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调研报告
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学号:1003502-26
姓名:肖森
交叉口设计合理性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通过实地调研了解路口交通工程设施布局情况,分析交通设施是否合理,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和理解。
,本着优先考虑行人安全的原则,对交叉口的停车线位置,人行横道及自行车道设计,行人信号控制等提出改进意见,并对一些交通策略的制定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二、调研地点
益阳大道与康富路交叉口(即华天大酒店交叉口)
三、调研内容
分析该路口交通工程设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路面存在道路裂缝现象严重。
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现象,包括裂缝横向裂缝,龟裂,网裂等等。
引起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由于填土未压实;另一种可能是由于沥青混合料摊铺时接缝处理不当。
路面状况不好可能会给行车带来安全隐患,希望相关部门及时维修完善。
2.地下通道缺少指向标。
从上图可以看出,地下通道缺少指向标志,很容易导致过道行
人走错方向或走过。
我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在通道两旁用绿色箭头表示通道的走向和出口所在地,合理诱导行人顺利的通过地下通道。
3.缺少地下通道诱导标志和排水系统不够完善。
城市排水系统是处理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是城市公用设施的组成部分。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该十字路口是拥有地下通道的。
由于没有明显的地下通道指示标志,容易造成行人横穿马路的现象。
所以建议在每个通道入口设置“地下通道由此进入”的标志来诱导行人通过地下通道穿越马路。
4.交叉口未设置左转专用道。
由上图可以看出,华天交叉口并未设置左转待转区。
左转待行区是近年来我国很多大城市出现的一种新的左转渠化方法,即在面积较大的交叉口内设置左转待行区,让左转车辆在红灯期间就跟随同向直行车辆进入左转待行区内,等待绿灯一启亮迅速通过交叉口。
这样可以减少左转信号相位的时间,达到时间和空间相互转换的目的,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在国内外左转车流交通优化组织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大城市交叉口混合交通流的特性,提出了平面交叉口左转待行区的设置理念,分析交叉口左转待行区的设置方法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其次,以车辆行驶路线、半径、波动理论、绿灯有效时间、绿灯间隔时间等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信号交叉口的饱和流量、周期损失时间、绿灯间隔时间、左转待行区的设置长度等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
四、调研总结。
各种交通设施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出行起着无可取代的地位。
所以完善城市交通设施,势在必行!例如:交通信号灯的完善,很多行人闯红灯、翻护栏,无非是等红绿灯的时间太久,护栏这方面的设计不合理。
所以在这方面,可以通过科学计算设置,从而提高车辆有序通行的时间,也减少行人因闯红灯、翻护栏造成的交通危害。
随着社会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交通需求将日益增加。
作为道路咽喉的交叉口出的安全问题也必将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交叉口安全改善,应根据交叉口及周边道路、建筑等的现状,交通量的大小和流向,行人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客观、定性、定量地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合理解决个方向交通流的相互干扰和冲突问题,以保障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和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