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难点3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解析版)

难点3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解析版)

难点3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命题规律】化学平衡常数及与化学平衡有关的计算属高频考点。

本考点往往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等综合考察,解题通常需运用“三段式”。

题型以填空题为主,选择题较少,难度中等偏上。

考查的核心素养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为主。

【备考建议】2020年高考备考应重点关注分压平衡常数(K p)的计算。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1.(2018·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模拟)T℃,分别向10ml浓度均为1mol/L的两种弱酸HA、HB中不断加水稀释,并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pH。

所得溶液pH的两倍(2pH) 与溶液浓度的对数(1gc)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己知:(1)HA的电离平衡常数K a=[c(H+)·c(A-)]/[c(HA)-c(A-)]≈c2(H+)/c(HA);(2) pK a=-lgK aA. 弱酸的K a随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大B. a 点对应的溶液中c(HA)=0.1mol/L,pH=4C. 酸性:HA<HBD. 弱酸HB的 pK a=5【答案】B【解析】K a为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K a就不变,A错误;a 点对应的溶液中1gc=-1,则c(HA)=0.1mol/L,对应的pH=4,B正确;通过图像看出,如果两种酸的浓度相等时,HA溶液的pH小于HB溶液的pH,所以酸性HA>HB,C错误;根据图像看出,当1gc=0时,c(HB)=1mol/L, c(H+)=1×10-5mol/L,HB的电离平衡常数K a=c2(H+)/c(HB)=(1×10-5)2/1=1×10-10, pK a=-lgK a=-lg×10-10=10,D错误。

2.(2019·北京市朝阳区高考联考模拟)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制备乙醇:C 2H4(g)+H2O(g) C2H5OH(g)。

乙烯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下(起始时,n(H2O)=n(C2H4)=1 mol,容器体积为1 L)。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的∆H <0B. 图中压强的大小关系为:p 1>p 2>p 3C. 图中a 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 =516D. 达到平衡状态a 、b 所需要的时间:a >b【答案】B【分析】依据图像分析,在同一个压强下,随着温度的升高,乙烯平衡转化率降低,不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可知该反应正方向为放热反应;根据C 2H 4(g)+H 2O(g)C 2H 5OH(g)可知,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体系,再结合平衡常数表达式及压强与温度对速率与平衡的影响作答。

【详解】A.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 <0,A 项正确;B. 由方程式C 2H 4(g)+H 2O(g)=C 2H 5OH(g)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所以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乙烯的转化率提高,因此压强关系是:p 1< p 2< p 3< p 4,B 项错误;C. 根据图示可知,起始时,n(H 2O)=n(C 2H 4)=1 mol ,容器体积为1 L ,a 点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为20%,则转化的乙烯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则: C 2H 4(g)+H 2O(g)═C 2H 5OH(g)开始(mol/L) 1 1 0转化(mol/L) 0.2 0.2 0.2平衡(mol/L) 0.8 0.8 0.2所以K=0.2/L 0.8/L 0.8/L mol mol mol ⨯=516,C 项正确; D. 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会加快,则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会缩短,由上述分析可知,p 2 < p 3,因此达到平衡状态a 、b 所需要的时间:a >b ,D 项正确。

3.高考题、名校高考模拟题精选(1)(2019·天津卷,节选)在1L 真空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 PH 4I 固体,t ℃时发生如下反应:()()()43PH I s PH g HI g +垐?噲? ①()()()3424PH g P g 6H g +垐?噲? ②()()()222HI g H g I g +垐?噲? ③达平衡时,体系中()HI mol n b =,()2I mol n c =,()2H mol n d =,则t ℃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 值为______(用字母表示)。

(2)(2019·新课标Ⅱ卷,节选)环戊二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农药、橡胶、塑料等生产。

回答下列问题:Ⅰ. 已知:(g)= (g)+H 2(g) ΔH 1=100.3 kJ·mol −1 ① H 2(g)+ I 2(g)=2HI(g) ΔH 2=﹣11.0 kJ·mol −1 ②Ⅱ. 对于反应:(g)+ I 2(g)=(g)+2HI(g) ③ ΔH 3=___________kJ·mol −1。

某温度下,等物质的量的碘和环戊烯()在刚性容器内发生反应③,起始总压为105Pa ,平衡时总压增加了20%,环戊烯的转化率为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p =_________Pa 。

达到平衡后,欲增加环戊烯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填标号)。

A .通入惰性气体B .提高温度C .增加环戊烯浓度D .增加碘浓度(3)(2019·山东省四校高考联考模拟,节选)乙炔(CH≡C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工业上可用甲烷裂解法制取乙炔:同时发生副反应:;甲烷裂解时,几种气体平衡时分压(Pa)的对数即lgP 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判断,反应△H___0(填“>”或“<”)。

1725℃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H 4,达到平衡时CH 4生成C 2H 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

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p=_______[注:用平衡分压(Pa)代替平衡浓度(mol·L -1)进行计算]。

(4)(2019·山东省德州市高考联考模拟,节选)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N 、S 元素的化合物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定温度下,分别向A 、B 容器中充入5mol NO 和2.5mol O 2,A 保持恒容,B 保持恒压。

发生反应()()()222NO g +O g 2NO g ƒ [不考虑()()2242NO g N O g ƒ],起始时A 、B 的体积均为2 L 。

①下列能说明A 、B 容器均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a .A 、B 容器的压强均不发生变化b .A 、B 容器中气体的颜色均不发生变化c .A 、B 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d .A 、B 容器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②T ℃时,A 、B 容器均达到平衡状态时,A 中O 2的浓度为0.5mol·L -1,则NO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B 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 B =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9·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考模拟,节选)消除含氮化合物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

已知:N 2(g)+3H 2(g) 2NH 3(g) △H<0。

不同温度下,向三个容器中分别投入相同量的反应物进行反应,测得不同压强下平衡混合物中NH 3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所示。

①M 点的v 正_________Q 点的v 正(填“>”“<”或“=”)。

②T 3温度下,将1molN 2和3molH 2充入2L 的密闭容器中,维持压强为60MPa 不变,达到N 点的平衡状态,反应的浓度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 (用最简分数表示),M 点的平衡常数比N 点的平衡常数_________(填“大”“小”或“相等”)。

【答案】(1)823c d b b -⎛⎫+ ⎪⎝⎭ (2)Ⅰ.89.3 Ⅱ. 40% 3.56×104 BD (3)> 62.5% 102.4Pa (4)① bd ②60% 4.5 (5)① > ② 25/108 【详解】(1)由PH 4I (s )PH 3(g )+HI (g )可知,amolPH 4I 分解生成的物质的量的PH 3和HI ,由2HI (g )H 2(g )+I 2(g )可知HI 分解生成c (H 2)= c (I 2)=cmol/L ,PH 4I 分解生成c (HI )为(2c+b )mol/L ,则4 PH 3(g )P 4(g )+ 6H 2(g )可知PH 3分解生成c (H 2)=(d —c )mol/L ,则体系中c (PH 3)为[(2c+b )—23(d —c )] mol/L=(832)3c b d +-,故反应PH 4I (s )PH 3(g )+HI (g )的平衡常数K=c (PH 3)c (HI )=(832)3b c b d+-,故答案为:(832)3b c b d+-。

(2)Ⅰ.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可得反应③的ΔH=89.3kJ/mol;Ⅱ. 假设反应前碘单质与环戊烯均为nmol,平衡时环戊烯反应了xmol,根据题意可知;(g)+I2(g)= (g)+2HI(g)增加的物质的量1mol 1mol 1mol 2mol 1molxmol 2n×20%得x=0.4nmol,转化率为0.4n/n×100%=40%;(g)+ I2(g)= (g)+ 2HI(g)P(初)0.5×105 0.5×105 0 0ΔP 0.5×105×40% 0.5×105×40% 0.5×105×40% 1×105×40%P(平)0.3×105 0.3×105 0.2×105 0.4×105K p=52555 0.4100.210 0.3100.310⨯⨯⨯⨯⨯⨯()=3.56×104;A.T、V一定,通入惰性气体,由于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无影响,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B.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环戊烯转化率升高,故B正确;C.增加环戊烯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但环戊烯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D,增加I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环戊烯转化率升高,故D正确;(3)从图分析,随着温度升高,甲烷的分压(Pa)的对数变大,说明甲烷减少,则说明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即△H >0;从图分析,达到平衡时乙炔的分压为100 Pa,则消耗的甲烷的分压为200Pa,乙烯的分压为10 Pa,消耗的甲烷的分压为20Pa,剩余甲烷的分压为100 Pa,最初甲烷的分压为100+200+20=320 Pa,则甲烷生成乙炔的平衡转化率为200/320=6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