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肿瘤 ppt课件
PPT课件
4
临床表现
大多数有睾丸体积增大,可扣及包块,包块质地较硬,常无触痛, 表面光滑,透光试验阴性。 睾丸检查时要用双手触诊,先检查正常一侧,再检查患侧,以便 对照两侧的大小、形状和质地。如阴囊空虚,则需注意腹股沟及 下腹部有无包块存在。 一般睾丸实性包块绝大部分为恶性,良性病变可为囊性、质软等, 可与恶性肿瘤初步鉴别。睾丸肿大、质地坚硬但表面尚光滑的常 为精原细胞瘤,如睾丸内有数个增大结节的 ,多为胚胎癌或畸胎 瘤。腹股沟、腋下及锁骨上区浅表淋巴结应检查有无肿大,对术 前分期分级有重要指导意义。部分睾丸肿瘤患者常伴有睾丸鞘膜 积液,因此对鞘膜积液诊疗时,要考虑睾丸肿瘤可能。
PPT课件
13
治疗
近年来,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其与传统腹膜 后淋巴结清扫术相比,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美容 效果好等优点。其不足之处为其学习曲线较长,对手术 器械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但因其优势明显,腹腔镜下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甚至机器人手术必将成为未来腹膜 后淋巴结清扫术的方向。
睾丸精原细胞瘤:肿瘤细胞大小一致, 圆形多边形,胞浆透明,核仁明显。
PPT课件 7
分类
2、纯胚胎癌在临床上极为少见,但在生殖细胞瘤中其发 病率仅次于精原细胞瘤。然而,超过80%的混合性生殖细 胞瘤中含有胚胎癌成分。单纯胚胎癌的发病高峰期在25岁 至35岁之间,比精原细胞瘤的发病年龄段提前大约10年。 胚胎癌在50岁之后极少发生,更不会出现在婴幼儿期。大 多数患者以无痛性睾丸肿块就诊,大约2/3的患者在就诊 时就已经出现了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或远处转移。
PPT课件 5
分类
组织学分类 一、原发性肿瘤 (一)生殖细胞肿瘤: (1)精原细胞瘤: 典型精原细胞瘤;间变型精原细胞瘤;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 (2)非精原细胞瘤: 胚胎瘤;畸胎瘤(成熟型,未成熟型,恶性);绒毛膜上皮癌;卵黄囊瘤 (内胚窦肿瘤;胚胎性肿瘤)。 (二)非生殖细胞肿瘤; (1)性腺基质肿瘤:间质细胞瘤;支持细胞瘤。 (2)性腺胚细胞瘤 (3)其他类型肿瘤:睾丸网腺癌,间质性肿瘤,类癌等。 二、继发性肿瘤 网状内皮肿瘤;转移性肿瘤 三、睾丸旁肿瘤 腺瘤样肿瘤;附睾囊腺瘤;间皮瘤等。
PPT课件
8
分类
3、卵黄囊瘤是不同于胚胎卵黄囊、尿膜和胚胎外卵黄囊 的一种生殖细胞瘤。卵黄囊瘤是婴幼儿期最为常见的睾丸 肿瘤,约占青春期前睾丸肿瘤的50%以上。小儿卵黄囊瘤 患者常只含纯卵黄囊瘤成分,但是在成人患者中极为少见, 其通常含有其他生殖细胞瘤成分,大约40%成人混合生殖 细胞瘤患者中发现卵黄囊瘤成分。常以无痛性睾丸快速肿 大为主要症状。95%--100%的卵黄囊瘤患者外周血AFP浓度 会升高。
PPT课件
12
治疗
同时,当睾丸切除后病理切片如报告为非精原细胞瘤 (绒毛膜癌例外),推荐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而对于转 移灶体积过于大的患者,可先行放疗或化疗,并于肿块 缩小后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而对于精原细胞瘤,如 其存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者,且对其放疗、化疗效果不 佳,亦可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PPT课件
3
临床表现
多数睾丸肿瘤无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因无意中发现睾丸肿大, 或者两侧睾丸不对称而就医。 肿大的睾丸常常不伴有疼痛,伴下坠感,极个别患者睾丸进行 性肿大而出现疼痛,并向腹股沟区放射,此时多考虑为急性肿 瘤内出血或梗死,或者并发急性附睾炎而出现局部红肿和疼痛, 因为症状不典型,约1/4患者在出现症状后5--6个月方得到诊 治。因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给肿瘤转移播散有机可乘。 部分隐睾未行下降固定术的患者可出现腹股沟区或腹腔肿物, 可伴有胀痛,隐睾恶变。
PPT课件
9
分类
4、纯线毛膜癌极为罕见,在所有睾丸肿瘤中所占比例不 到1%,但是在8%的混合生殖细胞瘤患者中能发现该成分。 该病常发生于20至30岁青壮年。绝大部分患者出现咯血、 胃肠道出血及神经系统等远处转移症状,由于睾丸生化中 心的退化,大多数患者睾丸大小正常,甚至减小。部分患 者会出现男性女乳症和甲亢等内分泌混乱症状。
PPT课件
11
治疗
睾丸根治手术一方面可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和临床分期, 同时可有效地控制肿瘤局部进展,对于局限于睾丸内的 各类睾丸癌有治愈作用。并且,由于部分睾丸肿瘤侵犯 皮肤和淋巴管,经腹股沟切口的睾丸切除术效果明显好 于经阴囊切口的手术入径。对于年轻患者,可以于根治 性切除术后植入睾丸假体。当前,尽管有很多有关保留 生育的能力的部分切除术的研究,但是在当前医疗环境 下,对于此类患者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是最为推荐的。
PPT课件
10
分类
5、畸胎瘤可见于儿童和成人患者,但是成人和儿童畸胎 瘤的生物学形态完全不同。在成人患者中,纯畸胎瘤并不 常见,占所有生殖细胞瘤的2%--3%,但是50%混合生殖细 胞瘤中能找到畸胎瘤成分。相反,几乎所有儿童患者都是 纯畸胎瘤。其青春期前的发病高峰期在0-4岁,中位年龄 为20个月。常以无痛性睾丸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部分成 年患者以远处转移症状就诊。
PPT课件
2
流行病学
尽管一个多世纪以来,睾丸肿瘤的发病率一直在较低的水平, 呈现略微增长的趋势,且其5年生存率也有较大的改善。 国外学者有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睾丸肿瘤的5年生存率已由 1977-1975年的 83% 提高到了1996-2004年的 96% ,但由于 睾丸肿瘤好发于青年男子(精原细胞瘤发病年龄稍晚,约为40 岁),且治疗过程中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不仅有引起肠麻 痹、淋巴瘘、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可能,对患者的生育功能、 心理等生存质量造成了很课件
1
流行病学
睾丸肿瘤常见于青壮年男性,占男性肿瘤的 1.0%---1.5 %。 占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 5.0 %。虽然其发病率较低,但是 绝大部分为恶性实体肿瘤。 在睾丸恶性肿瘤中生殖细胞瘤约占90%。进入青春期后生殖 细胞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20岁至40岁为发病高峰期,发 病中位年龄约为36岁。
PPT课件 6
分类
1、精原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约占50%, 其发病高峰期为34岁至45岁之间。精原细胞瘤在青春期 之前极少发生。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典型的无痛睾丸增大, 男性女乳症和不孕症是罕见的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 转移病灶。只有不到10%的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累及到 精索和附睾,双侧睾丸同时发生精原细胞瘤的概率只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