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答案】2020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

【答案】2020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

物理押题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共30分)1.(2分)初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对生活中的物理量具有一定的估测能力,下列物理数据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A.泰山顶上的大气压约为2×105 PaB.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C.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D.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mm【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海平面处的气压约1×105Pa,泰山顶上的气压一定小于此数值。

故A不符合实际;B、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

故不符合实际;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

故C符合实际;D、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260mm左右。

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2.(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B.发声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小C.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D.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4)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进行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故A错误。

B、发声体振动的越慢,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B错误。

C、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

D、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3.(2分)热现象在美好肥城的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汽化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晶莹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早晨大雾逐渐散去,由液态变成气态,这是汽化现象。

故A正确;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故B不正确;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故C正确;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发生了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B。

4.(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B.指针在阳光下形成影子C.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D.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分析】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B、指针在阳光下形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不符合题意;C、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不符合题意;D、透过放大镜观察手指,利用了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5.(2分)张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析】(1)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然后可知其焦距;(2)根据图中表示的焦距与物距,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成像的性质。

(3)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解答】解: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40cm﹣30cm=10cm,故本选项错误;B、图乙中,物距u=12cm,像距v=23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故本选项错误;D、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6.(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以下关于它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a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B.图b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C.图c可用来演示电磁铁中线圈匝数与磁性强弱的关系D.图d可用来演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分析】题目给出了四个有关电和磁的实验,首先要弄清各实验所揭示的原理,再结合题设要求来进行选择。

【解答】解:A、图a没有电池,验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故A正确;B、图b验证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是奥斯特的实验,说明了电流的磁效应,故B正确;C、图c电流大小一定,匝数多的线圈吸引较多的铁钉,验证了磁性强弱与线圈匝的关系,故C正确;D、图d有电池,验证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实验,利用此装置原理制造了电动机而不是发电机,故D错误。

故选:D。

7.(2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的是()A.在建楼房里安装漏电保护器B.组装家庭电路时将开关接在零线上C.洗衣机的金属外壳与地线相连D.使用测电笔时手指接触金属笔尾【分析】(1)为了防止漏电,家庭电路中要安装保险丝或漏电保护器;(2)控制电路的开关要接在用电器与火线之间;(3)对于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金属外壳一定接地,防止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4)正确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

【解答】解:A、在新建楼房里安装漏电保护器,可防止家庭电路发生漏电事故,此选项符合安全用电原则;B、组装家庭电路时应将开关接在火线上,防止维修或更换电器时发生触电事故,此选项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C、洗衣机的金属外壳与地线相连,防止金属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此选项符合安全用电原则;D、使用试电笔时手指要接触金属笔尾,笔尖接触电线,可辨别火线与零线,此选项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选:B。

8.(2分)人造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如图所示为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的过程。

针对该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增大B.势能逐渐减小,机械能减小C.动能逐渐增大,势能逐渐减小,机械能不变D.动能逐渐增大,势能逐渐减小,机械能减小【分析】根据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来分析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解答】解: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卫星质量不变,距离地面的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但运动的速度增大,动能增大。

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也就是说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故选:C。

9.(2分)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分别放入容器的液体中,静止时三个容器的液面恰好相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容器中的液体密度最大B.三个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C.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的压强最大D.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在丙中最大【分析】(1)根据物体浮沉条件,结合图示得出三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然后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判断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根据压强公式判断出三个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力的关系;(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的液体和物体的重力之和,利用p=判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关系;(3)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浮力产生的原因为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解答】解:A、由于圆柱体在甲容器中漂浮,故ρ甲>ρ物;圆柱体在乙容器中漂浮,故ρ乙>ρ物;且由图知V B排>V A排,由F浮=ρ液V排g可知:ρ乙<ρ甲;在丙容器中悬浮,故ρ丙=ρ物;故三种液体密度关系:ρ甲>ρ乙>ρ丙,即在三个容器中,液体密度最大的是甲,故A正确;B、静止时三个容器的液面恰好相平,即深度h相等,由于ρ甲>ρ乙>ρ丙,根据p=ρgh可知,p甲>p乙>p丙,根据p=知,在底面积相同时,F甲>F乙>F丙,故B错误;C、由图知,液面相平,甲浸入液体的体积最小,甲液体的体积最大,三种液体密度关系:ρ甲>ρ乙>ρ丙,根据G=mg和ρ=知,三种液体的重力关系为:G甲>G乙>G丙,容器相同,则容器重力相等,三个圆柱体相同,则圆柱体的重力相等,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的液体和物体的重力之和,故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甲>F乙>F丙,根据p=知,三个容器中,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最大,故C正确;D、由图知,圆柱体在甲、乙两容器中漂浮,在丙容器中悬浮,所以圆柱体所受的浮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三个圆柱体完全相同,则重力相等,所以在三个容器中,圆柱体受到的浮力相等,因为甲乙是漂浮,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就等于浮力,而在丙中悬浮,浮力等于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所以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在丙中最大,故D 正确。

故选:B。

10.(2分)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右端向左滑向中点处的过程中()A.电压表V的示数变小,电流表A2示数变大B.灯泡变亮,电流表A2示数变小C.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灯泡亮度不变D.电流表A1示数不变,电流表A2示数变大【分析】滑动变阻器与灯泡并联,电压表与电源并联,A1串联在干路上,A2与滑动变阻器串联;(1)电压表始终测量电源电压;根据滑片的移动确定接入电路阻值的变化,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表A2示数的变化;(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互不影响;(3)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解答】解:A、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右端向左滑向中点处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增大,即电流表A2示数变大;而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因此电压表示数不变;故A错误;B、由于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互不影响,因此灯泡的亮度不变;故B错误;C、因为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因此电压表示数不变;灯泡亮度也不变,故C正确;D、因为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变,电流表A2示数变大,而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因此电流表A1示数变大,故D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