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行线的特征

平行线的特征

平行线的特征
课 题
2.3平行线的特征
课 型
新 授 课




知识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特征,会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
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兴趣。
大家再想一想:还能再探索出平行线的一些特征吗?动画演示
直线a直线b平行的情况下如果直线c与直线a垂直,那么直线c与直线b有何关系?你能借助图形说明吗?
(a∥b∠1=∠5,当a⊥c时,即∠1=90° ∠5=90°b⊥c)
概括小结,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述出特征。
学生思考,寻求反例
分析推理
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
动画演示剪贴方法,加深印象。
观察、思考、交流
展示生活情景,形象地揭示直线平行的条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又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引入
新课
提出问题:上面我们通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得到了两直线平行。那么如果已知两直线平行,你又能发现哪些结论呢?
请大家动手画两条平行线,想一想(动画演示:过一点作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利用方格纸,画平行线)
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培养学生“言必有据”的科学态度。
3.如图∠1=∠2,∠3=135°,那么∠4=
4.如图,ACE是一条射线,AB∥CD,CF平分∠DCE,∠A=118°,求∠DCF的度数。
读一读,测量地球的周长。
学生思考、尝试作答
巩固平行线的特征,培养应用能力。
③在得出同位角相等后,启发学生思考:能否以此为条件,推出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也许是学生能想到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机智)
个人尝试、小组讨论
交流展示、印证猜想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尝试验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小组讨论让他们学会了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理推理的能力
说一说
动画演示:
七、课堂
小结
(1)平行线的特征。
(2)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平行线的特征的区别。
(3)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学会用数学眼光看事物。
(4)要发现要猜想,要学会合理推理。
(5)学会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
八、布置
作业
P48 2、3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演示剪贴方法,验证猜想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简记为: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a∥b∠3=∠6
∠3+∠5=180°
想一想:同位角都相等吗?内错角,同旁内角呢?
动画演示:反例
导语激励:同学们思考很严密,很精彩,对概念的理解一定要准确。
(1)AB∥DE ∠1=∠3 ∠2=∠4
(2)∠2=∠4 BC∥EF。
1.如图所示,AB∥CD,AC∥BD,分别找出与
∠1相等或互补的角。
2.如图是梯形的上底的一部分,已知量得
∠A=115°,∠D=100°,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观察、思考、讨论、解释
观察、分析、解释
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
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严密性,进而加深对性质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的独特视角,渗透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研究方法。
五、应用
新知
练一练
谈一谈
六、尝试
练习
(供选择)
动画演示:
场景1:如图当两个人目光相对时,视线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相等吗?为什么?
场景2: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
一束光线射向镜面会有反射现象:
演示:
思考: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
(1)∠1、∠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
(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下面是我的想法。
问题:你能对下面的每一步推理说出理由吗?与同伴交流一下。
画图
思考
猜想
引导学生合理猜想,培养他们数学研究的方法
三、探究
特征
议一议
要求:①把你的发现,请与你的同伴交流。
②你打算怎样验证你的猜想呢?
注:①学生能借助直线平行的条件,逆向得出直线平行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达成共识。
②用量角器测量是学生容易想到的方法,提醒学生剪贴也同样有效。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特征
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特征与直线平行条件的综合应用
教学形式
探究、小组讨论、师生互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
情景
课件展示:
一辆汽车沿AB方向行驶,在点C(∠C=150°)处拐了一个弯,行驶一段时间到点D(∠D=150°)又一次改变方向,此时车子与原来的方向是否一致?为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