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中毒
• T-2中毒时,临床症状差别很大,其共同
症状为:精神沉郁、拒食、呕吐、腹泻、 生长阻滞、神经综合症及严重胃肠炎等。
• 慢性中毒猪,生长发育延滞,并伴有慢性消化不
良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症状,成年母猪不孕、有 的流产、早产。急性中毒,大约半小时左右即发 生呕吐,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在牛常见食欲减 退、腹泻和消瘦,严重病例多死于出血性胃肠炎。 雏鸡可以引起翅膀反常姿势,生长缓慢,小母鸡 产蛋率下降,受精卵孵化率降低。鹅食霉玉米引 起的症状与鸡的相似,舌及扁桃体肿大,喉部坏 死等。严重病例多数死亡。
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流行病学特点, 可以初步建立诊断。确诊尚需用发霉玉米 或从发霉玉米中分离出的产毒真菌培养物 饲喂健康动物,复制出与自然病例一致的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防治
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约有20种,以毒 素B1、B2、G1、G2的毒力最强,并具有致癌 作用,致使畜禽和人类肝损害和肝癌。畜禽由于 采食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的花生、玉米、麦 类、豆类、酒糟、油粕等,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黄曲霉最适宜的繁殖温度为24~30℃,在 2~5℃以下和40~50℃以上即不能繁殖, 繁殖的最适宜相对湿度为80%以上,因而遭受水
6周龄的雏鸡,症状为食欲不振,生长不良,衰 弱、贫血、冠苍白、排出血色稀粪。雏鸭则表现 为食欲消失,脱毛,常鸣叫,步态不稳,严重跛 行,死亡时角弓反张,死亡率极高。成年鸭较雏 鸭耐受性强,急性中毒时与雏鸭症状基本相同。 而慢性中毒,初期症状多不明显,通常表现为食 欲减少,消瘦、不愿活动,体质虚弱,贫血严重 者多陷于恶病质,剖检肝脏呈特征变化:急性中 毒肝肿大,色苍白变淡,有出血斑点;慢性中毒 可发生肝硬化和肝癌。
• 小母猪可呈发情症状,或延长发情周期。
公猪和去势公猪表现雌性化,主要是乳腺 增大似泌乳状,包皮水肿和睾丸萎缩。另 有报道,赤霉菌毒素可引起母猪不孕,胎 儿干尸化,胎儿被吸收或流产。这可能是 由于赤霉菌毒素造成卵巢发育不全及卵巢
• 牛:雌激素亢进,生殖失调,假性发情和
不孕。 • 鸡:生殖道囊扩张,泄殖腔外翻,输卵管 扩张等。
预防
• 预防中毒的关键是饲料的防霉和有毒饲料
的去毒。玉米、花生收获时必须晒干,种 子或油饼切勿放置在阴暗潮湿处而致使发 霉,加强饲料保管,干燥防霉。
• 仓库如被黄曲霉菌污染,可用福尔马林和
高锰酸钾水溶液熏蒸( 25ml,高锰酸钾12.5g,水1 2.5ml)或过氧乙酸喷霉( %的溶液2.5ml)进行消毒。严重发霉 者应全部废弃,轻者可先磨粉,然后按1∶ 3比例加入清水浸泡,反复换水直至水呈 现无色为止。
• 在腕关节或跗关节以下,病部与健部的皮肤呈明
显的环形界线,近端的坏死部分,干硬如木棒, 皮肤紧箍在骨胳上。大部分病牛伴有不同程度的 耳尖和尾尖坏死,病变部干硬呈暗褐色,最后患 部脱落。病牛精神沉郁、拱背、被毛粗乱、皮肤 干燥,可视粘膜潮红。一般体温、脉搏、呼吸、 食欲、瘤胃蠕动及二便均无明显变化。黄牛症状 较轻,肿部不如水牛明显。病程三五天至一周, 治愈率较高。水牛病程可达月余,卧地不起,体 表多形成褥疮,终因极度衰竭而死亡,或被迫淘 汰。
症状
• 牛多呈慢性经过。表现为厌食消瘦,精神淡漠及
萎顿,一侧或两侧角膜混浊(犊牛固有症状),伴 有前胃弛缓和瘤胃积食症状,任何年龄的牛都出 现间歇性腹水,粪中夹有血液及粘液,或粪便秘 结与腹泻交替出现。乳牛泌乳量减少或停止,妊 娠母牛发生早产或流产。有的病牛呈现中枢神经 兴奋症状,惊恐和转圈运动,后期往往昏迷而死 亡。犊牛的死亡率较高,成年牛的死亡率极低。
• 慢性病例多表现萎顿,走路僵硬,异嗜,
迅速消瘦,被毛粗乱,头低垂,拱背卷腹, 离群独处,粪便干燥。随着病程发展,可 见兴奋不安,冲跳,狂躁,或离群呆立, 昏睡等神经症状。个别猪则以抑制或兴奋 交替发作,体温无多大变化,粘膜黄染。 育成猪病程长的可达数月之久,很少死亡。
• 家禽:雏鸡、雏鸭一般为急性中毒。多发生于2~
诊断
• 根据采食发霉饲料病史,雌激素综合症和
雌性化综合症等临床症状,可以作出初步 诊断,最后诊断尚须进行饲料的霉菌培养、 分离和鉴定,薄层层析、气相色谱一质谱 检测饲料中的玉米霉烯酮及应用末成熟小 鼠作生物鉴定。
治疗
• 尚无有效疗法。当发现可疑性赤霉菌素中毒时,
应立即停喂发霉饲料,改喂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青 绿饲料。严重污染的饲料废弃不用。F-2中毒停 止饲喂发霉饲料7~15d后,临床症状即可消 失,只需保持环境卫生,生殖道局部不需要作特 殊处理或用药。T-2中毒初期,宜尽早使用盐类 泻剂,排出胃肠道内的毒物,投服粘膜保护剂或 吸附剂;可试用止血剂;加强对症治疗。如静脉 注射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乌洛托品注射液 以及应用强心剂等。
诊断
• 根据采食霉稻草生活史,耳、尾、蹄等末
梢处的干性坏疽病变,霉稻草发病试验及
治疗
•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首先应加强饲养管理,停饲
霉烂稻草,加强营养,防寒保暖。病初宜对患肢 进行热敷,按摩或灌服白胡椒酒(白酒200~3 00ml,白胡椒20~30g),以促进血液循 环。若肿部破溃继发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或磺 胺类药物进行抗菌消炎。并进行外科处理。病情 严重者,可大量补糖并补加维生素B和维生素C, 以促使解毒和排毒。
诊断
• 根据病史调查、临床症状及血液化验等综
合分析,可以作出诊断,确诊须对可疑饲 料进行黄曲霉毒素的测定、病原真菌的分 离、培养或雏鸭法的生物学鉴定等。
治疗
•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在于预防。畜禽发
生中毒时,停喂霉败饲料,改喂含碳水化合物多 且易消化的青绿饲料,减少或不喂含有脂肪多的 饲料。重剧病例,及时投服盐类泻剂(硫酸镁、硫 酸钠和人工盐等),以清除胃肠道内有毒物质。还 应采取解毒保肝和止血疗法:可用25%~50 %的葡萄糖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混合注射,静 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5%的氯化钙注射液,40%乌 洛托品注射液等。心脏衰弱时,应皮下或肌肉注 射强心剂。交酌情应用青霉素、链霉素防止并发 症,但禁用磺胺类药物,否则加速死亡。
Aflatoxicosis
• 黄曲霉毒素中毒系由黄曲霉菌代谢产物而
•
引起的中毒病。临床上以黄疸、胃肠炎和 神经症状为特征。主要发生于雏鸡、雏鸭、 猪、乳牛和羊。 • 动物对黄曲霉毒素的易感顺序是:雏鸭> 雏鸡>火鸡>仔猪>犊牛>肥育猪>成年 牛>绵羊。
病因
•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目前
• (2) 赤霉菌毒素结构稳定,一般加热蒸煮和
烘烤,不能使其破坏,甚至赤霉菌感染谷 物酿酒、制糖的酒糟和糟渣中仍有毒性。 对于已收获的赤霉菌谷物可采取如下方法
• ①水浸去毒法 以1份病谷粉加4份水,浸泡
12h,共浸泡2次,大部分毒物可被水浸出 (石灰水浸泡也有同样效果)。 • ②去皮减毒法 打掉麦皮或除去玉米胚,也 可部分地去毒。 • ③稀释法 因地制宜搭配不同饲料,尽量减 少单位饲料中有病谷物的含量。
体温正常,病畜精神高度兴奋,视力减弱或失明, 常作转圈或直线运动,步态踉跄,遇到障碍物时 被迫停止,但仍以头抵住或猛撞障碍物。当系于 饲槽时,则头猛撞饲槽,或扯断缰绳,盲目乱走。 四处碰撞,致使头破血流,伤痕遍体。后期卧地 不起,四肢泳动,眼球震颤,大小便失禁,终因
症状(沉郁型 )
• 多为慢性经过。病畜精神高度沉郁,食欲
预防
• 妥善保管稻草,勤翻勤晒,防止发霉变质。
严禁饲喂发霉的稻草。加强耕牛的饲养管 理,实行“六加一勤”(即加喂好干草,加 喂精料,加喂青草,加喂食盐,加饮温水, 加强运动,勤换垫草)的办法防止本病的发 生。
Gibberella zeae toxtin poisoning
• 赤霉菌毒素中毒又称赤霉病,是镰刀菌在
• 有人还提出用0.1%的漂白粉水溶液或稻草
水浸泡至少达一昼夜,以破坏毒素;用丙 酮、乙烷、水(54∶44∶22)或已烷、 甲醇(73∶27)的混合液处理,也能去毒, 经过去毒处理的发霉饲料,应限制饲喂量, 猪每头每天不超过0.5kg
霉稻草中 Moldy Straw Poisoning
•
• 霉稻草中毒俗称蹄腿肿烂病,是由于家畜
• 症状 本病突然发生,多在早晨发现步态僵硬,部
分病牛在前一二日表现患肢间歇性提举。病初蹄 冠微肿、微热,系凹部皮肤有横行裂隙,有痛感。 数日后,蔓延至腕关节或跗关节,明显跛行。随 后,肿部皮肤变凉,表面有淡黄色透明液体渗出, 患部被毛脱落。如继续发展,肿部皮肤溃烂、出 血、化脓、坏死。这样的疮面不易愈合,腥臭难 闻,最后蹄匣或指(趾)关节脱落。少数病例的肿 胀可蔓延至前肢的肩胛部和后肢的股部,消肿后, 皮肤呈硬痂似龟板。有些病牛,肢端消肿后,发 生于性坏疽。
症状
• F-2中毒时,畜禽常表现为雌性发情、不育、流
•
产为特征的类雌激素综合症。 猪:母猪阴户肿胀,乳腺肿大,子宫增生。饲喂 被赤霉菌严重感染饲料的猪群,发病率能达100%, 但死亡率极低。病初,母猪和去势母猪阴户光滑, 坚实,紧张、肿胀,或明显的突出。以后阴唇哆 开,开始阴道粘膜仅有轻度充血和发红,随后阴 户、阴道内部粘膜呈现肿胀,过度肿胀时,乃向 阴户挤压,突出到阴户外面,甚至发生阴道壁垂 脱,继而使暴露到阴户外的垂脱部分因摩擦引起 损伤和感染。约有5%~10%的病例,由于经 常努责而继发直肠垂脱。
无性阶段的分生孢子期感染玉米、麦类、 稻谷等作物所致的植物真菌病。本病可发 生于猪、马、牛、羊、犬、兔、禽类等, 猪最多见。临床 上以阴道炎,消化不 良和泛发性出血为特征。
•
病因
• 据报道能产生有毒代谢产物的赤霉菌有:禾谷镰
刀菌、串珠镰刀菌、三线镰刀菌、尖孢镰刀菌、 雪腐镰刀菌、木贼镰刀菌、蔗草镰刀菌和茄病镰 刀菌等。其代谢产物有:赤霉烯酮(RAL),F-2, e(T-2)和丁烯酸内酯三大类毒素。我国较多见 的为前两类。F-2是一种类雌激素,能导致中毒 的畜禽生殖器官机能及形态学的变化。T-2能导 致中毒畜禽拒食、呕吐和内脏器官出血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