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一次考试质量分析
xx小学xx
一、基本情况
我所教学的三年级语文,此次考试:应考52人,参考52人。
及格30人,及格率77 %;最高分93分,最低分24分。
与本人预设相差甚远。
二、试卷分析
1、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实际,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试卷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较全面的检测,题量和难易程度适中,覆盖面广,灵活、开放。
2、本次考试注重基础。
非常注重夯实学生语文基础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和谐,重视对语文基础的考查。
如形近字的辨析;按课文内容填空等等。
3、适当的拓展。
本次考试除了课内阅读,还增设了课外阅读,考察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卷面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够扎实。
此次试卷测题,基本来源于课本,但学生作答效果却很差,有部分原因是没有好好复习时间,更主要是因为教师平时的双基工作落实不足,导致这样的局面。
2、学生错别字严重。
在低年级出现错别字还情有可原,可三年级的卷面中错别字也比比皆是,可以发现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对学生书写重视不足。
3、阅读理解能力不够灵活。
阅读理解方面呆板、狭窄,有的孩子懒于反复阅读,懒于动脑思考,答题随意性太强。
课外阅读不够灵活,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迁移。
4、习作的指导欠缺。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重视了学生自由表达,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习作基本功的训练和指导。
如,把要表达意思说清楚、说具体等训练。
不少学生语言单薄匮乏,表达能力较低。
5、学生审题、读题不仔细、不认真,没有针对性的理解
(二)、个别学生试卷分析
从学生的试卷可以看出,本次考试学生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1、词语掌握不够扎实;尤其是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失分均在6分以上。
2、个别学生基础差;对一二年级的知识生疏,尤其是汉语拼音部分。
3、学生阅读能力有待加强;从这次考试来看,本班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差,尤其是课外阅读,对问题无从下手,答非所问。
没有掌握阅读要领。
4、习作水平差;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差,尤其是写作文时前言不搭后语,口语与书面语混淆。
四、存在问题
(1)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
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
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词义、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
由于我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
(3)书写不规范。
从整体卷面看,我班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
书写不够端正,字迹潦草不规范。
(4)学生学得太“规范”。
透过整张试卷,我们不难看到我们学生学得太“规范”化,以至于对一些开放性题无所适从,没能真正读通、读懂,领会,更有部分学生不愿读题,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地填写。
由此我应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老师捧着教科书教参费力宣讲,学生心不在焉地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
教学目标落实不够,训练力度不够。
难怪课堂上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收效又甚微。
(5)、教师在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繁琐。
在整个课堂中问题的理解与发现都是以教师的提问与发现为中心,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太少,学生的思维围绕着老师转,没有了自己和思维空间。
在课堂中,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提出来,不应一切问题均由老师设计。
实际的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6)、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关爱后进生做得还不够。
本次试题无怪题,依标扣本比较紧,所考查的字词都是选取生活中频率极高的,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来源于本学期教材,而达标率问题凸显。
教学设计和实施是否主要面向尖子生,以顺利完成教案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后进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
五、改进措施
为了克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针对本次的月考情况,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自己的工作:
1、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首先就是引导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次数,尤其是习作的练笔。
2、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方面,引导教育学生要养成爱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丰富课外阅读。
语文学习在于积累,要求学生积累名言,谚语,成语,背诵古诗,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抓好课堂教学,落实学生课堂的学习,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严格过关,每个学生都要会背会写。
4、细化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教学语文中,让学习课文与分析阅读短文相结合,在学课文中有机的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
(培养学生踏踏实实读的习惯,边默读边思考问题,重点的勾出来、写出来,做上标记。
)平时加强阅读短文训练,有限的时间内做阅读短文题,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分析问题。
讲故事时,有意识的给学生练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或指出明白了什么道理。
5、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
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鼓励学生将所积累的词句予以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从说到写,写句子--写片断--写短文)。
6、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运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平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学生边阅读,边记录好词好句,并有意识的背下来,把它恰当的运用到习作中,同时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从而提高习作水平。
7.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
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写作的效能。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
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8、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书写习惯和态度的养成教育,坚持长抓不懈。
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人生态度。
9、多关注班级后百分之二十的学生。
面对差生要耐心细致。
可以说,制约班级前进的主要原因在“后进生”,究其原因态度不端正、贪玩,他们缺少的是习惯,缺少的是方法,有些家长疏于管理,有的同学不写家庭作业。
面对他们,我们做老师的应该多帮他们,给他们信心,今后对后进生常抓不懈,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双管齐下,让后进生变成奋进生。
10、对后进生应做到“严、实、细、勤”。
严格要求、落实检查、检测细致、勤于辅导;做到课堂多提问,课后多辅导,业余多交流、平时多检测;
六、本期奋斗目标
这次考试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还需努力。
本期中期考试力争学区第一位,在保持此次的成绩之时更上一层楼。
总之,本次月考,不太理想。
今后的教学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