌上的话去做的,你们想听听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吗?老师朗诵儿歌(2)老师带幼儿一起念儿歌2—3遍。
附儿歌:《吃饭》吃饭时,坐端正;右手拿调羹,左手扶着碗。
细细嚼,慢慢咽,不剩饭,不挑菜,自己吃饭真能干。
小班健康活动:笑脸娃娃组织者:一、目标:1、能够大胆地根据声音、表情图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
2、知道笑和哭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二、准备:1、绿印记、笑声、哭声磁带2、表情图1幅三、过程:1、请幼儿听声音,进行联想(1)播放笑声的录音师:小朋友,听,这是什么声音?(2)猜猜看,他为什么会笑?2、观察笑的表情,引导幼儿表述自己笑的情绪体验。
(1)师:人笑的时候,眼睛和嘴巴是什么样子的?(2)师:你什么时候会高兴地笑?3、听录音机播放哭的声音,观察哭的表情,体验自己哭的情绪体验。
(形式同前)4、出示表情图,请幼儿对照一下不同情绪时脸部的表情。
师:小朋友,我们看看,哭的时候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笑的表情又是什么样子的?小结:我们每个人都会笑和哭,高兴、快乐的事会让我们笑,难过、害怕的事会让我们哭,特别想哭的时候是可以哭一会儿的,但是如果遇到了很麻烦、很难过的事,应该请爸爸妈妈和老师帮助你,笑有助于身体健康。
小班健康活动:手脸要呵护组织者:一、目标:1、知道冬天天气寒冷、干燥,暴露在外的皮肤要注意清洁、保暖和护肤。
2、知道保护手脸的方法。
二、准备:几种常见的儿童护肤霜。
三、过程1、与幼儿谈话,引出课题。
冬天的天气又冷又干燥,我们人的身体只有手和脸是暴露在外面的。
露在外面的手脸有没有感到不舒服呢?(手脸冻得红红的,皮肤变得干干的,不干净还会皴,厉害的还会生冻疮,又疼又痒)2、讲述《小手和小脸》。
3、讨论:(1)冬天,我们的手脸为什么会感到不舒服?(2)冬天里,我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手和脸的呢?①外出时,戴上手套和口罩进行保暖。
②要保持手脸的起清洁,手脸脏时一定要洗干净。
③洗过手脸后要涂用护肤霜。
(逐一出示几种常见的儿童护肤霜)④不要哭,哭后要及时擦掉眼泪和鼻涕。
4、欣赏儿歌:《手脸要呵护》冬天到,冬天到,我们的手脸要爱护。
出门脸上戴口罩,手上还要戴手套。
手脸脏了及时洗,洗后擦上护肤品,手脸皮肤都擦到,大家见了都欢喜。
小班健康活动:吃饭不挑食组织者:一、目标:1、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2、通过故事,懂得只有又吃蔬菜,又吃荤菜,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3、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二、准备:三只小熊的图片。
三、过程:1、教师出示三只小熊图片,引起幼儿观察。
(1)提问:这三只小熊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胖瘦不一样。
)(2)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的胖,有的瘦吗?2、教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
(1)组织幼儿讨论。
白熊为什么会那么胖?(因为它不吃蔬菜,只吃肉,也不爱运动。
)黄熊为什么会那么瘦?(因为它只吃蔬菜,不吃肉。
)为什么大家都夸棕熊漂亮呢?(因为它不挑食,身体不胖不瘦。
)你愿意做哪只小熊呢?为什么?怎样才能像棕熊那样漂亮呢?(2)教师小结:大家都想做漂亮的小棕熊,那你们就要像小棕熊一样,又吃蔬菜,又吃肉,这样身体才健康。
3、活动延伸结合三只小熊,请了三个胖瘦不一的宝宝,让幼儿说说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胖,有的小朋友瘦,有的小朋友不胖也不瘦?请小朋友说说以后会怎么做使自己长的不胖也不瘦,而且又结实。
小班健康活动:我好害怕组织者:一、目标:1、知道害怕的感觉人人都会有,愿意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恐惧。
2、能够想办法消除害怕的心理,尝试战胜害怕。
二、准备:1、绘本《我好害怕》。
2、事先让幼儿和家长讨论并记录自己最害怕的事或物。
3、打针情景。
三、过程:1、绘本植入,引出害怕心理。
你们看,谁来了?小熊脸上是什么表情?猜猜小熊可能遇见了谁?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到底遇见了谁?我们来看看。
原来是一只大狼狗,还在汪汪汪地叫呢!小熊真害怕!你会害怕吗?咦?这是什么时候?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这个声音有什么感觉?小结:是啊,遇到恶狠狠的狗时,小熊会害怕;我们也会害怕。
天黑了,小熊一个人在家,心里也很害怕。
2、经验迁移,说出自己的害怕。
(1)根据记录图,讨论自己的害怕。
除了害怕大狼狗,你还害怕什么呢?你有害怕的时候吗?请你轻轻地从小椅子下面取出图片,和身边的朋友说一说。
(2)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害怕心理。
你害怕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害怕?害怕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3)经验归类梳理。
还有谁也害怕这种厉害的动物?你害怕的是什么?为什么?你害怕的是什么?为什么?还有谁也害怕这种很响的声音的?小结:原来每个人都会害怕,害怕是种冷冷的、紧紧的、不舒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