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美学分析-以王羲之为例
书法最初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就是反映了 客观对象的一种特点,那么后来随着书法的发展, 到了隶书的时候,基本上就脱离了象形文字,那么 这个时候书法就变得比较抽象,尽管是这样,书法 仍然脱离不了自然,不仅是象形文字它离不开自然, 就是变得很抽象以后,还仍然不脱离自然,但是这 个时候,它不是去反映那个自然当中的某一个,某 一类那种具体的形象,而是概括地反映了自然当中 的生命节奏。
• 在中国历史上,书法长寿的人,非常多,这个书法确实是 能够长寿。这个养生之道是贵在养心,养心之道贵在保持 心境的宁静平和,这点很重要。你看这个清代的皇帝,活 不长的很多,但是乾隆皇帝,乾隆他活得很长,80多岁。 在故宫有一个养心殿,就是放了一些古代的书法的珍品, 他在那里欣赏书法,所以他是很懂得养生。那么我觉得就 是书法对人的精神影响,在写的过程当中,我一个是它能 保持一种安静,就是非常心能够静下来,专心,心很静, 而且这个过程是很愉快的。
第三点:书法是一种美的创造
• 仅仅有一种感情,了解自然的生命节奏,还不能 称为书法作品,它还必须是一种美的创造,就是 讲中国的书法美的创造,就是违而不犯,就是说 有变化,违就是有变化,但是不犯,就是不杂乱, 变化而不杂乱;和而不同,和就是一种统一,一 种和谐统一,而不同,就是不是都一样,这个没 有变化,那就是一种单调,统一而不单调,变化 而不杂乱。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 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 了。
入木三分
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世上难得的才子。七岁就擅 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 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 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 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诚 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 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 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王羲 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稳重的风 格。”卫夫人流着泪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
从王羲之《兰亭序》看书法美学
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 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 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 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 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 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 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 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 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 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 (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 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 徐悲鸿先生曾讲了一句话:书之美,书法的美, 在情在德,在于你表现的情感和品德。这是书法 里面很重要的。所以如果是仅仅字写的好看,那 他感动不了人的心灵,而且在历史上一些最著名 的杰作,都具有这个特点。
• 像王羲之的《兰亭序》,他在《兰亭序》里头是 表现了什么?是在春天和很多好朋友,到自然当 中去喝酒、写诗,最后那个诗汇集起来,他写个 序,而且就在现场写的。所以他自己也说,他回 来以后想再写,也写不出来,就是他完全把他这 种,在春天里头的那种欢畅的那种心情表现出来, 所以它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看从 书王 法羲 美之 学《
兰 亭 序 》
中国书法美学
第一点:中国的书法,是心灵的艺术 第二点:书法源于自然,是自然当中节奏的升华。 第三点:书法是一种美的创造
第一点:中国的书法,是心灵的艺术。
• 过去古代书法里面讲究心的轨迹,心画,话就是 心里头流出来的线条,所以杰出的书法家,他写 字都不是仅仅用手写,是同时用他的心在写,而 且只有他是用心在写,他这个书法作品才具有很 强的魅力。
•
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
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
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
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啊!虽然这个传说
本身有些夸张,但是用以比喻书法功力好和分析问题透彻
却十分贴切!
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琅琊王氏),14岁时, 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 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 寻常百姓家”句。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 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 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因 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坐姿画像 身像
王羲之画像
王羲之全
王羲之趣闻掌故
竹扇题字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 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 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 ,老 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 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 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 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 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 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 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 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在来相府半路上再三赏玩东汉著名书法家蔡 邕的古碑后,沉迷不已,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相亲的事早 忘光了。当他急急忙忙来到相府,因为天气实在太热,就随 手脱掉外衣,袒胸露腹,边喝着茶,边想着蔡邕的书法。阮 裕见他这般神情,惊呆了,问他话也不答理。后来阮裕把王 羲之袒胸露腹的事,禀告郗鉴,郗鉴不禁拍手道:“真有此 事!好一个任性率真,胸襟豁达的公子呵!”郗府管家回到 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 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 事。”郗鉴说:“哈哈,我要选的就是他了!”郗鉴来到王 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 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公元347),曾 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 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 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 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墨池记》 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 神。“文革”期间,墨池遭毁。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 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 另外,书法有一些形式的规律,你如果不按它这 种规律来写,写出来就不好看。
• 比如说“王”字,三横一竖,那么这边三横是有 变化的,第一横长一点,第二横短一点,第三横 更长一点,这样呢,它是有变化的。假如说像这 样写,这样三横那么你不能说这个字写错了,这 个字没有写错,但是看起来就是不太好看。
• 比如说,这个“心”字,你看这个“心”字这三点也 是有变化的,右边这一点稍微往外偏一点,然后中间 这一点向上调,然后左边这一点呢,又往右边伸向右 边,这个点,有人就说就像眼睛一样,书法里头的点 就像眼睛一样,要顾盼有情,就这三点互相在顾盼你 看我,我看你。但如果是这三点这么写,就那么点三 点,你不能说它写错了,没有写错。但是呢,它就是 不是很美。我举例就是说字的外形,也有美观的问题。 但是这个是属于形式美,那么书法真正很杰出的书法, 它是要和人的精神相通,是要表达人的一种情感,那 么这个才是它的魅力所在。
第二点:书法源于自然,是自然当中节奏 的升华。
• 自然当中有一种生命运动的节奏,它是自然节奏 的升华。有两句话,就讲这个特点,他说书法是 “囊括万殊,裁成一相”。那么这意思是什么? “囊括万殊”,对万物的一种高度的概括:“裁 成一相”,就把万世万物把它变成抽象的点化。 “一相”理解变成抽象的点化,但是这种抽象的 点化,它来源是从万物当中概括出来的。所以书 法的历史它有一个过程,就是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书成换白鹅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 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 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 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 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 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 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 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 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像怀素,他自己讲,夏天的云是他的老师,那
么为什么他选夏天的云做老师呢?因为夏天的云它 具有一种崇高的那种形象,夏天的云、水蒸气往上 升,形成了一种很崇高的那种形象,而且夏天它是 没有风,所以这个云富有变化。你看着好像没有动, 你稍微过个几秒钟一看,云就变了,所以在他的书 法里头,他是写狂草的,这一点就非常需要。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 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 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 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 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 《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在《王羲之集》中,有 一则《临川帖》:“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子嵩之子 来,数有使,冀因得问示之。”表达了对临川的牵挂情怀。 他在临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墨池”精 神,一直鼓舞着临川学子。
• 在王羲之的《兰亭序》里头,他写的字就 是有二十个“之”字,有二十个“之”字 ,它是有变化的,而且这种变换不是说写 到第十个的时候,在想前面我已经写过那9 种,我现在要避免那种,当然不是这样的 ,一个大书法家他都是根据上下情况的。
书法美学三点之间的关系
• 从总体上来说,书法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艺术,是天和人融 合在一起,天就是自然,人包括两种,一个是心灵,再一 个就是美的创造。
他在这幅作品里面,开头的时候是叙述他的身世, 所以说就非常平缓,但是写到后面这个就越来越 兴奋了,开头写得比较平缓,讲他过去,家住在 长安,幼儿信佛,他是从小信佛教,叙述一般的 身世。但是写到后面呢,他引了当时唐代那些著 名的文人对他的歌颂,说他的草书怎么怎么狂放, 你看写到后面就是越来越奔放,所以这个是古代。 像这样的例子就是以自然为诗,以自然为诗,这 样的书法实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