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OHSAS 18001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ssessment Series簡介1 範圍本職業安全衛生評鑒系列規範規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的要求,使組織能夠控制其職業安全衛生風險並改善其績效。
它本身並沒有陳述特定的職業安全衛生績效準則,亦沒有針對設計一個管理系統描述詳細的規範。
本規範適用於任何期望做到下列事項的組織:a)建立一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以消除或降低員工及其它利害相關者可能暴露於組織活動相關之職業安全衛生風險;b)實施、維持及改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c)確保其符合本身宣告之職業安全衛生政策;d)向外部展現其符合性;e)尋求由外部組織對本身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給予驗證/登錄;或f)由本身進行符合此規範之自行評定與宣告。
本規範的所有要求事項可納入任何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中。
實際應用的程度將依組織的職業安全衛生政策、活動本質以及作業的風險及複雜性等因素來決定。
本規範旨在陳述職業安全衛生,而非産品及服務的安全。
2 參考資料參考目錄中列有提供資訊或指導綱要之其他資料。
建議查閱此資料的最新版本。
下列資料需特別加以參考:OHSAS18002:1999,實施OHSAS18001之指導綱要BS8800:1996,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指導要點3 名詞與定義3.1 意外事件(accident)引起死亡、疾病、受傷、損害或其他損失之不想要事件。
3.2稽核一種系統性的檢驗,用以決定是否活動及相關結果符合已規劃的安排及是否這些安排有效地實施及適於達成組織的政策與目標(見3.9)。
3.3持續改善遵循組織的職業安全衛生政策,增進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的過程,達成整體職業安全衛生績效的改進。
備考此過程不需要同時在所有活動區域中進行。
3.4危害導致人員受傷或疾病、財産損失、工作場所環境損害或上述各項組合之潛在傷害的來源或狀況。
3.5危害鑒別認知一個危害(見3.4)的存在及定義其特性之過程。
3.6事故(incident)引起一個意外事件或可能導致一個意外事件之事件。
備考無疾病、受傷、損害或其他損失發生之事故,亦稱爲“虛驚事件”。
“事故”包括“虛驚事件”。
3.7利害相關者對組織之職業安全衛生績效關切或受其影響的個人或團體。
3.8不符合任何偏離工作標準、實務、程式、規定、管理系統績效等,而可能直接或間接導致受傷或疾病、財産損失、損害工作場所環境或上述各項之組合。
3.9目標組織設定本身欲達成之目的,即職業安全衛生績效。
備考在實際可行時,目標應予以量化。
3.10職業安全衛生在工作場所中影響員工、臨時性工作人員、承包商、訪客及其它人員福祉的狀況及因素。
3.1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整體管理系統的一部份,以促進組織相關業務之職業安全衛生風險的管理。
包括發展、實施、達成、審查及維持職業安全衛生政策之組織架構、規劃活動、責任、實務、程式、過程及資源。
3.12組織有自身功能與行政管理之公有或民營、獨立或合股的公司、法人、行號、企業、機構或社團,或上述各項之一部份或組合謂之。
備考有一個以上營運單位之組織,其單一營運單位也可定義爲一個組織。
3.13績效依據組織的職業安全衛生政策及目標,關於組織安全衛生風險控制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可量測結果。
備考績效量測包括職業安全衛生活動及結果的量測。
3.14風險一個特定危害事件發生之可能性及後果的組合。
3.15風險評估評估風險的大小及決定該風險是否爲可忍受的全部過程。
3.16安全免除不可接受之危害風險。
(ISO/IEC Guide2)3.17可忍受風險組織顧慮其法律責任與其自身之職業安全衛生政策,而降低其風險至能忍受的程度。
4.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要求: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範,包括18個條款,除“4.1總要求”外,其餘17個條款構成了對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完整要求,通常也被稱為17個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要素,它們嚴格規範了各類組織實施、建立和保持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所應遵循的原則與基本要求,是各類組織獲得認證的必要條件,也是審核員進行審核的基本依據。
理解要點:這一條款是關於建立和保持職業健康管理體系的總體要求。
職業健康管理體系是一件工具,可幫助組織實現和系統地控制自己設定的職業健康績效目標,並通過職業健康管理體系所提供的結構化運行機制使組織的職業健康績效持續改進。
“建立”是組織從決定按職業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範要求建立體系開始,到形成體系的過程,包括體系的策劃、目標的設定和體系文件的編寫,單位機構的配置和人員、資源的安排等“保持”是體系按規定的要求運行,並在運行過程中實施、實現組織職業安全健康方針,並通過審核、評審等方法改進提高;也包括在新情況出現時的調整修訂,及必要的支持活動等。
這一條款不僅要求職業健康管理體系的建立應滿足17個要素要求,同時強調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建立之後應繼續按17個要素要求進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
理解要點:職業安全健康方針是組織建立與運行體系所應圍繞的核心,它規定了組織在職業安全健康方面的發展方向和行動綱領,並通過將其要求在體系諸要素中具體化和落實,從而控制各類職業安全健康風險,並實現績效的持續改進。
因此職業安全健康方針應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在方針內容上應:a)闡明組織整體職業安全健康目標.b)適合于組織職業安全健康風險的性質和規模,以確保其對具體化目標的指導作用。
c)包括對持續改進和事故預防、保護員工安全健康的承諾。
持續改進是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靈魂,是組織建立有效科學管理機制的標誌;而防止事故的發生和保護員工安全健康則是建立與實施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根本目的。
d)包括至少遵守現行適用的職業安全健康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承諾。
組織遵守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是滿足和運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規範最基本的要求。
2)在方針管理上應:a)經最高管理者批准。
最高管理者是組織中負有執行職責的個人或集體,具有組織的決策權,也是組織獨立職能與行政管理能力的實際體現。
方針經最高管理者批准,有利于將職業安全健康管理納入全面管理中,實現組織生產、經營、環境與安全衛生目標的統一。
b)確保與員工及其代表進行協商。
員工及其代表參與方針的制定是員工的基本權益,而且員工的參與和承諾對職業安全健康工作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員工必須認識到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對其資深作業環境的影響,並鼓勵其主動投身于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所有要素的活動。
c)文件化,付諸實施,予以保持。
文件化是使職業安全健康方針有效的手段,實施與保持是確保方針實現的途徑和方法。
d)傳達到全體員工。
組織應就職業安全健康方針與員工進行明確的交流,從而有助于對體系的了解。
e)可為相關方所獲取。
f)定期評審,以適應組織不斷變化的內外部條件和要求,確保體系的持續適用性。
如華碩集團的環安方針:1.遵行環保及安全衛生法令。
2.珍惜自然資源。
3.持續改善及污染預防。
4.控制安全衛生風險。
5.全員參與。
6.實現生產之產品,不含有環境上禁止使用之物質。
理解要點: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是建立和有效運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基礎。
本要素可分解為以下几個方面:1)建立並保持程序,以有效地開展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實施必要的風險控制措施。
2)所建立和保持的程序,無論是在危害辨識和風險評價方面,還是在風險控制的策劃方面,均應具備充分性。
即程序必須覆蓋組織的常規和非常規的活動、必須覆蓋所有進入作業場所人員的活動、必須覆蓋作業場所內的所有設施。
組織在考慮風險因素時,應包括風險因素的三種狀態(正常、異常和緊急)、三個時態(過去、現在和將來)和各種類型。
3)所採取得危害辨識與風險評價的方法應合理。
即該方法應對組織的範圍、性質和時限具有預防性(主動的)而非反應性(被動的);應能提供風險的分級以便于對控制措施的策劃;應與組織的運行經驗和風險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適應以確保危害辨識與風險評價工作的適用性;應能為具體控制措施與方法的決策(如確定設備要求、明確培訓需求和建立運行控制)提供必要信息;應能為如何監測各類控制活動的效果提供信息服務(如監測的指標、頻次、方法等),從而實現監督各類控制措施能夠不斷有效、及時地開展。
4)應將風險評價的結果以適當的形式形成文件,並確保風險控制計劃的主要目的圍繞于其他表面與組織效益相關的方面。
5)應定期或及時地對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措施的效果進行評價,並根據組織內外部條件的變化而不斷更新危害辨識和風險評價的信息。
如組織的生產活動採用了新工藝、新方法或新物質時;當組織的生產經營範圍、作業區域有所改變時;當職業安全健康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發生變化時。
理解要點:1)建立並保持程序,以獲取和識別與組織有關的法律、法規與其他職業安全健康要求。
程序中應規定用人單位獲取的內容、途徑、頻次、識別的依據,並形成適用法律法規的清單。
2)保持需要遵守法律、法規與其他職業安全健康要求的信息為最新。
3)與相關人員和其他相關方充分交流應遵守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的信息。
規範中所說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國家、地方政府或相關部門頒布的與職業安全衛生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範、條例、制度等。
理解要點﹔1)針對組織內部相關職能和層次,建立並保持文件化的目標。
目標是有層次的,是一個逐漸細化、分解的過程,同時,根據組織的規模、目標的複雜性和時間性,可能將目標分解為獨立的指標,各不同層次的指標和目標之間應有明確的聯繫。
2)各層次的目標應儘可能量化,以確保目標實現情況的可監測性。
3)在建立和評審目標時,應綜合考慮下述各種因素,以確保所確立目標的合理性、針對性、可行性和符合性:a)考慮法律和其他要求、自身的職業安全衛生風險、相關方的觀點,以確保目標的合理性;b)考慮可選技術方案、財務、運行和經營要求,以確保目標的可實現性何時間性。
4)目標應與方針中的要求相符合,並應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從而充分體現對持續改進的承諾。
理解要點﹔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方案的內容應包括各相關職能與層次實現其所對應目標的指責與權限。
2)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方案的內容應包括實現目標的方法,即應確定所需實施的不同作業任務,以及完成不同作業任務的指責與權限。
3)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方案的內容應包括實現每個作業任務的時間表,並對每個作業任務提供資源配置(如財務、人力、設備、後勤等)4)以定期評審管理方案,並隨組織的活動、產品、服務或運行條件的變化及時修訂管理方案。
理解要點:1)以文件化的形式規定對組織的活動、設施和過程的職業健康風險有一定影響的從事管理、執行和驗證的工作人員的職責和權限,包括明確不同職能界面間的聯繫。
2)明確最高管理者的職責:a)承擔職業安全衛生的最終責任;b)確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代表;c)確定組織的職業安全衛生方針;d)提供足以實施職業安全衛生方案和活動以及包括績效測量和監測工作的人力、專項技能與技術、財力資源;e)主持體系的管理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