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设备自动化-冷热源及水系统

建筑设备自动化-冷热源及水系统


冷热源的基本监测与控制


BAS在对某个制冷机组下达启动命令时,其相关设备 的动作时间顺序应为: 对应冷却水、冷冻水管路上的阀门立即开启; 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水泵、冷冻水水泵的启动延迟 2~3min执行; 制冷主机启动延迟3~4min执行。 BAS在对某个制冷机组下达停止命令时,其相关设备 的动作执行时间设为: 立即切断主机电源; 冷却塔水泵、风机,冷冻水水泵延时3~5min停止; 对应的管路阀门延时4~6min后关闭。
能量调节及水系统控制
能量调节及水系统控制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空调冷冻水供回水的温差通常在3~5℃范围内。大多数工程 选用的水管温度传感器精度为0.3℃,如PT1000型。有的精 度仅为0.5℃。此项测量的相对误差使可达到6%~15%,加 上流量测量的误差会导致总体测量误差达到15%~25%甚至 更高。使通过Q=CpG(t2-t1)计算出的冷量失去实用意义。因 此,温度传感器的精度应在0.1~0.2℃以内,如选用的 PT1000型传感器较为合适。温差范围的提高和传感器的精度 的增加对减少测量误差影响很大。 温度传感器选用时要注意的另一个参数是热响应时间,为保 证测量的真实性必须保证其实时性。温度传感器的热响应时 间应不大于30秒。 在实际工程中,流量传感器出现的问题比温度传感器更多, 它的选用,安装更为复杂 。
冷热源的基本监测与控制



这种方式可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简便性, 但是从优化的角度看由于冷冻站的控制还与空 调水系统有关,用冷冻站内的水压以及水温的 变化不能完全反映系统的特性。 把空调水系统与冷冻站分割开来控制难以很好 地实现系统整体的理想的优化控制与调节。不 过这类独立的控制管理系统的节能控制效果仍 然是可观的 。 制冷机组内部的控制系统能够完成启动时的保 护,但还不能完成对冷却水、冷冻水系统的预 先启动,以及停机后的延时运行。
冷热源的基本监测与控制


Example: 冷水机组监控系统ISNTM(Integrated Systems Networks): 基本参数的测量; 基本的能量调节 ; 冷冻系统的全面调节与控制 :预设启停时间来 启停机组,冷水机组排序选择 ,联动设备的排 序和控制 ,最优冷水机负荷分配 ,冷冻水温 度重设 ,存储和显示冷水机组的数据、档案记 录和报告 。
冷热源的基本监测与控制
(2)冷却水系统的监控 冷却水系统由水泵、管道及冷却塔组成。 对它的监控要达到以下目的: 保证冷却塔风机、水泵安全运行。 保证冷冻机组内有足够的冷却水流量。 根据室外气温及冷水机组开启台数,调 整冷却塔运行台数。使冷冻机冷却水进 口处的温度不高于设定温度。
冷热源的基本监测与控制
能量调节及水系统控制



主机的效率还与机组的运行工况有关。运行 工况的外在参数主要是冷却水温度和冷冻水 温度。 在一定范围内冷却水温度越低,冷冻水温度 越高,主机的制冷效率就越高,反之,则下 降。 因此,在机组运行时,希望降低冷却水温度 而提高冷冻水温度。这就是水温的再设控制。
能量调节及水系统控制
冷热源的基本监测与控制
C、BAS与冷热源主机通信。为了解决建筑物各种机电 设备,特别是暖通空调设备的互连问题。 1993年,美国ASHRAE学会(采暖通风空调制冷工程 师学会)就制定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通信协议BACnet (Building Automation and Control Networks ;Mike Newman—Creator of BACnet and founder of the BACnet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Cornell University )。如果各设备制 造商和控制系统公司都遵守这一协议,则大楼内的 各种机电设备就有望实现无逢的连接 。 1995年成为美国国家标准 ,2003年BACnet成建筑 行业ISO国际标准,标准号:ISO16484-5 。
冷热源的基本监测与控制
B、采用主机制造商提供的冷冻站或锅炉房管理系统。 这类管理系统能够把冷冻站或锅炉房内的设备全部 监控起来管理起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冷热源监控管 理系统 。 设备厂商推出的冷冻站监控系统,都能与自己的主 机进行通信,实现启停控制、故障检测报警、参数 监视、能量调节与安全保护等等,另外还可实现机 组的群控。冷冻站内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 塔也在系统的控制之内,实现水泵的启停状态,故 障报警,手自动状态的监测以及冷冻机与冷却水泵 冷冻水泵的程序开启控制。
能量调节及水系统控制
能量调节及水系统控制
实际工程中,由于温度测量和流量测 量不准确导致控制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的案例屡见不鲜。 在台数控制中怎样提高系数测量的准 确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能量调节及水系统控制


测量点的选定 空调设计时,一般采用图5—30(a)的方式,这 样传感器只能安装在旁通阀前。由于回水管上 已有旁通水量混合,故回水管水量降低,这使 得供回水温差减少。 对同等精度的温度传感器而言,总温差的减少 将使总体测量的相对误差加大。因此,可向空 调设计师建议采用5—30(b)方式设计。传感器 安装在旁通阀之后,以增加供回水温差,这可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相对误差。
能量调节及水系统控制



冷源及水系统的能耗由制冷机组的电耗及冷却水泵、 冷却塔风机、冷冻水泵的电耗构成。如果冷冻水末 端用户能进行冷量自动调节,那么冷冻机的产冷量 必须与用户的需求相匹配,冷源系统的节能就要通 过恰当地调节主机运行状态,提高其制冷效率(COP) 值,降低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电耗来获得。 当用户末端采用变水量时,冷冻水系统还必须根据 新的运行工况提供新的水量和扬程,以减少流量和 扬程的过盈,减少调节阀的节流损失,并尽能使水 泵在效率最高点运行。 在这些耗电设备中,主机电耗占有最主要的位置, 因为冷冻水泵与冷却水泵的电功率之和也只有主机 电功率的20%~25%。提高主机的效率是节能的关 键。
能量调节及水系统控制

若单台主机的最大制冷量为qmax运行 台数为N,则当Q<qmaxN时,表明主 机尚有部分余力没有发挥出来,通过 能量调节机构卸载了部分制冷量,使 其与用户所需制冷量相匹配。主机提 供的制冷量与用户实际需求的制冷量 是相等的。
能量调节及水系统控制




若Q=qmaxN,则表明在运行的主机己全部满负荷工 作。它可能对应着供需双方达到了平衡状态,更可 能是对应着供不应求的局面。 具体是哪种状态需通过系统的其他参数作出判断。 实际运行过程中,常通过冷冻水出水温度测量值与 设定值的差值来判别。 若在一段时间内,出水温度总是高于进水温度设定 值,则表明总制冷量不能满足用户要求。这是由于 供冷量不足导致回水温度过高造成的。可取 t 15~25min。 而为了可靠起见,可将不确定关系的转变点的判别 式由Q=qmaxN改为Q≥0.95qmaxN。


(1)制冷机组的台数控制 台数控制的基本思想是使制冷机组提供 的制冷能力与用户所需的制冷景相适应。 因此,在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实时地 检测当前系统的制冷量,判断用户的制 冷量需求,是确定投入运行主机台数的 前提。
能量调节及水系统控制

通常工程中都在冷冻水供回水总管上设 置流量和温度件感器,检测冷冻水总流 量和供回水温度。通过Q=CpG(t2-t1)可 计算出单位时刻的总制冷量。这个制冷 量是主机实际提供的,但是它与用户所 需的制冷量是什么关系?
冷热源的基本监测与控制
BAS与这类设备目前有三种做法: A、不与冷水机组和锅炉主机的控制器通 信。在冷冻水、冷却水管路上安装水 温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在配电箱中 通过交流接触器辅助触头、热继电器 触点等方式取得这些主机的工作状态 参数,通过端子排或交流接触器控制 设备的启停。
冷热源的基本监测与控制
冷热源及水系统



冷热源系统和水系统的监控主要完成以 下两大功能: 基本参数的测量。设备的正常启停与保 护; 能量调节。根据具体的设备及水系统构 造形式,通过合理的调节策略,节省运 行能耗。
冷热源的基本监测与控制


(1)冷热源主机的监控 冷热源设备自身通常都配有十分完善的计算 机监控系统,能实现对机组各部位的状态参 数的监测,实现故障报警、制冷量、制热量 的自动调节及机组的安全保护。 与外部设备的通信接口一种为RS232/RS485 通信接口,一种为干触点接口。干触点接口 只能接受外部的启停控制,向外输出报警信 号等,功能相对简单。


在冷冻机的冷却水出口管路上安装温 度计是为了判断冷却水系统的水量是 否正常。 当冷冻机的冷凝器由于内部堵塞或管 道系统误操作造成冷却水量过小时, 会使冷凝器的出口水温异常升高,通 过水管温度传感器使可及时发现故障。
冷热源的基本监测与控制
(3)冷水机组启停的连锁控制和群控的序列策略


冷冻站系统通常出冷水机组、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组成。 冷水机组运行时,通过蒸发器个的制冷剂吸收冷冻水的热量,使冷冻水 保持低温。在冷凝器中制冷剂需通过冷却水向大气中排出热气。 在冷水机组开启时,必须首先开启冷却水和冷冻水系统的阀门和水泵、 风机。保证冷凝器和蒸发器中有一定的水量流过,冷水机组才能启动。 否则,会造成制冷机高压超高、低压过低,直接引起电机过流,易造成 对机组的损害。 冷水机组都随机携带有水流开关,需安装在冷却水和冷冻水管上。水流 开关的电气接线要串联在制冷机启动回路上。当水流达到一定流速值, 水流开关吸合,制冷机才能被启动。根据上述工作特性,制冷机停机后, 应延时一段时间(约3~5min),再停止冷却水和冷冻水系统的运行。
能量调节及水系统控制



主机在部分负荷状态下的制冷数总要低于其相同工况 下满载工作的效率,这是因为主机虽然卸载了,消耗 的指示功与卸载率同步减少,但摩擦功却并未减少。 以螺杆式机组为例,尽管卸载率可以从15%~100%, 但卸载率低于50%时,制冷效率就明显下降,运行的 经济性受到了很大影响,对于离心式机组,制冷量低 于50%时易引起机组的喘振。 因此,在多台并联的冷水机组运行时,尽量使机组处 于满载状态运行是节能的重要措施之一。这就是机组 的台数控制,亦称为群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