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学说课稿审批稿

中药学说课稿审批稿

中药学说课稿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中药学》说课稿
一、课程定位
《中药学》是关于中药理论和中药基本知识(中药知识和用药知识)的课程。

是中医理法方药治疗体系中治的工具,是中医辨证施治的落脚点,该课程以中药理论和中药功效应用为核心,是中医安全、有效用药的基础,也是沟通中医、中药专业的桥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基本知识,达到运用中医药理论认识中药、指导用药的基本要求,为学好《方剂学》及中医临床课程奠定专业基础。

对于中医临床、针推专业学生,它是安全有效使用中药的必备知识。

二、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用重点中药130种左右,熟悉常用中药90种左右,了解常用中药100种左右;要求明确分类,炮制、药性特点、功效、主治、特殊意义配伍等知识。

对常用药物饮片能够准确辨认。

三、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中医院进行合作,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

教学内容主要有四大部分:基础知识、综合应用项目、拓展知识。

各部分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独立。

每一部分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实训以任务导向教学为主(教、学、做);同时尽量增加医院药剂室的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医院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


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等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四、教学资源
1.师资与实训条件(见表)
注:*为兼职教师,☆为双师素质
2.教材及参考教材
选用教材《中药学》.杨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版对本教材中的内容按针推专业岗位实际需求进行分解,把基础部分定为必修内容;部分前沿、交叉学科内容定为拓展部分,供教师选教、学生选学、自学所用。

3.配套资源的提供网络增值服务
4.教学参考书
(1)《中药学》,高学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中药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崔福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中药学》,张强,武凤兰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4)《现代中药学理论与实践》,罗杰英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5)《现代中药学》,平其能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6)《现代药物制剂技术》,邓树海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7)《药物剂型和给药体系》,Ansel HC.(江志强译);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8)《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等药学类核心期刊
(9)网络资源Pubmed、Elsevier-ScienceDirect OnLine、Springer link、中国期刊网、维普、万方中文数据库。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5教学媒体
借鉴高等医学院校(河南中医)已有相关课件及中医药网站。

五、教学内容
六、教学方法
1.案例引导教学(主要运用于理论教学)
在中药学的部分章节采用以案例分析为引导的课堂教学,学生应用中药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对某一经典方剂在辨证论治中的遣药特色的理解、思考和分析,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运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移。

教师备选一些经典个案,帮助学生在中药学学习中形成一些基本的科学思维方式。

如银翘散(VC银翘片),通过让学生分析讨论其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现场观摩教学法(饮片辨识、称量、炮制)
现场教学法的使用目的在于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如,在讲解述解表药时,教师将学生带到中药饮片陈列室,将学生分组,进行现场分析讲解,直观的教学使学生对中药的鉴别使用,功效特点、使用注意事等很快地理解并掌握。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

3.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中药应用与成药指导、初步组方能力)
以具体中药的实际应用项目引领实践教学,每个项目都是多个任务的结合体。

每个应用项目由多个岗位的工作任务组成,每个项目都按规范的流程进行,通过项目的实施让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应用能力。

4.岗位角色扮演
在课程的实训项目的设置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项目,设置完成该项目的一系列岗位,让学生轮流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素质技能的锻炼。

5.质疑式教学法
教师在授课中,通过引导学生找疑点、难点、关键点等方式,培养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通过反思质疑、讨论质疑、实验现象、结果质疑等方式,从为什么引导出怎么做,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七、教学手段
1.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本着“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建立启发式、案例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物展示、观看影像、学生实习、实训相结合方式。

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

根据实践性教学要求,针对学生入学成绩偏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现状,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实践性。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互动,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兴趣。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1)设置职业情景,增强学生职业意识。

教师尽量把专业课教学放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实施,营造一种职业氛围,使学生能更形
象、具体地理解各项技能的具体要求,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同步提高的目的。

(2)素质教育与课程内容相互渗透、相互柔和。

①养成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②养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③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更直观,学生更易理解,解难效果很好,信息量更大。

师生互动交流可及时发现教学中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活跃课堂气氛,教学相长。

七、课程考核与评价
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课堂讨论、实验与实验报告的书写、小论文、平时课内小练习和理论考试和实验单列考核等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态度进行综合考核,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应及时给予鼓励。

八、课程设计特色
首先,在教学中注重引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努力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重视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3)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4)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其次,大胆尝试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推动讲授式、讨论式、启发式、计划内自学与授课结合、围绕临床用药实际问题开放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开展。

例如在课堂上增加了学生自学自讲、讨论中医药热点事件等教学环节,使理论教学形式多样,学生主动性强,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此外,加强与医院的合作,组织学生到本校药学综合实训中心、药厂、医院药剂室等进行现场教学、观摩,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互印证的深刻印象。

通过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改革,本课程教学效果获得较高评价,学生们的综合应用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为以后的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课程建设展望
1.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临床实践,提升业务水平。

2.教材改革编写学生自学指导教材
3.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