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4: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夜晚的实验》一课,复习作者是如何写清楚斯帕拉捷的实验过程的。
学习深入观察。
2.能根据“看、想、做、思”的过程写清实验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会运用“有详有略,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3.学习运用“设问”、“引用”等写作手法写出实验的趣味。
4.学习围绕本次习作训练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评改。
二、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看、想、做、思”的过程写清实验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会运用“有详有略,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动手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根据“看、想、做、思”的过程写清实验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会运用“有详有略,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路,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的小雨细细密密的,带来了湿润的夏的气息,那么,你是否发现下雨前有什么特殊的天象呢?你又是否注意过,在你居住的院落里,正在忙碌的蚂蚁背后的故事?放学的路上,又是否欣赏到了美丽的夕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学习如何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学会观察(板书)。
二、回顾课文,梳理写法
1.《夜晚的实验》这篇课文,就非常好的告诉我们如何观察。
再次走进这个实验,回顾作者是如何观察,把实验过程写具体、有趣的。
(学生预设:先写斯帕拉捷看到的现象,产生疑问,接着写开始实验,最后写实验的原因和斯帕拉捷实验后的思考)
2.小结:作者采用“看——想——做——想”的过程,把斯帕拉捷是如何发现蝙蝠夜间飞行不靠眼睛的秘密写清楚的。
这样的过程用一个词语就是观察。
3. 为了把实验写得有趣,说说《夜晚的实验》语言特色。
(学情预设:多出运用设问、引用等使枯燥的实验富有情趣。
比如第三段,作者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写出了实验的原因。
再比如词语“瞎子”、“穿透”“超声波”等,这样引用,强调了指出特殊作用,语言形象有趣。
)
4.找找课文中表现斯帕拉捷观察思考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预设:凭什么、为什么、原来、猜想、弄清等词语写出了斯帕拉捷在不断地思考、研究,进行深入地观察。
同时也表现了他的探究精神。
)
5.小结:学会观察是写好实验的基础,有了细致的观察,再加上详略得当的写法,适当的运用引号、设问等手段,就会让你的文章具体、有趣起来。
接下来我们就学习写好自己的观察:一次有趣的实验(板书)
三、赏析例文,再理写法
1.课件出示例文《纸杯不燃的奥秘》,这是我们六年级的一位同学写的,请同学们自由读例文,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如何观察实验并把实验过程写具体写生动的?
盛水的纸杯不会被火点燃?书上这短短的一句话吸引了我和小伙伴原原的眼球。
既然是纸,哪有不着火的?“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我俩倒要来亲自验证一番。
家中不是有现成的纸杯和打火机吗,正好拿过来试试。
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将地点选在了水池边,开始“玩火”了。
我打开水龙头,灌了半杯水。
随后,我握住水杯的上沿,小心翼翼地按下打火机的开关,顿时,通红的火苗贪婪地舔上了杯底。
不过几秒钟,白白净净的杯底就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黑斑,并且迅速地蔓延,直至覆盖了整个底面。
我们两个脑袋紧紧地凑在一起,紧盯着杯子。
将近二十秒过去了,杯底变得焦黑一片,却一直没有燃起火苗,还真怪,难道今天火会向纸投降?我们又耐着性子等待了十几秒,还是“顽石不点头”——依然如故!
也许这种杯子是特制防燃的?要不再拿一个来试试!我又取出一只空纸杯,准备比较一下。
当原原的打火机火焰凑近它才几秒钟,杯底就像关公的脸一样红了!再过了两秒,一股火苗从杯底升起,燃烧产生的洞在迅速扩大,我们赶紧将它浸到水中,将火灭掉了。
加水的杯底烧了30秒还没有起火,而没加水的只几秒钟就燃起来了,事实证明了盛水的纸杯的确不会被火点燃!可是,这是为什么呢?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啊。
于是,我们开始查找资料,终于茅塞顿开了!原来每件可燃物都有自己的燃点,例如汽油、酒精、纸、木头等等。
当我们燃烧加了水的杯子时,火焰产生的热量从杯底迅速传到了杯中的水里,而水的液体流动性和良好的传热性能将打火机火焰所在处的热量迅速散开,这样,杯底的温度始终达不到纸的燃点,那就燃烧不起来,而没装水的纸杯里,只有传热性能不好的空气,打火机火焰燃烧点的热量散发不了,轻易就达到了纸的燃点时,当然就烧起来啦。
哦,我揭开了纸杯不燃的奥秘!动动手,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全班交流:
(1)交流观察过程。
(学生预设:看—想—做—想:小作者由书中的一句话产生疑问,动手第一次实验验证;由第一次实验现象又产生疑问,动手做第二次实验;由两次实验对比产生疑问,探究科学依据。
)
(2)交流小作者是如何把实验过程写得生动有趣的。
(学生预设:开头用疑问句和反问句交代清楚实验原因,接着引用俗语增加文章趣味性,比如“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玩火”、“顽石不点头”)
(3)文中还有很多表现小作者观察思考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预设:既然、验证、试试、难道、为什么、茅塞顿开等词语写出了小作者主动探究的精神)
3. 总结:睁大探索的眼睛,运用灵巧的双手,我们就能在实验中发现奥秘,增长知识。
写这类作文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观察实验过程,并恰当地运用学过的写作方法把实验过程叙述得具体而有趣,同时应围绕中心,做好详略得当的安排。
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合作练笔,运用写法
1.回忆《夜晚的实验》和《纸杯不燃的奥秘》,梳理写作思路,确定习作内容。
2.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习作。
(1)确定要写的实验。
不管是科学课上的实验还是自己设计的实验,不论是成功的实验还是失败的实验,只要你印象深刻,观察仔细,都可以写。
(2)说说要写的实验,重点把观察实验的原因、过程、结果等说清楚,结合板书,确定写作顺序。
(3)小组明确分工,1人写实验原因和准备;2人写实验经过,(1人祥写,1人略写);1人写实验结果或启示。
(4)温馨提示:别忘了恰当运用我们本节课学到的思路和方法。
3.学生进行写作。
教师巡视提供帮助。
(学生写作时,教师可以在教室巡视,了解学生写作情况,为“二次指导”搜集反馈信息,也可对确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
五、作业
完成习作,修改习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习作,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何其芳先生说:“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熟悉的贾岛“推敲”的故事在文学史上传为佳话,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下面,我们就来修改自己的文章。
1.根据教师的巡视观察,请一组同学到台前读合作完成的作文。
2.示范修改,学习方法。
实物投影展示由小组内的四位同学共同完成的习作,由作者来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1)回忆本篇习作的重点是什么?(1.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写出趣味;2.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2)针对习作重点,看看这个小组的同学做到第一点了吗?如果你觉得实验过程还不够清楚明白,请给她提出修改意见;他们有没有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呢?你觉得哪一段上还可以修改的更细致甚至更生动些呢?
3.参照大家的修改意见,将自己的习作完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并给文章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4.自我修改。
(1)请大家先快速浏览自己的习作,把刚才没写出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补上。
(2)学生出声朗读自己的习作,边读边修改字词句,做到文通字顺。
再将自己的习作朗读给同学听,同学在聆听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3)轻声读习作,注意是否做到了把实验的过程写具体、写生动,想想有没有需要补充完善的内容。
(4)再通读自己完成的部分,看是否书写认真、行款整齐,是否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有不恰当的,及时修改。
5.集体评议。
选取一名学生,鼓励他把习作读给大家听。
教师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教师适时点评。
6.同桌互改。
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再次修改同位的习作。
7.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针对刚才集体评议、同位互评,看一看,你还应该从哪些方面再次修改习作?学生自己修改。
然后小组内互评互改。
二、整理收获,誊抄作文
1.在这次写作中大家掌握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2.将习作誊写在作文本上。
依据学校写字“六不规则”,做到书写规范美观、行款整
齐,纸面整洁,有一定的速度。
板书设计
习作4
观察(看——想——做——思)
实验(起因——经过——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