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马克思主义史 第一章
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发展与衰落
古典政治经济学历史局限性: 1、古典政治经济学由于阶级立场和时代条件的制约, 其局限十分明显的。 2、唯心史观的立场是不可能真正揭示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的趋势。 3、当资产阶级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工人阶级已 构成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巨大威胁时,资产阶级的 古典政治经济学究蜕变成为庸俗经济学,坠落成 为资本主义制度作为辩护的舆论工具。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德国旧唯物主义哲家。 1828年在柏林大学毕业,曾任教于埃尔兰根大学, 宣传无神论,遭受迫害,隐居乡间,从事哲学研究。 早年入海德堡大学神学系,后转入柏林大学学习哲学, 1826转入埃尔兰根大学学习植物学、解剖学和心理 学,后获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任教。后因发表反对神学 的著作被辞退,
亚当. 斯密 ( Adam Smith,1723~1790), 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 代表作《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 的研究》)早已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全球发行。 而他本人也因此被奉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 亚当.斯密出生于苏格兰克科第的一个海关官 员的家庭,14岁考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数学和哲 学,17岁时转入牛津大学。他毕业后,于1748年到 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与文学。1751年返回格拉斯 哥大学讲授逻辑学,次年担任道德哲学讲座。他的 伦理学讲义后来经过修订在1759年作为《道德情操 论》出版,为他赢得了声誉。 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一直居住到1764年,这使他有可能长期实地观察 这个工业中心的经济生活。1764年,他辞退了大学教授的职务,担任布克莱 公爵的私人教师。1767年,他辞去私人教师职务,返回家乡克科第埋首于 《国富论》的写作。 1776年《国富论》问世。此书一出,极受英国资产阶级的欢迎与褒誉, 因为它为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根据。 《国富论》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它概括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形成阶段 的理论成就,它最早系统地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主要学说,它的出版标 志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第一章
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
一、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
二、人类先进思想的发展及困惑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三、马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体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转变)
第一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
三.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工人阶级数量的增加
组织性、觉悟性和战斗力的提升 两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三大工人运动矛盾激化,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1年11月和1834年4月在法 国里昂相继爆发了两次大规模的工人起义。第二次 起义中工人们明确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口号, 使这次起义具有了鲜明的政治性质。
三.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三大革命运动充分说明: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已达到一个新阶段,无产 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工业无产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 大动力。但是无产阶级在实践中仍具有一定自发性,理论上 未达到科学水平。 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提出了创立无产阶级科学理论体系的时代 要求
第二节
人类先进思想的发展及困惑
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是英国产业 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 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 李嘉图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资产阶级犹太移民家庭,在十七个 孩子中排行第三。14岁时,随父亲从事券交易活动,21岁独立开展证 券交易活动,25岁时已拥有200万英镑财产。在经济生活有了保障以 后开始自学。1799年,他偶然阅读了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 和原因的研究》,从此,开始研究经济问题。1819年,他在英国议会 上院购买了一个代表爱尔兰的席位。他占据此席位直到去世。 1817年他发表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因此成 为当时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1819年,他被选为英国下议院议员。 他不仅揭露旧法规的弊病,主张进行议会改革,还提出一系列经济主 张,如反对谷物法,宣传自由贸易,建议币制改革等。 李嘉图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 中心的理论体系。他坚持商品的价值由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决定的原理,批评了斯密价值论中的二元 观点。他第一个提出了决定价值的劳动不是实际的个别劳动而是社会必要劳动,他还指出了决定商 品价值的不仅有直接投入生产的活劳动,还有投在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上的劳动。 李嘉图认为全部价值都是由劳动生产的,它在三个阶级(劳动者、资本所有者、土地所有者) 之间进行分配。工资由工人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 以上的余额。由此阐明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对立,触及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阶 级对立的经济基础。他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中的比较成本学说等。 51岁那一年他在自己的庄园里去世。
1.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飞速发展 2.生产关系的变革
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激化 三、资本主义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
1.工业革命飞速发展
英国:棉纺织工业是当时英国最重要的工业部 门,1771—1795年期间输入英国的籽棉平均 每年不到500万吨,而到19世纪40年代初的 输入量就达到了6亿磅。
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发展与衰落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 1.第一次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内在联系,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 律。 2. 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3. 在地租利润和利息等具体形式上研究了剩余价值, 在一定意义上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 4.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总之,工业革命所引起的资本主义经济的 巨大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急剧变革为马克 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激化
工业革命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激化,其具体变现就 是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 经济危机的原因及表现: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 私人占的矛盾。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和发展,预示了未来社会 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黑格尔1770年8月27日生于德国的斯图加特。1801年, 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 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 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 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 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 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 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 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 者的辩证同一。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 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 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近 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 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 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 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
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发展与衰落 1.德国古典哲学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二、解决社会矛盾多方案的破产
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发展与衰落
1.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性、妥协性 的表现——辨证法的思想与唯心主义和抽象思辩的形式
伊曼努尔· 康德(1724年—1804年)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 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二元论”哲学。政治上高举“理性” 与“启蒙”。
明 简 马克思主义史
第一章
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
学习目的:了解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主体条 件,把握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的代表性文本 及其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内在逻辑。
学习重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 批判大纲》。 学习难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主 要 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发展 。
他的功绩是在唯心主义统治德国哲学界达数十年之后,恢复了唯物主义的 权威。他曾属青年黑格尔派,后批判了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同一说,提出了以人 和自然为哲学唯一对象的人本学。他肯定自然是物质的客观实在,空间、时间和 机械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人是自然的产物,是灵魂和肉体的统一,唯物地阐 述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他认为人是认识的主体,主体和客体通过感觉直接联系 达到统一,自然是可以被认识的,主张直观的反映论。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他的人本学对人的理解是抽象的自然人。他论证 了宗教和唯心主义在本质上的联系,提出唯心主义只是用理性改造了的神学。在 否定了过去的宗教之后,他试图建立一种无神的宗教来宣扬超阶级的爱。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建立了科学的、 革命的辩证唯物主义,因此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 。著有 《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等。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
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
工业革命不仅使生产技术发生质变,也引起生产方式重大 变革,以机器体系和雇佣劳动为标志地工厂制度取得统治 地位,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