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思想品德2. 课程3. 本体4. 直观性5. 结构6. 教学艺术7. 智育8. 学科课程9. 素质10. 因材施教11. 教学模式12. 教学评价13. 卫生14. 课程计划15. 创新16. 班级17. 教学方法18. 信度二、单项选择题1. D2. C3. C4. B5. D6. D7. A8. A9. A10. D11. A12. B13. B14.B15.A16.C17.A18. B三、多项选择题1. AB2. AB3. AB4. AB5. BC6. CD7. AC8. AB9. CD10. AB11. AB12. CD13. AB14. AB15. AB四、判断题1. 教育内容就是课程,课程就是教育内容。

(×)说明:教育内容主要指教什么,而课程不仅包括教什么,还规定所教内容的排列顺序、进程、时间分配等,比教育内容更具体、更全面。

2. 创新教育就是英才教育。

(×)说明: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的教育,所以,创新教育不是英才教育。

3. 学生是能动活动的人。

(√)4. 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一规律表明,只要教师做好了教学工作,学生自然而然会获得良好的思想教育。

(×)说明:这一规律表明教学过程始终包括着教育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正功能还是负功能,以及功能发挥的程度等,取决于教师的认识和教法,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去挖掘教学中积极的思想教育因素。

5.教学基本功是教学艺术的前提和条件。

(√)6.教育的本体功能就是教育的外在功能。

(×)说明:本体功能是教育本身具有职责和能力,与教育活动主体的联系是直接的,而外在功能是教育本体功能发挥后所产生的结果,与教育活动主体的联系是间接的。

7.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矛盾的。

(×)说明:二者是统一的,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不使用教师的行为来衡量,而是用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程度来衡量。

8.过分追求成功往往限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9.在教育测量和评价中,从严格意义上讲,“课程评价”、“学业评价”、“测量”是同义词,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说明:从外延讲,“课程评价”外延最大,“学业评价”次之,“测量”最小。

从内容看,“学业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测量”是学业评价的一种特殊手段,“课程评价”囊括了“学业评价”和“测量”。

10.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11.素质教育就是培养特长和兴趣的教育。

(×)说明:培养特长和兴趣仅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而素质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是为学生整个人生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将来成功的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整体素质的教育。

12.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规律说明,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能力自然得到发展。

(×)说明:知识和智力是两个范畴,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智力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不仅与掌握的知识的数量质量有关,也与获取知识的思维方式有关,教师只有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知识向智力、智慧的转化。

13.对于正常学生而言,创造力不是呈现为“有”或“无”的状态,而是“大”与“小”的程度。

(√)14.终结性评价比形成性评价更有意义,愈来愈受到教育评价的重视。

(×)说明:终结性评价重在作出结论,而形成性评价重在帮助教学寻找差距,分析原因,不断提高。

因此形成性评价优于总结性评价,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

15.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

(√)五、简答题1. 学校教育内容有哪些特点答:(1)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专门教育机构,有专职人员主持和管理,即通过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实施的专门的教育活动。

(2)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发展人的素质。

(3)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最强的系统性教育活动。

2. 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答:(1)传播一定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法律规范,促使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以维系社会政治的稳定。

(2)根据社会的政治需要,培养符合一定阶级需要的政治管理人才,保证一定社会政治的巩固与稳定。

(3)教育能够制造和传播政治舆论和思潮,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

3.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答:(1)取决于学校教育目的性、专门性、选择性、计划性的实现程度。

(2)取决于教育内容、特别是知识的质量和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所采取方法的性质和水平。

(3)取决于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取决于教师能否投入应有的工作热情和精力,以全身心地进行创造性地教书育人。

(4)取决于教育过程中能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 简述教师的能力结构答:(1)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主要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3)自我调控能力。

教师对自己的行为,如情绪、心境、言行等要有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

(4)自修科研能力。

包括学习吸取新知识的能力、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科学研究和钻研探索的能力。

(5)教育机智。

这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原则,灵活机动地处理教育教学情境中各种偶发事件,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抓住一切机会教育学生的艺术和技巧。

5.现代教育有哪些本体功能答:(1)加速人的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通过培养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是教育最基本的本体功能,这一功能规定了教育的本质特性。

(2)传递和继承人类的精神文明。

人类社会发展积累的财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人类的智力的物化和对象化的物质文化,另一种是以文字、符号记载下来的精神文化。

这两种文化能够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靠的是教育传承社会文化功能的发挥实现的。

(3)选择经验和人才。

学校教育为培养人才而进行的社会文明的传递不是自发盲目进行的,而是通过严格的科学的筛选完成的。

教育不仅选择知识,也要选择人才。

学校教育所进行的人才选拔是一种竞争性的人才选拔。

6.从社会化的角度看,人的发展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1)政治社会化,就是个人逐渐学会适应现有政治制度和规范,并表现出相应的态度与行为的过程。

(2)交往社会化,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与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个体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和传统,并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确立自己的性别角色标准。

(4)智力及能力的社会化。

人的发展有无限的需求,人的智力、能力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社会的需要。

7. 简述教师的职业角色答:(1)“传道者”角色。

教师承担着国家和社会赋予的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其教育教学活动不是随意的。

(2)“授业、解惑者”角色。

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

(3)示范者的角色。

教师不仅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塑造学生,还以自己的言行影响感化学生,使学生在迁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4)管理者的角色。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就一项具体的教学活动而言,教师还可能是领导者。

(5)父母与朋友角色。

教师往往被学生视为自己的父母或朋友。

(6)研究者角色。

教师必须以一种发展变化的视角对待教育对象和内容,不断研究和创新。

8.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素质教育不仅要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预测未来发展变化的能力,主动寻找有用信息的能力,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应用新知识的能力,自我修养、激励、管理、控制的能力。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具有时代特色的全面发展教育。

(3)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而素质教育面向的全体学生,它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挑选、创设适合每一位儿童成长发展的教育方法,使每一位儿童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4)素质教育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发展,成为学习、生活、管理的主人。

9.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社会物质生产力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既取决于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一定社会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总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制定。

从总体上讲,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但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总是要求教育为其培养符合其要求的一定规格的劳动力(包括技术、管理人才),而这一劳动力的规格,就成为教育的培养目标。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

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对劳动力的类型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制约着教育结构及专业设置,并影响着相应专业、层次的教学内容的选择确定。

(4)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10.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答:(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能明确而长期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人,因而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成果。

(2)学校教育的专门性特点保证了对人发展影响的主导性。

学校是社会机构中专门培养人的场所,培养人是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

(3)学校教育具有选择性。

学校教育可以从教育目的出发,通过对教育内容、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方式及手段的选择和整理,避害趋利、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尽可能地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选取合适的内容和合适有效的方法,使学校教育达到应有的目的和效果。

(4)学校教育具有计划性。

每一阶段的培养目标、每一门课的教学任务都有很强的计划性,同时学校教育活动中相应的教学安排、教学方法等也都有很强的计划性,从而保证将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获得相应的能力。

11.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答:(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献身精神。

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必须付出全部心血,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学生的成长铺路搭桥。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热爱学生,是教师接纳认可学生的心理基础,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劳动不仅依靠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还要依靠身体力行去感化学生。

(4)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师的使命又是为未来培养具有创造性素质的人才。

(5)团结协作,互勉共进。

教师劳动的形式虽然是个体的,而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共同劳动的结晶。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团结协作,互勉共进,发挥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势,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12.简述中学教学的基本任务答:(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技能和技巧。

(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