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3)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 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 瑟凄凉等,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4)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条理清晰 表述严密
答题要点:
(1)该诗采用了……抒情方式 (2)作者通过写……内容(抓住……等 意象),营造了……氛围(意境)。
(3)抒发了……感情。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 题型。所谓意境,是指 由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 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 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 一不可。
答题步骤:
(1)先回答诗歌所使用的抒情方式。
(2)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 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 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 力求优美。
一些著名诗人的创作风格 屈原:沉雄绚丽 曹操:苍凉慷慨 曹植:激越华茂 陶潜:质朴淡远 王维:清新自然 李白:浪漫飘逸 杜甫:沉郁顿挫 白居易:流丽坦畅 杜牧:俊爽明丽
李商隐:幽婉典丽 苏轼:豪放旷达 辛弃疾:深沉豪放 陆游:雄放流畅 柳永:伤感缠绵 李清照:凄婉清丽 姜夔:峭拔雅丽 马致远:清隽流畅
பைடு நூலகம்
4、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注重理议。 北宋是一个君权高度集中强化的专制制
度,文人出路狭窄,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极 为密切,北宋文人大都也就只能在忠于君 主、报效国家的位置上确定自我的角色。 北宋文人因此受到严重的束缚,也似乎比 唐朝人不关心政治一些,出现了“内转” 现象。在“内转”的思想氛围中,文人自 觉地收敛起放荡狂傲、任情任性的习性, 变得老练深沉、正经规矩,诗歌创作也变 得理性起来。如苏轼《题西林壁》:
借我慧眼 读懂试卷语
(05 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 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 诗。(4分)
(1)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四句诗一句一景,通过写城下的茂盛的 野草,随意流淌的泉水,无人欣赏落花和鸟 鸣,营造出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抒发 了诗人感伤、惆怅之情。
2、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王朝
迅速地由繁盛转入衰乱,唐诗也随之 发生了很大变化,也由此出现了一些 感时伤怀、讥讽时政、对人民疾苦表 示关心和同情的诗作。杜甫的《兵车 行》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3、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晚唐时,唐王朝进一步走向衰败,
宦官操纵时局,士大夫党争不休,藩镇 对抗朝廷,经济也日益凋弊,时代把一 层失望与沮丧的阴影投射在文人及其作 品中。文人将诗作题材转向内心,悯农 怜民,同时较为含蓄的语言来表现自我, 形成了以李商隐等为代表的意境朦胧迷 幻的晚唐风格,如李商隐的《锦瑟》
5、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爱国
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期间忧国爱 国就成为当时诗歌中的时代强音。涌现出 像辛弃疾、陆游等一批杰出的爱国诗人。 他们把自己的终生追求与国家命运完全融 为一体,而他们的作品正是这种融合的结 晶。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作者
言为心声,诗言志,诗 言情,生平经历,思想 变化,创作风格,
(3)本诗句句是景,但句句含情,具有良好 的艺术效果。
明人陈继儒在《唐诗三集合编》中评此 诗:“四句说尽荒凉,却不露乱离事, 妙。”
第二种模式 分析语言 特色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 言上有什么特色?
(2)请分析这首 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 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
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 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 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 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 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 调婉约、沉郁顿挫……
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 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描写了那些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万变不离其宗
提问变体: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 “情”,试分析本诗抒情的特色。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是否协调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 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质朴自然,口语化 (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 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 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 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 三)。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 之五
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一、看: 1、题目,猜内容。题
目本身就具有提示性, 如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
2、朝代,联想时代背景。
(1)初、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唐代是个经济繁荣、政治安定的朝代,
故而唐士子均有建功立业的豪情与渴望,能 跻身于仕林,是他们的夙愿,而唐士子选择 投身于仕林的方式,除科举考试外,还可以 从军或是献诗于权贵,希望得到引荐,这就 有了反映军营生活的从军诗、边塞诗及干谒 诗,而当一切均未能奏效时,文人只能隐居 山林田野,自然以诗歌寄情山水歌咏田园, 于是山水田园诗就应运而生。
4、序
写诗背景,原因,为 全诗定下什么基调?
4、注释, 介绍写作背景的――暗示思想
内容及感情。 解释有关词句的――暗示风格
或意境 介绍作者的――暗示风格
二、读: 1、通字句――翻译、解
释、扩展
2、明类别
3、抓意象、关键 字
4、品意境――抓关键句、 主旨句,明确作者表 达了何种感情?
三、鉴: 主要是有关表达技巧。
四、做: 1、看清题目要求,明确
考查重点。是考单一方 面还是综合考查,是考 表达技巧还是考思想内 容和感情。
2、带着要求和重点 再读诗歌。
3、搜集有关术语往题 目上套,酝酿答案。
4、组织语言,按照答 题技巧,规范答题。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 之六
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 境型(情与景的关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