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公开课课件
国民革命
国共合作 中共诞生 合作破裂 武装斗争 建根据地 反围剿失败
转危 为安
长征 胜利
五四运动
二万五千里长征
如果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条道路的话,这条道 路并非宽敞的、笔直的阳光大道,而是一条曲折的、 充满荆棘的道路。老师在这条道路上标上ABCDEF 几个字母,你能填出下列表格吗?
一个开始 标志:五四运动 一次合作高潮 :北伐战争 一条正确道路 : 井冈山道路 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遵义会议
第 一 次 国 主要活动 共 合 作 ( 国 民 革 命 失败表现 )
开始的标志: 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创办黄埔军校: 1924年、周恩来 主要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简况: 主战场在湖南湖北、叶挺独立团 北伐战争 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 的称号 战果: 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927.4月成立,代表 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焕然一新
(缺席)
条件
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
嘉兴南湖游舫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能 说明这一点的史实不包括( D ) A.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 开始在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 C.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D.标志着新民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下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正确的( D ) ① 1921年成立 ② 1921年创建自己的军队 ③ 其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④ 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思想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思想
新文化运动
西方: 思想
文艺复兴或 启蒙运动
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
器物
工业革命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
1、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 过程。 2、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 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必须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3、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 条件。 4、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
贵
中央红军出 西 发开始长征
江
州 广 西
瑞金
1934.10.
福 建
1、结合红军长征的路 线图写出中央红军长征的 起止地点。 瑞金、会宁
2、毛泽东成为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核心是在什么 事件之后?
遵义会议 3、通过读毛泽东的 《七律· 长征》可以感受 到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七律
长征
长征精神,内涵集中体现为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 精神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事件 洋务运动 内外交困 戊戌变法 民族危机加深 辛亥革命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911年 资产阶级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 新旧思潮冲突 1915年 资产阶级先 进知识分子
背景
时 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6-9月
领导 阶级 目的 主张 口号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护清朝统治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1949
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
导火线: 巴黎外交失败 时间: 1919.5.4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五 经过 后期: 上海、工人 四 运 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卖国贼,没有在和约 动 结果:
评价(性质、历史意义、局限性)P42 后期 十月革命后,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 大钊第一个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
1、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程中,尝试 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的是 ( B) A 洋务运动 B 康有为等发起的戊戌变法 C 陈独秀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 D 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
2、“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 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哪一历史 事件中也曾提出过类似思想主张 ( D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原因 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思想的指挥
中 国 工 农 红 军 长 征
起止时间: 1934.10 —1936.10
瑞金、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会宁 经过:
时间: 1935.1 遵义会议
主要内容: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 的正确领导
重大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 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19五四运动、1921中共成立) 国民革命时期( 1924—1927 、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
(3)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未来。结合上述材料和温总理的讲话,根 据所学知识,谈一谈你的认识或体会。 要继承和发扬高度爱国的五四精神
中 阶级条件: 五四运动 1921.7.23 时间: 国 共 地点: 上海 党名:中国共产党 标志: 中共一大 产 党纲: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党 主要内容:实现共产主义 的 中心任务:领导组织工人 成 运动 立 成立意义: 开天辟地 选举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1、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 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的内容 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 ( ) A 创办军事工业 B 创办民用工业 C 兴办新式学堂 D 派遣学生出国
2、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 本原因在于 B ( ) A 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 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入中 国 C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D 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上签字
性质: 是一次彻底的反封反帝的爱国运动
前期:北京、学生
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是新民主 意义: 主义革命的开端
材料一
2010 年 5 月 4 日,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大学探望广大师生,他要求同学们 “要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和完整的人格。”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
制度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思想
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追求民主和科学)
奕訢
曾国藩
张之洞 李鸿章 左宗棠
一、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背景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时间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 领导阶级 目的 口号 内容 性质 评价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背景: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 《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新 文 化 运 动 前期 口号: 民主和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基本内容——
“四提倡四反对”P41
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立 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评价洋务运动
洋务派 主观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宣 告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 实际结局
破产原因 洋务运动 积极作用
不改变封建制度
第一,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二,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第三,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 开辟了道路。
A)
孙中山
三.辛亥革命
革命党的创建
兴中会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成立时间: 1905年 中 国 成立地点: 日本东京
同 盟 会
创建者: 孙中山 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 :《民报》
“民族”、“民权”、“民生” 三 民 内容: 主 义 地位: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师夷长技 自强、 求富 政、经、文、军 武昌起义 资产阶级革命 失败 P38 资产阶级共和国道 路行不通 P42 变法图强 民主、科学 前期: 后期: 思想解放运动
内 容 (四个方面)
性 质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 结果
影响 教训 失败 P30 失败 思想启蒙作用 资产阶级改良 行不通
归纳与对比
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 性质: 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辛 亥评 革价 命
功 绩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或:封建君主制度) :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局限性 (失败之处)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没有使中国走上真正民主富强的道路
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败因: 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帝国主义的干涉、反动势力的破坏
教训:
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 共和国道路走不通。
1、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 A 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B 成立了中华民国 C 颁布了《临时约法》 D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 A
2、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 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 放”是指 ( C) A 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的近代化的含义
所谓“近代化”是中国人民向西
方学习的过程,也是指中国社会 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