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油果糖和甘露醇用于脑梗死的临床比较

甘油果糖和甘露醇用于脑梗死的临床比较

【关键词】甘油果糖
【摘要】目的研究甘油果糖对脑梗死后脑水肿的治疗价值。

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4年1月~10月)60例分为甘油果糖组30例和甘露醇组30例。

两组患者其他治疗相同。

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显著性,但甘油果糖较甘露醇对肾功能影响小,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对原有肾功能损害或合并有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应用甘油果糖较甘露醇更有利。

关键词甘油果糖甘露醇脑梗死
脑梗死后脑水肿的发生,常使颅内压升高,升高的颅内压力一方面进一步妨碍脑灌流,使梗死灶扩大,另一方面直接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1]。

因此,对脑梗死患者除积极溶栓、扩容改善脑血液循环外,防治脑水肿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措施,以往常用的甘露醇虽具有强有力的脱水作用,但因其具有反跳效应且对肾损害较明显,使之临床使用受限制。

近年来临床使用的甘油果糖注射液具有较明显降颅压作用,本文旨在比较二者治疗脑梗死后脑水肿对神经功能和肾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4年1月~10月)中筛选60例满足如下条件:首次发病,起病在24h以内;年龄≤75岁;颈内动脉系统受累;意识清楚;肝肾功能正常;肌力2~4级;临床表现、ct、mri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

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0~76岁,平均63岁。

1.2 方法入选患者60例被随机分为甘油果糖组和甘露醇组各30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及病变程度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甘油果糖组30例,给予甘油果糖注射液250ml静点,2次/d,5%葡萄糖500ml加入舒血宁10ml静点,1次/d。

甘露醇组30例,将甘油果糖注射液改为甘露醇125ml静点,2~4次/d,其他治疗不变。

连续用药7~10天,两组补液均为2000ml/d。

1.3 疗效评价每例均于治疗第1、3、7、10天测定血肌酐和尿素氮,并在治疗前后按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t 检验、卡方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见表1。

经统计学处理t=0.778,p&0.05,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在高颅压指标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及ct密度改变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略)
干部三病房(通讯作者)后有1例出现轻度肾功能异常(肌酐132μmol/l,尿素氮8.1mmol/l)。

甘露醇组30例治疗前血肌酐、尿素氮均正常,治疗后有9例出现肾功能异常(5例轻度,肌酐平均119μmol/l,尿素氮平均7.8mmol/l;4例中度,肌酐平均143μmol/l,尿素氮平均8.9mmol/l),经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 2 =6.38,p<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