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学期期中考作文分析

下学期期中考作文分析

2013~2014下学期期中考作文分析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写过一篇寓言故事《卖油翁》,内容如下:北宋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有一次,他曾经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你对上述故事有什么看法或体验,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

一、审题提示此次作文材料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审题立意,较前两次作文训练中比较单一的立意有所不同。

然而与上两次作文在阅读难度、审题立意需要的思辨等是相同的。

上两次的新材料作文训练要抓住材料的关键句“把成功归零”,或者概括出整篇材料的中心思想“宽容”,而这次考试的作文材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审题立意:(一)卖油翁1、材料中的“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和“于是说:‘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说明了:熟能生巧。

做什么事情都要长期不断的艰苦练习,才能达到最佳境界。

(手熟:久习其事,手艺纯熟)2、材料中的“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说明了:实践出真知。

活生生的事实,是验证真知灼见的最好素材。

(以我酌油知之)3、用事实说话,强于陈词激辩。

(以我酌油知之)4、材料中的“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说明了熟能生巧,要诀不仅在于练习,更重要的是不断的从难从高严格要求自己。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二)陈尧咨1、材料中说陈尧咨“善于射箭”,他“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然他“射十箭中了八九”,其射箭的技术还有提升的空间。

可得知:有本事,无需张扬卖弄,更不可骄傲自满,而应虚心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其发矢十中八九)2、由陈尧咨一开始的“自夸”,到感觉受轻视时的“气愤”,再到目睹卖油翁高超倒油技术时的“笑着”,可得知:舍弃傲慢与偏见,比证明自己有真本事更有价值。

(自夸—气愤—笑着)3、正确认识自己。

做人不要骄傲、自夸,而要谦虚。

(三)卖油翁与陈尧咨两人1、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2、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

二、主要问题(一)立意方面1、偏题。

有同学写经验、积累、坚持、勤奋等话题,容易偏题。

如果大谈“经验有什么作用”,或者“坚持有什么意义”等等,即扣着“怎么样”、“有什么意义”来写,一律视作偏题。

因为材料中并没有提及这些优良品质给材料中的主人公带来怎么的意义。

如果能从“经验是从不断的练习得来的”,或者“勤练能达到积累的效果”、“坚持练习”等方面展开,即扣着“练习”这个中心词展开,则符合题意。

2、离题和套作。

有同学写诚实、自信、理解这些话题,这些话题脱离了材料的中心,视作离题。

还有同学把之前写的习作“把成功归零”、“宽容”套进去,不注意审题。

3、偷换概念。

很多同学拟对了标题或者能够正确设立中心论点,但全篇的论述跑题。

具体如:(1)以“熟能生巧”为题,大谈怎样才能成功,跑题。

(2)以“实践出真知”为题,谈真理的重要意义,跑题。

(3)以“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为观点,谈残疾人身残志坚,跑题。

(4)以“坚持练习,要不断的从难从高严格要求自己”为观点,谈目标对人生对事业的重要意义,跑题。

4、成功与失败。

可能受社会上处处存在的“成功学”影响,很多学生写作文喜欢写怎样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喜欢写这些那些名人获得了怎样的成功,成功与失败几乎成为学生的万能话题。

包括这次作文,很多学生论“熟能生巧才能成功”、“骄傲自满必然招致失败”等,属于跑题。

因为材料并没有摆出成功或失败这样的立场。

还望同学们能审慎思考,严谨论证。

5、立意不明确。

一篇文章里有多种立意。

也有同学把这次作文写成读后感,如果这读后感有明确的观点,并且能围绕这一观点展开论述,亦可视为一篇议论文。

然而如果这读后感面面俱到,则有立意不明确之嫌。

6、不会提出观点,泛泛而谈。

整篇看完找不到中心论点。

(二)议论方面1、、不会引述材料。

这次作文不把“引述材料”作硬性要求。

然而如能用材料引出中心论点,一般不会离题或者偏题。

因为在引述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加深入地思考材料与自己文章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如下面两则开头(摘自学生考场作文):(1)在《卖油翁》里,陈尧咨自夸于他的射箭本领,但在卖油翁看来,这跟他能将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孔没有湿的道理是一样的,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在我看来,要“生巧”就要“熟”,“熟”就是“熟练”,就是要不断地练习。

(2)相信大家都听过《卖油翁》的故事,它讲述的是一个卖油翁有一次经过善于射箭的康肃公陈尧咨家门,停下来看了很久陈尧咨射箭。

当陈尧咨问他:“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他却说“唯熟手尔”。

的确,我们生活中很多本领和技术都是通过不停的训练得来,而有些人更加熟练,所谓“工多手熟”,“熟能生巧”。

2、缺乏逻辑。

大的方面体现在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缺乏逻辑关系,小的方面体现在例子与分论点之间缺乏逻辑关系,更小的方面体现在论述的过程中前言不搭后语。

这与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密切的联系。

扫描到群邮的其中一篇优秀作文《熟能生巧》中的分论点之间就层层递进。

“熟,需经过坚持不懈的苦练”、“熟,需要顽强不屈的意志”、“想要熟能生巧,需有追求完美的要求”。

在论述分论点“需要有追求完美的追求”时,小作者引述了《卖油翁》中的故事,此处亦可作为在例证时引述材料的示范。

详见学生作文《熟能生巧》,在此不一一赘述。

3、堆砌材料,缺乏议论。

贴标签。

这次考试有个别同学能运用“七段式”的结构。

运用“七段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展开论述,是避免文章空泛、贴标签等的好方法。

如扫描到群邮的作文《谦虚而致远》。

4、暴露真实信息。

有同学写“我们吴川”等。

有乡土认同感是好事,但若泄露到考场作文,就会成为杯悲剧。

(三)用例方面这次作文集中反映了学生的素材积累不足。

具体表现为:1、例子不典型。

“我自己”“我以前”“我有个朋友”,举这些例子容易导致文体不明或文章低幼化。

2、例子“太典型”: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

万能素材,用到烂。

3、挑自己知道的例子写,但例子不能阐述中心论点,容易出现偷换主题或者立意不明等问题。

4、无例子可写,抄作文题目的材料充字数。

5、很多学生写体育领域的例子和综合节目中的出现的人物。

如看见凌晨三点的洛杉矶的科比、断臂但钢琴技术了得的刘伟。

三、提升建议(一)审题立意是重点。

新材料作文审题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好坏,正确的立意是保证作文质量的关键,不正确的立意直接导致作文的偏题或离题。

前半个学期已经进行了几次的新材料作文训练,评讲作文的时候可回顾新材料作文审题方法(抓关键句、概括材料中心意思、分角度切入等等),并多作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训练。

(二)议论方面,教学生如何分析和鉴赏一篇好的议论文(可结合此次优秀作文来讲解),知道何为“议论”,如何“议论”,再求议论精辟。

(三)例子方面,要坚持积累。

很多学生写体育领域和综艺节目中的人物,说明学生对于感兴趣的或者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例子会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和思考。

可引导学生多看新闻,多讨论时事,加深学生对新闻事件、公共人物的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阅读和练笔本的积累。

每周可让学生积累一到两个例子,并在例子后面写上简单的分析议论。

也可以举行“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给学生一个针砭时弊,指点江山的舞台,让在学生在积累素材,训练思维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

(四)语言的锤炼。

这次考试很多学生的作文写的是大白话,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我们看到的优秀作文,在审题、立意、语言、结构等方面都应该是优秀的,其中语言美不能忽略。

(五)思维的培养。

《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这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看、多思、多写,多交流。

四、评分细则1、文体不清,36分以下;2、观点正确,材料堆砌,缺少分析议论,或分析议论不当,42分以下;3、中心观点正确,有较恰当分析议论,但论据同质化,欠多角度(欠分论点),45分以下;4、记叙文故事陈旧,内容幼稚,合题意,42分以下;5、记叙文平铺直叙,缺少描写,合题意,42分以下;6、没有题目,扣2分;7、抄袭套作按四等作文(20—0)判;8、字数不够作文判分(根据2013年高考作文评分细则):(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才能扣他1分,99个字都不能扣2分,必须严格执行这个评分标准;(2)400字以内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3)200字以内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4)只写了一两句话的文章,给1-2分,不给0分,比如他写了标题,写了1个字,你都不要给他0分;(5)只写标题的,给1-2分,不评0分;(6)完全空白的,才评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