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字经课件

三字经课件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注: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 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 做老师的过错。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注:小孩子不 肯好好学习,是 很不应该的。一 个人倘若小时候 不好好学习,到 老的时候既不懂 做人的道理,又席, 孝于亲,所当执。
注: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 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 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注: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 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 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 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 字,阅读文学。
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 蒙读物,知名度极高。古代儿童都是 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 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 “三百千”。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 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 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同 唱儿歌。迄今为止所见的就有宋末元初的 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 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个 版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注: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 原来是善良的,大家的本性是 差不多的,只是因为受到各自 环境的影响,于是彼此的本性 就逐渐相差得远了。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注:如果不加以教导, 本来善良的天性就会变坏。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 是专心一意,始终不懈。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注:战国时,孟 子的母亲曾三次搬 家,是为了使孟子 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 母就割断织机的布 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注:五代时,燕山 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 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 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 举成名。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
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 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 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和 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 家要主动 到招呼。
游子吟
孟郊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想说
亲爱的爸爸妈妈: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注:我国 采用十进位算 术方法:一到 十是基本的数 字,然后十个 十是一百,十 个一百是一千, 十个一千是一 万……一直变 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注: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 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三纲 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 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 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 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