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州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温州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温州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参加人员及学号:朱蓓蕾 1141020316 李昭莹 1141020302 陈李莉 1141020308 饶春仙 1141020315 班级:11产品造型设计3班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浙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全 国首批14个 沿海开放市之一,是全国首批1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 是全国18个港口城市之 一,是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是中 国综合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试点城 市,也是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 化的试点城市之一。全市辖三区两市六县,陆地总 面积11784平方公 里,人口750多万,其中市区人口190多万。 温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 郡,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 这里劳动生息。 这里人才辈 出,代有名家,南宗时形成永嘉事功学派;近现代阵黼宸、 孙诒让、夏鼐、夏承焘 、苏步青等人为我国教育文化和科技事业作出 了重要贡献。这里还是浙江省的著名 侨乡,全市有华侨华人30多万人, 分布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温州位处我国黄金海岸线的中部,交 通通信事业发达。温州海岸线长达355公里 ,港口条件优越,是一个集 河口港、海湾港于一体的综合性天然良港,为浙南、闽 北货物进出的 咽喉。是全国20个主枢纽港之一。温州机场已开辟60条国内航线,并 开通了与香港、澳门的地区航线。温州火车站是我国第一条股份制合资 建设铁路-- --金温铁路的终点站,旅客列车可直达北京、上海、南京、 杭州等国内主要城市。 温州市已经成为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 公路运输四通八达,104国道和330 国道贯穿南北,黑龙江同江至海南 三亚高速公路温州段正在建设之中。温州邮政通 信事业迅猛发展。至 2002年,全市电信业务总量达49.3亿元,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 200多 万门,列全国地级城市前茅。
1978年的飞霞南路
今天的飞霞南路
人民路的变迁
信河街如今高楼耸立
纱帽河——女人街
温州江心屿
温州世贸中心大厦位于温州市区解放 南路街区八、九号地块,东临解放南 路、南至马鞍池路、西北面临商贸广 场,地上68层、地下4层,共72层。地 上高333米,占地3.1万平方米,地上 建筑面积超过18万平方米,地下7万多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 建筑规模相当于十五条五马街,是一 座集商业、办公、观光、娱乐、餐饮、 会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商贸办公 大厦。总投资将逾于20多亿人民币的 温州世贸中心大厦,浙江第一高楼, 将以含苞欲放的花蕾为造型。其方案 是由美国R.T.K.L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 司与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联合创作, 计划五年建成。已于2010年1月全面完 工。
2002-2010年温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2010年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3%
第三产业 44% 第二产业 53%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0年工业经济结构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 其他 联营企业 个体工业户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制企业 联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 "三资"企业 个体工业户 其他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模式:
民营企业 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 —— 乡镇企业 珠江模式—— 外资企业
温州模式
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作为我国最早跃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弄潮儿”,紧 紧抓住历史机遇,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扬 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大胆改革 创新,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框框束缚, 促成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和发展的先发优势, 推动本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创造 了经济社会发展独特的温州模式,在中国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 了重要影响。
温州经济的特点:
1.民营企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2.市场机制:完全自发、利益驱动 3.区域规模:小的活力与大的实力 4 .人本经济:最大的财富是人 5 .速度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
温州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1978——1986可怜 二、加速阶段:1986——1992可恶 三、起飞阶段:1992——1999可畏 四、完善阶段:1999至今 可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资"企业
私营企业
温州经济发展的原因
1.历史原因:不服王化、离经叛道 2.文化原因:永嘉学派、海洋文化 3.地理原因:人多地少、资源匮乏 4.现实原因:国家漠视、自主意识
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开拓发展之路—— 温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 从一个交通闭塞、位置偏远的海港小镇发展成为富裕 发达的沿海大都市,从资源匮乏、可耕地少的农业生产地 区实现了向工业生产基地和品牌之都的腾飞,百姓生活从 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积累了高达4000亿元的民间资 金……这些历史性的跨越,都源自独特的温州发展模式, 堪称改革开放中一个极为耀眼的亮点。 • 温州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首创 精神。温州抓住历史机遇,发扬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 的精神,以市场取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以促进就业推动 全民创业,以商贸兴盛带动工业繁荣,以产业集聚支撑城 镇崛起,以构建营销网络创新经济业态,以差异化经营打 造品牌经济,以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使当地摆脱了贫 穷落后的面貌,使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又好又快的轨道。 温州模式,令人感佩,也发人深省。
民谣描述当时的状况:“平阳讨饭,文成人贩, 永嘉逃难,洞头靠贷款吃饭。”
温州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起步的。
中国人国外最大的“商帮”-海外温州人
• 温州人累计投资1000亿元以上,投资超亿元 的企业就有近50家,年销售在1600亿元左右, 实现年工业产值1000多亿元,创造了600多 亿元GDP的 ,相当于在温州之外再造了一个 温州。更相当于在温州之外再造了一个温 州。更为重要的是,温州人精神如今已成为 一种品牌和经济文化现象,经过温州人的大 流动,已渗透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每一个 角落,正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 的一股重要力量。
温州人精神:
创业精神:白手起家、艰苦奋斗
自主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 开拓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 创造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改革开放前,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全国 的平均水平。20世纪,50年代是对台“前线”, 60年代是文革“火线”,70年代是建设“短线”。 当时的情况是“三少一差”,即人均耕地少,国 家投入少,资源利用少,交通条件 差。新中国 建立后到1981年,国 家对温州的投入只有 6.55亿元,600多万人 口在人均只有0.4亩的耕地 上搞 饭吃。1977年温州农民人均收入仅55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