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h u m a n i s t i c p s y c h o l o g y)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当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一种革新运动。
60年代初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立后,这一运动有较大发展,1971年在荷兰举行过国际会议,影响扩及欧洲和亚洲
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一种运动是由许多具有类似观点的心理学者共同发起的,主要有:
⏹人格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h.a.默里、g.墨菲
⏹新精神分析学家k.霍妮、e.弗罗姆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r.梅
⏹机体论者k.戈尔德施泰因;发展心理学家c.比勒、j.f.布根塔
⏹比较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a.h.马斯洛
⏹心理咨询家和教育改革家c.r.罗杰斯等
其中马斯洛、罗杰斯和梅是这一运动公认的领袖人物
人本主义心理学特点
⏹关注人的经验,将人作为处在其整个生活过程中的一个整体进行理解⏹强调人类独有的特性,如选择性,创造性,和自我实现
⏹强调选择产生出意义,所以应选择有意义的研究问题而非为求客观牺牲命题的意义性
⏹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关心人的潜能和发展
研究和理解整体的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普遍同意的一个原则。
人本主义心理学特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他们既反对s.弗
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驱力或防御机制,又反对行为把意识看作是行为的副现象。
⏹关于人的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大都同意柏拉图和卢梭的理想主义观点,
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恶是环境影响下的派生现象,因而人是可以通过教育提高的,理想社会是可能的。
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方面,他们继承了19世纪末w.狄尔泰和m.韦特海默
的传统,主张正确对待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对用原子物理学和动物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类心理,主张以整体论取代还原论。
人本主义治疗的特点
⏹1、强调人的责任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可以自由的改变自己的生活,如果不能够改变,只是身体有局限。
所以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2、此时此地过去经验会形成和影响我们是谁和怎么做,但是这些经验并没有明确指出我们能够变成什么样。
人如果被困在过去的阴影中,就不能够生活在今天;
⏹3、个体的现象学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别人的建议只是参考,自己必须作出自己的决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4、人的成长当一个人眼前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们不会感到满意,而要积极地寻求发展;除非有困难阻碍,我们会不断朝着满意的状态前进。
马斯洛观点
⏹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一种层级结构,高级动机的出现有赖于低级需要的满足
⏹他并用比较心理学的资料论证,不论低级或高级的基本需要和动机都具有本能的或者说是类似本能的性质,即都有自发追求满足的倾向
而高级的需要和动机如友爱、认知、审美和创造的满足,即人的价值的实现或人性的自我实现
罗杰斯的观点
⏹罗杰斯以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经验论证了人的内在建设性倾向
⏹这种内在倾向虽然会受到环境条件的作用而发生障碍,但能通过医师对患者的无条件关怀、移情理解和积极诱导使障碍消除而恢复心理健康
他并把这一理论用于教育改革,强调教育中建立师生亲密关系和依靠学生自我指导能力的重要性。
罗杰斯的观点
⏹罗杰斯说:“个人中心疗法学派主要是一种存在观点,寻找适当的态度和行为的表达,而这些态度和行为乃是能够创造出促成成长的气氛。
它是一种重要的生活哲学,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或方法。
当事人中心疗法(P e r s o n-c e n t e r e d t h e r a p y)
⏹治疗者应具备的三种态度:
真诚一致(c o n g r u e n c e),即治疗者所表达的内容与他自己内在的体验是一致的,不说言不由衷的话,不摆专家的架子和说教者的姿态,而是坦诚交流。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u n c o n d i t i o n a l p o s i t i v e r e g a r d),即积极的非批判性的接纳态度,但不可与赞赏混淆。
共情(e m p a t h i c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即能够准确地感受到当事人所体验的情感和个人意义。
罗洛.梅
⏹梅把欧洲存在主义心理学和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引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处境虽然带有悲剧的性质,但能通过勇气的培养、焦虑的克服和自我的选择趋向光明的未来。
存在主义治疗(E x i s t e n t i a l p s y c h o t h e r a p y)
基本假设:我们是自由的,我们不是环境的牺牲品,我们大多是自身选择的结果,因此,我们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有责任。
治疗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当事人自我察觉,帮助其充分地认识自己的存在和实现自己的潜能。
治疗的目的:激励当事人去发现各种替代方法并从中选择,要成为自己生活的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