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咬文嚼字》公布2018十大流行语,“锦鲤”“店小二”“巨婴”“教科书式”均是其中之一,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锦鲤,本是一种高档观赏鱼,极富观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现已经成为“好运”的象征。
随着热度增长,“锦鲤”开始泛指在小概率事件中运气极佳的人。
B. 店小二,原指旧时茶馆、酒肆、旅店等处负责接待顾客的伙计。
当下,“店小二”便逐渐演化出新义,指推进经济发展、为当地经济繁荣作出贡献的小微企业和小老板。
C. 巨婴,本是指体形巨大的婴儿。
近年来,人们用“巨婴”指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
这类人以自我为中心,一旦出现超乎自己预期的情况,就会情绪失控,产生过激的非理性行为,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D. “教科书式”是人们用它来指“规范的”“典范的”“经典的”“示范的”“完美的”等,形容某事做得非常标准、规范,如“教科书式表演”“教科书式避险”“教科书式设计”等等。
【答案】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流行语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分析评选《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基于的社会学价值原则所蕴含的道理,属于体现类型题。
B、错误;店小二,原指旧时茶馆、酒肆、旅店等处负责接待顾客的伙计。
当下,店小二”便逐渐演化出新义,指推进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周到服务的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流行语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对一些流行语做一些理解和积累是做题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2.下列对汉字“宁”的书法字体鉴赏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颜真卿的“宁”字是楷书,横画细竖画粗,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
B. 《曹全碑》中的“宁”字是隶书,笔画正行,字体扁平匀称,奔放豪逸。
C. 王羲之的“宁”字是行书,笔画遒劲稳健,整体上刚健娟秀、朴素精巧。
D. 张旭的“宁”字是草书,笔画连绵不断,跌宕起伏,奔突游走,如龙蛇飞动。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中,奔放豪逸是奔放洒脱的意思。
但“笔画正行,字体扁平匀称”,更多是方圆相济,轻重有致,“奔放豪逸”这个鉴赏便不符合。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素质能力及文化素养。
考生在平时要积累相关的知识,对有关书法的名家、书法字体特征、代表人物、作品等都应有一定的了解。
3.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儿子想踢足球,张华要他学钢琴,几番争执后,张华摇摇头说:“这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啊!”B. 人难免会遭受挫折,用刘桢的诗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来激励人们,面对逆境,志向坚贞,顽强不屈,是恰当不过了。
C. 杭州西湖风景天下闻名。
在“曲院风荷”,我们吟诵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柳浪闻莺”,我们看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情景。
D.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要植根于历史与现实,坚定对自身发展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答案】 A【解析】【分析】A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指不要因为失去而伤心,要珍惜得到的东西,前后内容不对应。
故选A。
故答案为: A.【点评】大家在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4.下列关于戏剧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B. 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时间和空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C. 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其性格。
D. 按照作品类型划分,戏剧可以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情节剧、哲理剧、寓言剧、童话剧等。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这句话分类标准混乱,戏剧按容量大小,戏剧文学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诗剧、舞剧、戏曲等;按题材,可分为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科学幻想剧等。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 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
我们学过他的《饮酒》《小石潭记》《归园田居》。
C. 泰戈尔,希腊作家、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D. 孔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墨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 A【解析】【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A表述正确;B项《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不是陶渊明;C项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D项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答题时应注意,把选项的说法和自己掌握的作家作品、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逐项比照,字斟句酌辨析正误。
6.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们读过许多描写人间至情的文章《背影》《再塑生命的人》《爸爸的花落了》《秋天的怀念》。
都主要表达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真情。
B. 成语“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C. 《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结义”,兄弟情深;黄盖上演“苦肉计”,忠义无双。
D. 雨果、莫泊桑、罗曼·罗兰都是法国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有《巴黎圣母院》《羊脂球》《名人传》。
【答案】A【解析】【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A项表述有误,《再塑生命的人》是表现师生之间的真情。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可利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如对比,结合图画等。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敬业与乐业》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先生的作品。
B. 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C. 巴特农神庙是古埃及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彰显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
D. 毕淑敏是内科医生,也是著名作家。
著有小说《红处方》。
【答案】 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
C项中的“巴特农神庙”不是“古埃及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而是“古希腊雅典卫城”。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掌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做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多背多记,文史不分家,历史知识也要精通,才能把语文学好。
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
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最高水平的标志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C. 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D.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最高水平的标志是长篇小说《红楼梦》。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基本的文化常识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9.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游记》中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他们本来是太上老君看守炼丹炉的童子,被观音借去下界为妖,来考验唐僧取经决心。
B. 《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后,寨主“托塔天王”晁盖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
C.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由第二十五步兵师和巴什基尔骑兵旅组成的一支部队奉命渡过第聂伯河,并在伊尔沙车站附近切断基辅到科罗斯坚的铁路线,舍佩托夫卡共青团组织的一个团员米什卡·列夫丘科夫在这次渡河时牺牲了,谢廖沙是四天以后才知道的。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表述错误,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的是王伦。
故答案为:B【点评】名著知识要识记,并对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情节要熟知。
1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刘向整理编辑的《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左丘明的《左传》则是纪传体史书,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 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其中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出自契诃夫的《变色龙》。
C. 古诗词的意象内涵非常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则有高洁之意。
D.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其最关键的要素就是矛盾冲突。
【答案】 A【解析】【分析】A项有误,《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左传春秋《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传说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所做,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的便是春秋时代的大事。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11.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A.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童关路。
B.风烟俱净,共色天山。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E.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F.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①急湍甚箭,。
(吴均《与朱元思书》)②东风不与周郎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