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Back
游离于现代主义之外的现代主义大师
问题的提出
“普鲁斯特创作《似水年华》的十余年间,完 全禁闭在斗室中,与世隔绝。” “……这个新时代,由现代派成为主流的时 代,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达达主义运动和 超现实主义锣鼓喧天的呐喊声中开始的,也就 是说,正在普鲁斯特在他的病床上细读《似水 年华》最后一卷的校样之时,虽然他那时已经 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可是还勉强工作。”
续-问题的提出
“不用说,普鲁斯特不可能受超现实主义以及 后来的五花八门的所谓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可 是现代派文学,不但二三十年代的现代派,就 连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五六十年代的现代派 作家,不时地提到《似水年华》及其作者,好 像他们不能不承认《似水年华》给予他们艺术 革新的启发。”
疑问一
普鲁斯特与其他现代主义文学似乎存在着 某种差异。
普鲁斯特与《追忆似水年华》
A la recherche du temhs perdu ——M.Proust
作家作品——马塞尔·普鲁斯特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
法国小说家、评论家,法国意识 流小说的代表作家,出生在巴黎富 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学毕业后入 巴黎大学文理学院法律系,听过柏 格森的哲学课,深受影响。不久, 开始涉足上流社会,出入文艺 沙龙,与文学艺术界的名流广泛接触,成为一个 举止温文尔雅的时髦青年。1892年,与亨利·巴 比塞等青年合办《宴会》杂志,1895年获得学 士学位后在一家图书馆任职。但普鲁斯特为了可 以全力投入创作,在1900年正式辞职。
Back
作家作品——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逝水年华》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文学创作 上的新观念和新技巧,小说以追忆的手段,借助超越时空 概念的潜在意识,不时交叉的重现已经逝去的岁月,从中 抒发对故人、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普鲁斯 特的这种写作技巧,不仅对当时小说写作的传统模式是一 种突破,而且对日后形形色色的新小说流派的出现,也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节选:
Back
作家作品——马塞尔·普鲁斯特
1895年9月起,普鲁斯特开始撰写第一部三卷集小说《让·桑特依》, 描写主人公让·桑特依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写了主人公敏感的个性, 对母亲的挚爱,同学间的友情,社会交往和恋爱经历,以及上流社会形 形色色的人物。但作品并没有写完,直到作者死后才由别人整理修改完 成。该小说堪称是普鲁斯特的不朽名著《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一个版本, 其中的内容和《追忆似水年华》大致吻合,很多情节甚至原封不动地写 入了《追忆似水年华》。从1909年起普鲁斯特开始创作他的不朽名篇 《追忆似水年华》,并于1913年完成其中的三部《在斯万家那边》、 《在少女们身旁》和《盖尔芒特家那边》。1918年作品《在少女们身 旁》于新法兰西杂志社问世,1919年底该书获龚古尔文学奖。1920年 至1922年间,第三部《盖尔芒特家那边》和第四部《索多姆和戈摩尔》 出版。1923年,第五部《女囚》出版。1925年,第六部《女逃亡者》 发表。1927年,第七部《重现的时光》正式出版,至此,长篇巨著 《追忆似水年华》全部出齐。1922年11月18日,普鲁斯特因肺炎引发 了败血症,溘然长逝。普鲁斯特是法国小说领域内传统派向现代派过渡 的一座桥梁,他以艰苦卓绝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为意识流小说的繁 荣和兴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真的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什么?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差异?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一般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中 叶的一种文学思潮或流派。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有时候,蜡烛才灭,我的眼皮儿随 即合上,都来不及咕哝一句:“我要睡着了。”半小时之后,我才想到应该睡觉; 这一想,我反倒清醒过来。我打算把自以为还捏在手里的书放好,吹灭灯火。睡着 的那会儿,我一直在思考刚才读的那本书,只是思路有点特别;我总觉得书里说的 事儿,什么教堂呀,四重奏呀,弗朗索瓦一世和查理五世争强斗胜呀,全都同我直 接有关。这种念头直到我醒来之后还延续了好几秒钟;它倒与我的理性不很相悖, 只是象眼罩似的蒙住我的眼睛,使我一时觉察不到烛火早已熄灭……
Back
作家作品——马塞尔·普鲁斯特
Back
作家作品——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是普鲁斯特最著名的长篇巨著,也是普鲁斯 特最具艺术成就的一部作品。小说带有自传性质,它以主人公马 赛尔怀念和追忆逝去的青春年华为主线,展现了一幅19世纪末20 世纪初法国上层社会的图景,通过点点滴滴的生活画面的展现, 揭示出了马赛尔悲喜交加的心路历程。这部小说长达三千余页, 约二百万字,共分七部分,分别是《在斯万家那边》、《在少女 们身旁》、《盖尔芒特家那边》、《索多姆和戈摩尔》、《女 囚》、《女逃亡者》和《重现的时光》。在小说中,主人公以第 一人称的方式追叙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涉及自己的亲友、法 国贵族阶级和新兴资产者、艺术家等一大批人以及许多人的恋爱 史。《追忆似水年华》的对象和主题就是“自我”,作者关心的 不是物,而是人;不是外部世界,而是内心世界。普鲁斯特深刻 的分析主人公意识中最微小的感受,捕捉思想上最细微的波动, 借助潜意识、梦幻和想象,交叉地重现逝去的岁月,抒发对故人 和往事的无限怀念。
Back
作家作品——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事实上,自我意识,时间理念和爱情心理都是 《追忆似水年华》的真实主题,《追忆似水年华》整 部小说是构筑在回个突出特点就在于没有主 要故事和紧凑的情节,这无疑是对西方传统小说的一 大突破,预示着法国文学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个 以现代派文学为主流的新时代,肇始于20世纪20年 代初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兴起,而《追忆似水年 华》给予现代派文学以艺术革新的启发。因此,人们 常把普鲁斯特、乔伊斯和卡夫卡并称为现代主义文学 的三大奠基人,并把《追忆似水年华》视为意识流小 说的开山之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