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说案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说案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说案实验中学东校 赵素瑛使学生熟悉法国共和制确立的历程; 记住《人权宣言》 、法 国 1791 法国 1875 年宪法的基本内容;理解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特点。

通过比较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英国首相权力的异同,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探讨教材所引《 1875 年宪法》的原始材料,认识法国 1875 年宪法与法 国共和制的特点,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方法与能力;通过讨论分析拿破仑其人其事,培养学生辨证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与能力。

C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认识不同的历史 条件决定了近代社会转型的不同道路;通过分析法国共和制政体确立过程的漫长与曲折,史发展的复杂性、曲折性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理解感受法国人民为确立共和制而进行的不懈努力、 神,进行情感教育。

2、 重点、难点分析: 法国共和制政体的最终确立是本节课的重点;与法国政体演变过程紧 密相连的几个法律文件为本节课的重点线索; 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对大革命成果的继承巩固 以及某些方面的倒退(如恢复旧制度)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它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 何理解评价拿破仑在走向共和中的作用。

3、 本节教材的地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属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建立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近现代西方代议制度的典型, 也是整个人类政治文明历程发展的不可 缺少的内容。

尤其是《拿破仑法典》的影响更为重要。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和学习方法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确定问题:围绕学习主题设问,形成探究氛围; 利用媒体:历史图片、材料等,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师生互动:谈话法、讨论发言等。

三、学法指导:1、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的历史学习,学生对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及几乎打败整个欧洲的 拿破仑有着较为深刻的印象, 其间所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初中课本中 也都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但对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后, 法兰西政体的演变过程却了解的不 甚详细, 因为初中课本关于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第二帝国的建立的史实, 是分散在其它章节 中介绍的,学生就很难将他们联系起来掌握理解。

在这样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课。

2、 学法指导:A 、自主探究方法指导: 依据教材所给出的四个法律文件即: 《人权宣言》 、《 1791 年宪法》、 《拿破仑法典》 和《1875 年宪法》,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它们与法国政体制度演变的内在联系。

B 、 对于合作学习的指导:指导学生讨论分析两大问题即拿破仑在走向共和中的作用、美 国与法国的政体比较。

C 、 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 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拿破仑的有关内容, 包括其生平介绍、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A 、 知识与能力目标: 年宪法、《拿破仑法典》 、B 、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而使大部分同学能够认识到历 体会其追求自由平等的奋进精 1、 2、 3、 4、论坛评价、有关著述等。

四、教学程序设计:1、 导课:这是我们所熟悉的法国国旗。

从左到右由三个垂直的长方形组成。

大家是否了解它所包含的寓意?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分别代表大革命时期的三大口号 ----自由、平等、博爱。

这三大口号又被书写在法国国徽的绶带上。

大革命之后,在启蒙思想的指引下, 法国的仁人志士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共和制孜孜以求,历经数十载地不懈斗争,终于 将法国建成一个民主共和国。

今天,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 去探讨学习法国的民主共和制 政体究竟是怎样确立的。

从教材内容出发,综观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包括三大部分内容:2、 第一部分: 共和国万岁! ”讲的是大革命时期的政体变化。

通过启发谈话,师生互动, 将封建帝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的政体变化过程整理清楚。

其间设计一组问题:A 、 大革命之前,法国的社会状况怎样?B 、 第三等级的代表为什么进行网球场宣誓?这说明了什么问题?C 、 《人权宣言》在人权和公民权方面提出了哪些理想和原则?D 、 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建立什么政体?后来为什么成立了共和国?通过这些问题,使课堂教学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氛围中进行。

3、 第二部分:“拿破仑神话”,主要内容为大革命以后的君主制与共和制的反复斗争,通过 教师讲解分析、学生合作讨论的方法突破难点。

首先分析大革命以来,法国政体的演变情况: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第一帝国----第二共 和国----第二帝国的主要线索,突出共和与帝制的反复较量。

指出大革命后法国建立的是不 稳固的共和制,重点分析讲解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本国封建专制主义传统异常强大以 及欧洲强国的干涉,民主共和的观念和做法一时难以深入人心,并结合教材给出的系列材料得出结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往往赞成帝国的建立。

对于拿破仑其人其事, 如“中国拿破仑”等。

【合作讨论】带来战争的恶魔, 仑?思路:拿破仑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最重大的历史功绩是 打击了国内外封建反动势力,促进了欧洲人民的觉醒,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主要 成果,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

但他毕竟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 时代局限和阶 级局限性,使之野心膨胀,争霸世界而走向毁灭。

可以从宏观角度出发,考察拿 破仑一生中取得的主要成就,可以从维护法国大革命成果,打败了多次反法联盟 的进攻,制定《拿破仑法典》,对外政策等方面来考察。

也可以从拿破仑为什么 最后会失败的角度来考察。

此外,也可以自己选择其它角度来考察。

但要求持之 学生并不陌生。

课前给学生布置搜集相关的材料,提示学生有关网站 课堂中提供给学生讨论内容如下: 有人说拿破仑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有人则认为它是给欧洲假如你是一个历史学家,你认为应如何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拿破有据,言之有理。

《拿破仑法 * X T '典》【时空隧道 】(提供给学生有关观点分析,供学生开阔视野)怎样认识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1799年 11月 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推翻了督政府,成立了执政府,独揽大权, 逐渐建立了个人军事独裁统治。

这一局面的出现和最后终结其实都有其历史必然性, 下面从 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从背景看,建立集权统治是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客观形势的需要 。

督政府时期的 “秋千政策” ,对内不能稳定政局,对外不能抵抗反法同盟。

因此,要消除动乱,实现稳定, 必须采取暴力手段。

资产阶级更是期盼一个强有力的政权, 以减少他们投资兴办事业的风险。

更需要有强大的政权和军事力量来扭转战局。

从这一角度看, 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与大革命 有着深刻的一致性。

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来看,由民主共和制度向军事独裁制度的转变,与大革命 创立的自由、 平等、 人权等原则完全相悖。

军事独裁体制又是大革命的对立物。

一旦实现稳 定,就要恢复议会政治,否则就要遭到倒台的命运。

从这一角度看,拿破仑政权克服混乱、 实现稳定的成就越大,步伐越快,它的寿命就越短。

从拿破仑政权的实质内容来看,它用帝制取代了共和制,这与其说是形式上的改变, 倒不如说是一种新的稳定。

因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未变, 资产阶级的施政方针未变, 它推 行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的。

政治上, 建立了高度集权的新型的国家权力机 构,颁布了《民法典》 ;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军事上多次打败了反法同盟的进攻并镇 压了王党叛乱; 文化教育上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

拿破仑前期的对外战争, 有明显的反 对外国武装干涉、 保卫大革命成果的性质。

拿破仑统治时期确立了资产阶级在法国的统治地 位。

所以拿破仑时期,不仅是大革命的稳定和巩固时期,而且是一个发展时期。

从拿破仑政权灭亡的原因来看,国内原因主要是 对外战争使帝国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 也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激化了国内各种社会矛盾。

国际原因主要是 被占领地区人民的反抗运动。

然而从根本上讲, 拿破仑政权灭亡是这一政权完成了它的历史 使命,即克服混乱,实现稳定,结束大革命时期超出革命目标的过激政策。

独裁政权不能长 久适应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条件,终于在内外势力的进攻下倒台了。

拿破仑一生功过参半,以军事政变上台,以穷兵黩武灭亡,可谓成也军事独裁,败也军事独 裁,皆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

4、第三部分: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这里必须补充介绍其背景:巴黎爆发革命,推翻第二 帝国,成立第三共和国 。

之后巴黎公社革命发生,局势尤其复杂。

经过激烈斗争,国民议 会通过 1875 年宪法。

通过师生互动分析 1875 年宪法的内容,结合课后解析与探究的内容, 分析当时法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的特点是宪法赋予了总统广泛的职权, 突出重点。

同时指出 共和制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大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

对于法国 1875 年宪法,还要通过分析它的内容理解现在法国总统制的特点。

补充 指出1875 年宪法颁布后不久,党派林立,政局极不稳定,总统的权力实际上日益削弱,国 家权力明显转入内阁手中, 使法国成为一个议会制共和制国家。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 可让学 生课后继续收集资料, 了解现在法国总统是怎样选举产生的?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法国总统 是怎样行使权力, 又是怎样与议会分权的。

政治制度, 又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后比较美国总统制与法国总统制的不同, 的了解。

5、小结:学生通读教材自己归纳法国政体制度的形成过程。

通过课堂板书及课后总结的方式,让同学们形成一条明晰的法国政体演变的线索,即: 君主制(大革命前)——君主立宪制( 1791 年)—通过收集资料既可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法国当今的 在了解了法国总统制的基础上, 可以再让同学们课 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对美、 法两国的总统制有更深刻—第一共和国(1792 年)——第一帝国(1804 年)——第二共和国(1848年)——第二帝国(1852 年)——第三共和国(1875 年)。

对于这条线索的形成,如果只凭课上讲授是很难形成的,关键是在学习完本课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同学们自己总结,这样就很容易掌握了。

在学生掌握法国走向共和的这条线索后,教师总结指出:大革命以来,政体虽然反复演变,但经济始终在按资本主义的轨道发展;政治上虽然曲折艰难,但是只有一个历史课题,那就是彻底封建制度残余。

从七月王朝到第二帝国倒台,法国工业革命完成了,共和制的最终确立水到渠成。

分析这一过程的漫长与波折,使大部分同学能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与曲折性。

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课本中提到的一些重要的文件的内容及意义,弄清它们在法国走向共和的过程中的作用。

如《人权宣言》,它的主要意义是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封建等级制度,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关于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称谓变化的小字,并思考: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以上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