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概论作业一至作业四标准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一至作业四标准答案

1社会学概论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老年保险”属于哪种需要( )A . 归属与爱的需要B . 生理的需要C . 安全的需要D . 自尊的需要2.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 . 心理上的矛盾B .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C . 心理上的紧张D .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3.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 . 同事一起春游B . 赶时髦C . 抢购D . 球迷闹事4.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称作( )A . 继续社会化B . 再社会化5.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主干家庭B . 联合家庭C . 核心家庭D . 其他家庭6.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 库利B . 林顿C . 托马斯D . 米德7.文化是指( )A .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B .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C .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D .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8.马斯洛认为在不同时期内各种需要对行为的支配力量是不一样的,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种需要叫( )A . 生理需要B . 安全需要9.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A . 严复B . 康有为C . 梁启超D . 陈千秋10.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叫做()A. 角色丛B . 复式角色C . 先赋角色D . 实际角色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1.可以称为社会群体的是( )A . 交通事故围观的人群B . 火车上的乘客C . 青少年D . 学校2.提出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

A . 芝加哥学派B . 社会进化论学派 D . 哈佛大学学派3.兄弟姐妹分别结婚后仍在一起生活组成的家庭是( )A . 主干家庭B . 联合家庭C . 核心家庭D . 其他家庭4.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奉献关系B . 索取关系C . 对立关系D . 交换关系5.以下制度中不属于派生的社会制度有( )A . 经济制度B . 宗教制度C . 教育制度D . 政治制度6.从人性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 理论的是( )A . 泰罗B . 麦格雷戈C . 梅奥D . 法约尔7.首先提出初级社会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是( )A . 库利B . 韦伯C . 米德D . 托马斯8.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社会学家是( )A . 迪尔凯姆B . 帕森斯C . 韦伯D . 库利9.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 )A . 郊区化B . 过度城市化C . 城市化D . 逆城市化10.有人借改革之机,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A . 制度化优先B . 制度化逃避C . 制度化冲突D . 制度化建设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1.社会系统的某一方面的变化,整个社会系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其结果最后是社会趋于平衡。

这种观点是() A . 社会均衡论B . 社会进化论C . “五德终始”说2.提出社会失范论的是( )A . 罗斯B . 默顿C . 韦伯D . 迪尔凯姆3.最早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 )A . 英国 B. 苏联 C. 德国 D. 美国4.二十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 )A . 历史循环论B . 社会进化论C . 社会均衡论D . “五德终始说”5.一个人一生中职业或社会地位的变化称为( )A . 代内流动B . 水平流动C . 代际流动D . 垂直流动6.不基于契约,基于人们的共同意识和认同感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是( )A . 非正式控制B . 正式控制C . 内在控制D . 自我控制7.社会保险是( )A . 社会救助B . 社会福利C . 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D . 人身、人寿保险8.把越轨行为的归结为社会上的某些人或群体对某一行为下定义的结果,这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人格理论9.“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的状态”是哪种理论的观点()A.依附理论B.信息社会论C.社会趋同论D.后工业社会论10.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单选题:(共30道试题,每题2分)1.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科层制的是( )A.泰罗B.麦格雷戈C.梅奥D.韦伯2.在社会分层的不同结构中或不同阶级、阶层中,个人、家庭、社会群体在不同层次或等级间的流动是( )A.垂直流动B.水平流动C.代际流动D.向上流动3.二十世纪初产生了一系列科学管理理论,被称为()A.“X理论”“Y理论”B.古典管理理论4.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属于( )A . 特殊社会化B . 再社会化C . 重新社会化D . 继续社会化5.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形成和规定的角色是( )A .复式角色B .自致角色C .角色丛D .先赋角色6.从人性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 理论的是( )A . 泰罗B . 麦格雷戈C . 梅奥7.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奉献关系B . 索取关系C . 对立关系D . 交换关系8.最早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 )A . 英国B . 苏联C . 德国D . 美国9.兄弟姐妹分别结婚后仍在一起生活组成的家庭是( )A . 主干家庭B . 联合家庭C . 核心家庭D . 其他家庭10.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是( )A . 习俗B . 道德C . 法律D . 宗教11.社会系统的某一方面的变化,整个社会系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其结果最后是社会趋于平衡。

这种观点是()A . 社会均衡论B . 社会进化论C . “五德终始”说D . 历史循环论12.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 )A . 郊区化B . 过度城市化C . 城市化13.当某人处在某种社会地位时,人们期望他按照与该地位相一致的行为模式行事。

A . 理想角色B . 实际角色C . 角色意识D . 角色扮演14.所谓“党有党纪,国有国法”就是指的制度的( )A . 概念系统B . 设备系统C . 组织系统D . 规则系统15.“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A . 归属与爱的需要B . 安全的需要C . 生理的需要D . 自尊的需要16.上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 )A . 社会均衡论B . 社会进化论C . 生物有机体D . “文化类型”说17.通过个人后天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角色称( )A . 复式角色B . 自致角色C . 角色丛D . 先赋角色18.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 . 归属与爱的需要B . 安全需要C . 优势需要D . 自我实现的需要19.孔德在( )著作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 . 《社会学研究》B . 《社会学原理》C . 《实证哲学教程》D .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20.马斯洛认为在不同时期内各种需要对行为的支配力量是不一样的,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种需要叫( )A . 生理需要B . 安全需要C . 优势需要D . 归属与爱的需要21.最早提出社会趋同论的是( )A . 普雷比什B . 丁伯根C . 弗兰克22.一位大学讲师到企业任工程师,这种流动为( )A . 向上流动B .水平流动C .代际流动D .垂直流动23.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 )A . 充分就业B .失业 C .显性失业 D .隐性失业24.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 库利B . 林顿C . 托马斯D . 米德25.从人性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 理论的是( )A . 泰罗B . 麦格雷戈C . 梅奥D . 法约尔26.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主干家庭B . 联合家庭C . 核心家庭D . 其他家庭27.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进行教化的过程称为( )A . 再社会化B . 继续社会化C . 逆向社会化28.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 )A . 理想角色B . 实际角色C . 角色意识D . 角色扮演29.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重要特征是( )A . 规模小B .存在长久C .靠严格的制度维持 D .人际关系亲密30.社会保险是( )A . 社会救助B . 社会福利C . 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多选题:(共5题 每题3分) 1.集体行为的特征( )A . 非组织性B . 破坏性C . 突发性D . 反常性2.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分为( )A . 一般社会关系B . 业缘关系C . 地缘关系D . 血缘关系3.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A . 传授生活技能B . 教导社会规范C . 指点生活目标D . 提供角色人选4.人际关系影响因素()A.双方距离的远近 B.态度的类似C.交往的频率D.双方需求的互补5.马克思认为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经历()阶段。

A.生存B.享受C.发展 D.生理多选题:(共5题每题3分)1.与初级社会群体相比,社会组织的特征有()A.成员关系亲密B.明确的行动目标 C.成员不可替代 D.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2.以下哪些是正式组织()A.学校B.同乡会C.朋友圈子D.工厂3.库利认为最重要的初级群体是()A.邻里B.同事C.儿童游戏群体D.家庭4.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A.概念系统B.规则系统C.组织系统D.设备系统5.派生的社会制度包括()A.经济制度B.宗教制度C.教育制度D.政治制度多选题:(共5题每题3分)1.解释贫穷问题的几种理论有()A.社会失范论B.贫穷文化论C.社会环境剥夺论D.贫穷的恶性循环论2.社会控制以控制所用规则形态不同可分为()A.外在控制B.正式控制C.内在控制D.非正式控制3.社会变迁的原始因素()A.社会生产力的变化B.文化交流与传播C.人口变动D.自然环境的变化4.二十世纪20-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重要的代表人物是( )A.吴文藻B.晏阳初C.梁漱溟D.马寅初5.社会保险包括()A.商业保险B.老年保险C.医疗保险D.伤残保险多选题:(共10题每题2分)1.库利认为最重要的初级群体是()A.邻里B.同事C.儿童游戏群体D.家庭2.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分为()A.一般社会关系B.业缘关系C.地缘关系D.血缘关系3.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A.一般社会关系B.初级社会关系C.次级社会关系D.血缘关系4.社会变迁的原始因素有()A.社会生产力的变化B.文化交流与传播C.人口变动D.自然环境的变化5.社会控制以控制力量的来源不同可分为() A.外在控制B.正式控制C.内在控制D.非正式控制6.社会组织的要素有()A.固定的目标B.权威的领导体系C.规范性的章程D.必要的物质基础7.派生的社会制度包括()A.经济制度B.宗教制度C.教育制度D.政治制度8.以下哪些是正式组织()A.学校B.同乡C.朋友圈子D.工厂9.二十世纪初产生的古典管理理论,其代表包括()A.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管理理论C.科层制理论D.行为科学管理理论10.人口问题的实质是( )与( )不相适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