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区刘集镇李庄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调研报告
铜山区刘集镇李庄小学辛贵军
一、调查目的: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现阶段的“学讲计划”实施,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管理中,管理者一方面要求教师和学生以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另一方面又以传统的管理模式来管理教师。
为了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全面了解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从中探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教育质量建设深化年,对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
二、调查方法:
在调查中,我们采取了实地考察、抽样调查,以及座谈、访问、问卷等方法。
四、调查过程:
自2014年11月18日开始,以刘凡瑞主任为组长的课题小组,深入中高年级进行调查,听取10位老师关于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的建议;查阅教学管理档案,发放并回收教师问卷10份、学生问卷50份;召开学生、教师座谈会2场次;个别访谈5人。
五、调查情况:
教学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与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兴衰成败。
调查发现,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有了可喜的变化:
一、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思想认识有了重大转变
1. 树立了教育教学是中心的自觉意识。
大部分教师认识到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学校必须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部署工作,各项工作安排有利于教学工作,学校的各项活动、各位教师都要服从并服务于教学工作这个中心,确保学校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2.树立了质量是生命的发展意识。
教师认识到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多数老师都增强了质量兴校的责任意识,能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设计和规划学校的各项工作,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3. 树立了全面协调发展的科学意识。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多数老师都端正了办学思想,转变了教育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承认个性差异,关爱“学困生”,注重因材施教,推动不同层次学生共同进步。
尤其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培养与提高。
二、在教学改革中强化教学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我校能严格执行省颁发的课程计划,科学制定课程实施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特别注意加强对体音美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2.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大多数老师能树立明确的目标意识,根据当前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形势,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目标。
3.狠抓教学常规落实。
扎实落实教学常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多数老师都能认真学习落实《铜山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常规》,切实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评等主要环节。
能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并落实学习常规,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4.突出抓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注意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夯实“学讲计划”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三、在教学管理中注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加强校本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都建立健全校本教科研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科研中的主力军作用,围绕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科研活动,积极推广教科研成果及成功经验,将教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师的实践行为,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加大师培力度,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
学校组织开展以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为重点内容的新一轮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注意加强班主任培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3.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师的共同发展。
大力开展校际间、学科间、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相互借鉴学习,引导教师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增强教师主动发展的意识。
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的班级管理,也存在极大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重教不重学,重行为管理,轻知识传递,重数量管理,轻质量管理。
受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等观念的影响,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着重教不重学的现象。
学校召开的会议关于教师的多,而关于学生的少;在教学检查方面,也是查教不查学,在方法指导上,注重教师教的方法,而忽视学生学的方法指导。
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与学的统一发展中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2、务实管理常抓不懈,务虚管理时有时无,管理效益不高,浪费严重。
老师有一种片面认识,认为老师就是把学校中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工作抓住搞好就万事大吉了。
对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常抓不懈,忙着建章立制,排课表,写计划,查教案,开会议,但忽视对学校教职员工教学思想等工作的管理。
有的老师对教学思想等工作的管理也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可见,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
当前,要特别强调和致力于: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转型要求,要求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
新一轮教学的改革是一个探索过程,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必须以校为本,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的目的。
教学研究要在学校取得合法地位,并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永恒动力,必须进行制度化建设。
2.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引导,建立激励创新的课堂教学管理机制。
因为教学内容、学生、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教学过程也必须随之而变。
在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引导方面,首先要在改革教法上下功夫,让新思想、新观念走进课堂,注重课堂的创新性。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者应把教师的教学反思纳入到教学常规管理中,采取每节课后反思,写好教学后记附于教案后,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同年级组交流,讨论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的方法,教师个人应写好学月总结,分析一个月来教学方法、学生能力培养上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有哪些突出问题等,制订
下个月的改进方案,提出自我奋斗的目标。
期末将每个教师的教学后记收集起来展示评比,对教学设计有创新、有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应予以表彰。
3.切实提高教学管理者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管理者的创新性管理意识。
教学管理者不仅应有教师职业的基本知识,还应具有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在深厚的知识功底的基础上提高能力。
为使教学管理科学化,适应开放的学校系统,教学管理者必须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以条件性知识为依托,增强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教学管理要紧密结合教学改革实际,重视研究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要深入进行比较研究,努力开展各种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效率与效益。
我校教学管理者应遵循科学发展观,在规范教育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教学管理研究,创新教学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