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同学们,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板书课题《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齐读)(师拿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2、提出学习目标(1)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3)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1、我会读、写生字新词。
静泌、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资料、召开、起源等。
2、我懂得“静泌、不可思议、浩如烟海”等词语的意思。
3、我会用词语说一句话。
(如:不可思议、浩如烟海)4、我会流利读课文。
5、我会自主完成每课一练中的题目。
(二)学文悟情展示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生动地讲述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赞扬了魏格纳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我会悟。
(1)悟文本。
生1:从“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魏格纳因病住进了医院。
病房洁白宁静,就连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也是脚步轻轻。
”中,我知道这两句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着力渲染了一个洁白宁静的环境,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生2:从“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泌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中使我体会到魏格纳好动的性格不能适应病房的[宁静与舒适的生活。
生3、从“魏格纳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中,使我知道了这一自然段讲魏格纳仔细观察世界地图,发现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够较好的吻合在一起。
生4:从“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中,我知道这句写魏格纳如大海捞针般搜集资料,并没有被困难吓倒。
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可以推想出他为了取证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2)悟写法。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
使文章浑然一体。
(三)创作性展示(以小组的形式全班展示)1、小组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展示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约5分钟)怎样巧妙地使用过渡句?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1、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2、同学们,魏格纳的故事是不是让你很受启发呢?你在玩耍过程中有哪些发现和收获?告诉大家吧!《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导语:师:同学们,这是一张世界地图。
我们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师:就是这样一张普普通通的地图,面对它,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却有了重大的发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分小组学习课文:⑴请同学们尝试用五分钟时间想办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最难的或最喜欢的部分可以再反复地读一读,看谁最会利用时间。
⑵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⑶看到同学们的认真劲儿,我想把课文读通肯定没问题了,接下来让我们把课文读懂。
大家知道略读课文前面都会有一段话提示我们怎么读懂课文,这段话又给了我们哪些提示呢?赶快读一读,划一划。
交流。
⑷同学们互帮互助学得可认真了!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读第二段课文有困难,确实这一段真的很难!现在你再去读一读一定会感觉顺畅许多!快,开始吧!⑸理解第二自然段的重点词语:魏格纳性格豪放,天生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
⑹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3、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
4、读第7自然段:⑴理解重点词语: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的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
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⑵引导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课外延伸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从魏格纳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从魏格纳的发现到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不放弃自己的想法,努力克服困难找证据,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他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他的这些品质也正是我们学习的地方。
3、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板书设计】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无意发现寻找证据产生奇想引起震动《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2、分小组学习课文⑴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⑵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泛读动画,让学生听范读,更正生字读音,感知课文内容:⑶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读一读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⑷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教师提示:他住院时,用食指在地图上画着各个大陆的海岸线,结果发现地图上一块块陆地的比较中,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很好地吻合在一起,于是请教教授,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做了很多考证工作。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怎样得出来的。
(教师提示: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
)(教师提示: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4、教师通过课文中词句解析,帮助学生学习生词,同时更深入的了解课文:⑴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解释:“静谧”是宁静的意思。
分析: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
这句话引出了下文:由于病房生活的无聊,魏格纳无意识地用食指在地图上画大陆海岸线,借以消磨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
⑵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
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解释:“不可思议”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分析:这句话是说,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
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发展。
⑶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解释:“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分析: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
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1、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