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警察学院教学大纲(适用于公共基础课及部分专业基础课、选修课)【课程说明】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适用专业:全部专业总学时数:56实验实训学时:6【总体教学目的与要求】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联系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渐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础。
1、知识教学目标一是成才、理想信念观教育,主要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树立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人才观,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报效国家,这是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前提。
二是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教育,主要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做道德高尚的人。
三是法制观教育,主要内容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法律修养教育。
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我国宪法的主要精神,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何通过法律程序保障自己的权利,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大学生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护法,维护法律权威,依法办事,做合格的公民。
2、能力教学目标思想品德修养部分学生能学会正确规划个人学习、成才道路;学习品德修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方法。
法律基础部分通过案例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法制意识3、素质教学目标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重视学生作为合格公民所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锻炼,如道德修养、行为习惯、法制观念等非智力因素素养,提高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势政策水平、社会责任意识等素养。
【教材名称及章节目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制体系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各章节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基本要求: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从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分析大学生活特点及其变化,提高大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大学生适应人生新阶段,塑造大学生健康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1、大学生活的目标及其制定。
2、弄清几个相近的核心概念:思想道德和思想道德素质;法律和法律素质。
3、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本讲是课程的开端,是大学新生刚刚踏入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第一课。
因此,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大学各种环境和中学的不同,及时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生活,创建新的目标,迎接未来的大学生活。
同时依据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和应有的形象。
复习题(思考题):1.大学新生应如何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2.试论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基本要求: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与难点:1、弄清几个核心概念:理想、信念、信仰与理想信念。
2、大学生如何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
教学内容: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及其意义;科学的理想信念;化科学理想信念为现实的条件、途径和方法。
复习题(思考题):1.怎样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什么样的理想?3.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打算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基本要求:通过讲述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1、爱国主义的概念。
2、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和怎样弘扬爱国主义。
3、理解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教学内容: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复习题(思考题):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3.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重要作用,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端正人生态度,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正确对待人生环境,协调自我与各方面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正确理解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
2、理解“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3、正确理解人生环境。
教学内容:从理论上阐释什么是科学而高尚的人生观;提出价值、价值观、人生价值标准及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深入讨论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的落脚点。
复习题(思考题):1.谈谈如何有效处理自我身心关系。
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基本要求:通过阐明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和历史发展,揭示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与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历史联系,帮助大学生认清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的一个合乎规律的崭新阶段,是对人类历史上道德发展的优秀成果进行批判继承的产物。
并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各种实际道德困惑,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引导大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1、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2、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教学内容:一般道德理论知识;社会主义道德同人类道德文化优秀遗产的历史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复习题(思考题):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体悟到个人品德有哪些内涵?2.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在新时期为什么要倡导和实践为人民服务?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4.当代大学生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第五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质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增强公德意识。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了解课余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了解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
明确职业生活、爱情与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帮助大学生培养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践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帮助大学生认清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家庭美德观,履行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1、区别社会公德、国民公德、公民道德2、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问题3、职业的内涵和本质。
4、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5、关于爱情的本质。
教学内容: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职业的内涵和本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与职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劳动法》、《公务员法》)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应当树立的择业观和创业观;爱情的本质和恋爱的道德要求;大学生对待爱情的正确态度;家庭美德的基本内涵;《婚姻法》的基本内涵。
复习题(思考题):1、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个人品德?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3.如何理解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和义务?4.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你打算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5.应当怎样认识爱情与人生?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制体系基本要求:通过自学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教学重点与难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丰富内涵;2、正确认识中国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3、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我国实体法律制度;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复习题(思考题):1.如何认识法律的历史发展?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基本要求:通过自学理解和区分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治观念和法治理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法、知法和护法的关系。
2、理解和区分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治观念和法治理念。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国家安全意识;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复习题(思考题):法治与人治、法制、德治有什么区别?第三章中国精神第三章第三讲:改革创新新课导入:16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几百年里,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超过过去几千年的总和。
特别是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几次重大科技革命,如近代物理学诞生、蒸汽机和机械、电力和运输、相对论和量子论、电子和信息技术发展等。
在此带动下,世界经济发生多次产业革命,如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
每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面貌和力量格局。
一些国家抓住了机遇,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迅速增强,甚至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发端于英国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走上了世界霸主地位,美国抓住了第二次产业革命机遇,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从第二次产业革命以来,美国就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这是因为美国在科技和产业革命中都是领航者和最大的受益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