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的就业者不包括()A、家庭主妇;B、农村从业人员;C、现役军人;D、私营业主。
2、青年失业者是指()岁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
A、16—25;B、26—50;C、26—45;D、18—59。
3、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三结合”就业方针不包括()。
A、劳动部门介绍就业B自愿组织起来就业、C、自谋职业D、国家统包分配。
4、在2005年前,总体上讲,我国人口结构属于()。
A、年轻型;B、老龄型;C、均衡型;D、下降型。
5、据统计,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超过()美元时,第三产业在就业人口中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和。
A、1000;B、500—1000;C、3000;D、5000。
6、在某一组织内,为了合理地使用和开发劳动力,对劳动力所做出的结构性调整是()。
A、劳动力职位流动;B、劳动力跨国流动;C、劳动力城乡流动;D、劳动力跨行业流动。
7、1909年,英国政府通过了(),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批国立职业介绍机构。
A、《职业介绍法》;B、《职业分类大典》;C、《企业职工培训规定》;D、《职业选择法》。
8、对求职登记6个月以上的求职者,应进一步帮助其修改并实施()。
A、就业培训;B、职业介绍;C、确认登记;D、就业计划。
9、ISVD是指( )。
A、职业指导决策信息系统;B、教育和职业探索系统;C、计算机职业信息系统;D、指导和信息系统。
10、192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为社会服务的组织()。
A、北京职业指导所;B、上海职业指导所;C、北京职业介绍所;D、上海职业介绍所。
11、职业指导人员技术等级分为四级,职业指导师是国家职业资格技术(B )级。
A、1;B、2;C、3;D、4。
12、发达国家的社区服务从业人员约占总人口的(),而我国只有不到4%。
A、20%--30%;B、10%--20%;C、15%---25%;D、30%以上。
13、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的渠道不包括()。
A、农林牧渔业;B、乡镇企业;C、个体私营企业;D、政府开办福利企业。
14、()是农村就业和城市就业的结合点,对于促进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A、流动就业;B、集中就业;C、分散就业;D、就地安置。
15、()人员工作在生产第一线,负责技术运用和现场实施。
A、技术型;B、技能型;C、科学型;D、工程型。
16、清朝政府按照资本主义国家教育办学模式兴办的(),标志着我国技术学校的雏形,标志着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分离。
A、水师学堂;B、教会学校;C、实业学堂;D、实验技工学校。
17、企业职工培训的内容不包括()。
A、技术等级培训B、岗位培训和练兵;C、转岗专业培训;D、就业前培训。
18、()是一种对具有创业条件和意向的人员,进行创业能力提高的培训。
A、创业培训;B、就业前培训;C、企业职工培训;D、职业技能培训。
19、按照我国《职业分类大典》的划分,下列职业中属于第一类职业的是()。
A、事业单位负责人;B、军人;C、服务人员;D、专业技术人员。
20、选出属于职业技能鉴定法规的一项()。
A、《职业教育法》;B、《职业技能鉴定规定》;C、《工人考核条例》;D、《职业资格证书规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就业应具备基本条件包括()A、劳动者达到法定劳动年龄;B、从事的是某种合法的经济活动;C、劳动者具有劳动能力;D、以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为目的;E、从事的社会劳动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2、造成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有()。
A、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B、信息的不完善、不对称;C、技术革命、产业结构调整;D、周期性经济危机;E、失业者不愿意就业。
3、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目标是建立()的现代劳动力市场。
A、竞争公平;B、运行有序;C、调控有力;D、服务完善;E、城乡一体化。
4、为了保护企业一些特殊群体的切身利益,国家规定有生产任务的企业一般不得安排()人员下岗。
A、配偶方已经下岗的;B、离异或丧偶抚养未成年子女的;C、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D、现役军人配偶;E、孕期、产期的女职工。
5、在我国,涉外就业包括()。
A、台湾居民在内地就业;B、香港居民在内地就业;C、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D、外国人在中国就业;E、中国公民到海外就业。
6、职业培训的特点包括().A、具有较强的针对性;B、具有较强的实用性;C、具有较强的灵活性;D、具有较强的在职性;E、培训与生产相结合。
7、我们必须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造就()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A、有理想;B、有道德;C、有技术;D、有文化;E、有纪律。
8、再就业培训的主要对象包括()。
A、非自愿中断就业的失业职工;B、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C、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D、需要转换岗位的失业人员;E、企业内减员增效离开工作岗位但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富余职工。
9、创业培训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即()。
A、理论学习阶段;B、咨询辅导阶段;C、教学答疑阶段;D、后续辅导阶段;E、案例研讨阶段。
10、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制它包括()系统。
A、政策法规;B、组织实施;C、质量保证;D、监督检查;E、技能考评。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非正规就业主要是指无固定场所,无固定雇主和服务对象、无固定劳动关系、无稳定收入、无社会保障的小规模经营的就业形式。
2、劳服企业综合配套改革是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转换机制为基础,以提高效益为重点,消除原有的弊端,3、“下岗职工证明”有效期限最长为3年,并实行年度检查制度。
4、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残疾人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鼓励自谋职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发展残疾人就业的方针。
5、1994年劳动部颁布《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是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标志。
6、一般来说,企业高、中、初级技能队伍的合理比例应当为1:3:6 或者1:4:5 ,只有人才合理匹配,才能产生组合效益。
7、制定岗位规范的原则要求:客观性、实用性、科学性、层次性。
8、职业资格是指对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包括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
9、工人技术等级标准是按不同工种、不同等级制定的,包括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和工作实例三部分。
10、国际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总部设在马德里,秘书处设在苏黎士。
该竞赛规定参赛选手的年龄为22周岁以下。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但无职业的的劳动者。
一般来说,失业在中国指的是城镇失业人员,主要包括城镇青年失业者和社会闲散劳动力这两部分人。
2、职业介绍是指一定的主体,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中介服务的活动。
主体包括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机构和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媒体和个人。
3、下岗职工是指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等原因,在原企业没有工作岗位,且没有找到新的工作,但仍然与原企业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4、职业培训是一种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职业知识与实际技能培养和训练的职业教育活动,其目标在于把青年劳动者培养成适应新的职业岗位需要的劳动者,以适应就业和转换职业的需要。
5、再就业培训是指对有过一次工作经历的职工失业和下岗后,对其进行的从事职业所必须的职业指导、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训。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我国新时期的劳动就业方针及构建市场就业机制的具体措施。
答:现阶段我国确定的就业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以充分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统筹安排城乡劳动力为出发点,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拓宽就业门路,促进再就业,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
为彻底破除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构建市场就业机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确立主体,改变国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主体角色,还劳动力市场主体的本来面貌。
②更新机制,引入竞争机制。
③建立规则。
④宏观调控:进行结构调整,实现总量平衡;搞好城乡统筹;监控失业水平,调节劳动力供给。
⑤载体建设(就业服务体系)2、在我国,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哪些条件?答:在我国,从事职业指导工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受,热爱职业指导工作。
2、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公正廉洁,忠于职守,对求职者一视同仁。
3、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急求职者之所急,想求职者之所想。
4、掌握一定的职业理论知识,了解劳动力市场政策和职业分类、职业特征,能熟练运用多种职业指导方。
5、有一定的就业服务工作经验,要求经过相关业务资格培训。
6、在劳动保障部门工作2年以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3、简述我国目前职业技能鉴定的新特点。
答:与过去相比,我国目前职业技能鉴定呈现出如下新特点:一是制度的依据发展到国家法律规定;二是考核鉴定的目的又单纯的强化企业内部劳动工资管理,发展到客观评价劳动者技能水平,为适应劳动力市场发展、劳动者择业和单位用人提供服务;三是考核标准由工资等级标准,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标准体系;四是考核对象范围由企业学徒、工人扩展为全社会劳动者;五是考核管理体系由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发展到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管理体制。
4、简述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意义。
答: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现代社会劳动就业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是客观评价和确定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否达到职业要求,并由国家实施职业准入控制的制度。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有着重要意义:一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二是构筑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劳动者成才开辟广阔道路。
三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四是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论述我国就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一、我国就业的总体形势1、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就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经过调整,不断趋于合理。
2、就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增长,产业间就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二、中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劳动力数量供大于求的矛盾非常突出。
2、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且存在结构性问题,严重影响就业的质量。
3、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就业的不充分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同时并存。
4、就业能力较弱的特殊困难群体就业难度加大。
5、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日益明显。
6、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尚未完善。
2、试论述我国职业培训改革目标和方向一、职业培训改革的出发点职业培训改革的中心任务和基本出发点:突出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