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外汇汇率}三二外汇与汇率(二)一种外币成为外汇的前提条件:可以自由兑换; 被普遍接受;可偿性二、汇率与汇率制度(一)汇率的概念★汇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表示的价格,或者说是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
(二)汇率标价法1. 直接标价法2. 间接标价法(三)汇率的种类基本汇率与套算汇率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现钞汇率与现汇汇率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单一汇率与复汇率汇率种类实际操作汇率汇率制度安排(四)主要的汇率制度分类固定汇率制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1999年IMF对成员国汇率制度的分类严格固定的汇率制度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制度货币局制度中间汇率制度通常固定钉住汇率制度水平波幅内的钉住汇率爬行钉住汇率制爬行波幅汇率浮动汇率制度不事先宣布汇率轨迹的管理浮动美元化货币联盟与欧元有关的汇率制度类型及相应国家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经济开放程度◆规模和经济结构◆贸易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国内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及与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相对通货膨胀率三、决定汇率的基础及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一)金币本位制度下的汇率决定——铸币平价纸币流通条件下市场汇率由外汇供求决定。
◆ 浮动汇率制度下,外汇供求直接决定市场汇率水平; ◆ 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通过影响外汇供求将汇率维持在某一水平上。
外汇供求汇率F SF d E(二)国际借贷理论主要观点:一国货币汇率取决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而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取决于国际借贷。
(二)购买力平价论1. 一价定律★ 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是一致的。
否则商品套购活动就会发生,直到其价格差异的消除。
Pi = e · Pi*上式中:P 表示本国物价;P*表示外国物价2.购买力平价论的基本思路和观点◆理论基础:一价定律和货币数量论。
◆基本思路: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但却代表着一定的价值,可以在货币发行国购买一定量的商品,但不同国家的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是不同的。
◆基本观点: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两国纸币所代表的购买力。
汇率是两国物价对比,即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3. 购买力平价论的基本形式(1)绝对购买力平价☞前提条件①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商品,一价定律都成立。
②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同。
☞基本公式…………..(1)…………..(…………..(3)◆(3)式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公式,它意味着汇率是以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之比。
◆ 现代经济学分析中,常认为一价定律对不可贸易品也能成立,因此汇率是以不同货币衡量的一般物价之比。
例1,假如在日本花100日元可以买到的商品在美国需要花1美元,那么购买力平价便为:USD1 = JPY100如果此时市场汇率为:USD1 = JPY105那么就会有人在日本买入商品再到美国卖出(套购)(2)相对购买力平价☞主要观点★ 相对购买力平价从动态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与变动,认为汇率的变动由两国通货膨胀率差异决定,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变动率之比。
☞基本公式…………..(4)例2,假如某段时期,日本商品价格从100日元上升到150日元,同期美国商品价格从1美元上升到1.25美元,那么,相对购买力平价为:于是日元与美元的汇率应由原来的:USD1 = JPY100调整为:4. 购买力平价论的检验◆在实证研究中,一般只有在高通胀时期购买力平价才能成立。
而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汇率分析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1)在短期内,高于或低于购买力平价的偏差经常发生,并且偏离幅度较大。
(2)从长期看,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购买力平价成立。
(3)汇率变动非常剧烈,远超过相对通胀率。
上述结论说明购买力平价论并不能得到实证检验的支持。
(四)利率平价论1. 利率平价论的基本思路★ 利率平价论从金融市场的角度分析了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认为,两国间的利率差异会引起资金在两国间的流动(套利),以获取利差收益。
而资金的流动会引起不同货币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引起汇率变动。
汇率的变动会抵消两国间的利率差异,从而使金融市场处于平衡状态。
2. 利率平价论的基本形式(2)抛补利率平价…………..(7)(7)式中:f 表示远期汇率;e表示即期汇率;i和i*分别表示本国利率和外国利率。
(7)式的经济含义◆两国货币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近似地等于两国利率之差。
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远期外汇必(7)式的简单推导假设:A国(本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为i ; B国(外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为i*;即期汇率为e (直接标价法);远期限汇率为f 。
那么:存款1单位本国货币,1年后可得:(1+i)的A国货币,存款1单位外国货币,1年后可得:两国存款收益应该相同:(1+i )= [(1+ i *)• f]/e ,即:(1+i )/ (1+ i *) = f / e …….. 即(7)式上式两边同减1得:(i - i *)/ (1+ i *) = (f – e) / e即:[(f – e) / e] •(1+ i *) = i - i *( f – e) / e +(f-e)/ e•i * = i - i *(f-e)/e·i *非常小,可略去不计,于是得:(3)非抛补利率平价★ 在不进行远期外汇交易时,投资者通过对未来汇率的预期来计算投资收益,如果投资者预期一年后的汇率为Ee f ,则在B国的投资收益为[Ee f (1+ i *)]/e 。
如果这一收益与投资本国收益存在差异,则会出现套利资金流动,因此,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有下式成立:(1 + i) = [Ee f (1+ i *)]/e对之进行与(7)式相同的推导得: (8)☞ 非抛补利率平价公式的经济含义◆ 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近似地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
在非抛补利率平价成立时,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意味着市场预期本币将来会贬值。
☞ 对利率平价论的评价(1)它从资本流动的角度指出了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形成机制。
(2)它具有特别的实践价值。
(3)它以资本自由流动为前提,且忽略了套利的成四、人民币汇率制度(一) 1994年以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大幅度波动(1949—1952)☞人民币汇率基本固定(1953-1972)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国内外物价对比法”确定汇率☞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浮动(1973-1994) 1973—1980年,人民币对外升值;1985—1993年,人民币对外贬值。
特 点◆ 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官方制定。
◆ 人民币汇率只是内部结算工具,其水平高低不对经济起调节作用。
◆ 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变化不真正反映外汇供求状况。
◆ 人民币实行复汇率。
历史上的人民币复汇率人民币公开牌价1981—1984年人民币内部结算价调剂市场汇率1985—1993年官方汇率(二) 1994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单一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汇率;各外汇银行的挂牌汇率;☞ 实际上的钉住美元汇率制。
(三)我国外汇管理体制1.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1)统收统支制(1950—1979年)◆ 外汇收支实行全面严格的计划管理,坚持“统收统支,以收定支,基本平衡”的原则;◆ 管理和平衡外汇主要用行政手段;◆ 人民币汇率是完全意义上的官方汇率;◆ 基本上不向国外借款,也不吸收外商直(2)外汇分成制(1979—1993年)★ 从1979年开始,我国进行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至1993年改革的特点是逐步缩小外汇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引入市场机制和经济调节手段。
具体措施有:◆ 设立了专门的外汇管理机构——国家外汇管理局;频步了《外汇管理暂行条例》,标志着我国外汇管理开始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
◆ 改革了外汇分配制度,由统收统支改为外汇分成。
◆ 建立了外汇调剂市场,对外汇收支实行部分的市场调节。
◆ 建立了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外汇金融体系。
(3)银行结售汇制(1994年以来)◆ 对进出口企业实行强制结汇、意愿售汇;◆ 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2. 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改革的背景(1)外汇分成制的缺陷◆ 外汇分成比例的不同,不利企业公平竞争;◆ 外汇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外汇收支的计划渠道和市场渠道并存;◆ 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存。
改革的内容(1)取消双重汇率,实行单一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2)取消外汇上缴和外汇分成制,实行中资企业的银行结售汇制。
(3)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改变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4)停止发行和使用外汇兑换券,统一了流通货币。
3. 1996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 在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1996年我国又进行了几项重要的改革,使人民币成为经常项目可兑换货币。
(1)频布实施《外汇管理条例》。
(2)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了银行结售汇体系。
(3)实行《境内居民因私兑换外汇办法》,提4.2005年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内容1.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2.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3.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4. 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四)关于人民币自由兑换◆ 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目标。
◆人民币自由兑换步骤(1)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1994年);(2)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1996年);(3) 实现人民币资本与金融项目可兑换。
对资本与金融项目人民币兑换限制的原因◆ 我国1996年就实现 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但至今人民币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兑换仍然要受到限制。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限制与规避资本与金融项目可兑换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包括:(1)国际游资的投机冲击;(2)资本外逃和货币替代;☞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1)良好的宏观经济状况☞稳定的宏观经济形势;☞有效的市场机制(经济自发调节机制);☞稳定成成熟的宏观调控能力;(2)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3)合理的经济结构和国际收支的可维持性•9、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