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五年级课堂语文教育随笔-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五年级课堂语文教育随笔导语:语文课堂上学生动口又动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地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地提高。
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课堂语文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小学五年级课堂语文教育随笔【第一篇】:《灰椋鸟》教学随笔《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来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
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情感,增强学生爱鸟意识。
我先运用了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百鸟归林,呼朋引伴,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
学生赏心悦目,学习了课文的情趣被调动了起来。
学生通过“读、划、悟”与文本真切对话,教师则在一旁提醒,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
例如:不动笔墨不读书、你不但会思,你很会读等等。
学生通过自学,收获不少。
“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多元对话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毕竟学生是阅读的主任。
对于学生自己感知到的,自己所发现的,我都给予鼓励和赞赏。
当然,我在整个“对话”过程中,起着激活、指引、协调、保证的作用。
如: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来感悟,通过句式来感悟,通过情境来感悟,力争使莲山课件成为个性张扬、灵性飞扬、生命律动的精神殿堂。
正因为如此,学生都能畅谈自己的发现及感受,读得也比较投入、到位。
最后画面的欣赏,不仅对全文起到了辐射的作用,而且让学生整体感知场面的热闹和喧哗,而且升腾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情感。
结尾,我声情并茂的叙述,画面的生动感人,音乐的凄婉、深邃,再现了女大学生徐秀娟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陷入沼泽地的悲壮场面,本文最后一段的再现,学生深情的朗读,实现了学生情、教师情、文本情“三情共振”的效果,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小学五年级课堂语文教育随笔【第二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随笔参加教学工作有段时间了,在教学中遇到了很多问题,种类不同,有些通过与老师交流、参考教参可以得到解决。
而有些问题则成为顽疾,想方设法都得不到良方。
比如:后进生问题、如何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全部学生的注意力。
后进生的问题从来都是大问题。
第一种,不爱学、贪玩型;第二种,想学、跟不上(脑子有点迟钝);第三,即不聪明也不爱学;第四,有能力学但管不住自己。
针对以上几种类型,对不爱学、贪玩的我尽量压制他的玩性。
我们班有个男孩特皮,天天最喜欢追跑打闹,学习一塌糊涂。
我想尽一切办法在课堂上、教室里压制他的好动、活泼因子,虽然学习成绩提升不是特别好,但现在的他至少上课能安静听会儿了,所以我认为进步还是很大的。
我们要学会放大孩子的优点,尽量缩小孩子的缺点,从而帮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
对于第二种类型的学生,刚开始我很急、很气,怎么就有这么不开窍的孩子。
可能这一阶段的新内容对他来说有点难,一时半会儿接受不了,那么不要吵他,相反及时给他鼓励,这样他才会有继续学习的信心。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错了的时候,过度的批评会使孩子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不是说“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么,也许将来的某一天在某些方面学生会有大的成就。
在以平常心对待这些孩子的同时,我们应该把最好的祝福送给他们。
还有一种最让我头痛的,不聪明、不会还特别懒,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来学校是干什么的。
学生习惯的养成很重要,需要我们时时反思时时改进,我们要适应孩子,不能只让孩子适应我们。
小学五年级课堂语文教育随笔【第三篇】:什么是对话平时,我们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说话就是对话,其实不然。
请看下面这个例子:小明起床后,漱洗完毕,和妈妈一起吃早饭。
他咬了一口鲜美的包子,兴致勃勃地告诉妈妈:“今天我的同桌小敏过生日,我已经为她准备了一份生日卡,不知道其他同学会给她什么礼物”妈妈看着儿子嘴塞得满满的还在不停说话的样子说:“吃东西说话当心噎着,时间不早了,抓紧吃完。
上学的东西别忘了带。
”这段话乍一看,小明和妈妈是在餐桌边一起说话,而且是由小明引出了妈妈的话,似乎双方也是在交流“对话”。
但仔细推敲,我们发现两个人的话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他们关心的是各自的话题:小明关心的是同学的事,妈妈关心的是小明的事。
双方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说话中心,双方的话自然也就“对”不上了。
可见,和别人在说话并不一定就是对话。
我们所说的对话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它是双边或多边的;(2)双边或多边有着共同关心的话题;(3)一方的说话内容必能引起另一方的说话反馈。
在这个意义上,对话可以包括询问、争论、审讯、谈判、答辩、讨论、采访,以及一些有目的的交谈等。
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是一种对话,从这种对话中,同学们能更清楚,对话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问题,如果不围绕一个问题则会导致答非所问。
小学五年级课堂语文教育随笔【第四篇】: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教学随笔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影响深广。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大都把听、说、读作为训练的重点,习惯于动口不动手,比较重视让学生读书、思考、议论,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书,积极地思考,热烈地讨论,却很少让学生在课上写。
课堂上学生读、思、议,整节课显得热闹非凡。
语文的知识点多,字、词、句、段、篇,样样都不能忽略,课堂上学生动笔的机会很少,主要是怕耽误时间。
学生偶尔动动手,也只是写写笔记,打打符号,造成学生“眼高手低”。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想一想说一说好象都会,写起来却感觉吃力。
这样一来,造成成绩测试中阅读题普遍失分较多。
在语文课上,我们有很多机会可以让学生写。
让学生准备一个可以“随便写、随便画”的本子。
让学生随意性地“乱写”。
记生字时,让他们把易错的字写写,多少不限;课文中有些不易讲解的词句,用笔画一画,教师讲十句不如学生画一画印象深刻。
教师也可提出问题,让学生用最简短的句子写出来,老师巡视检查,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阅读教学中,课前预习要质疑,有些问题可以用问号表示,就直接标在书上,有些问题无法用问号标出的,可以写在本上;结束一篇课文的学习后,可以写出自己的收获,仍然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写下来,通过各种方式解决。
这种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有疑而问”,养成随时留意问题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是,阅读课上的写,绝不能等同练笔。
一方面它形式自由,学生完成时,只要自己认识,能描述出来,用符号替代,用词串联,写关键字,都可以。
另一方面,它的内容不受限制,凡是能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都可以写。
但要避免写的内容过多,老师让学生写的内容必须经过仔细推敲,要以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不能什么都写,要有目的,有计划。
语文课堂上学生动口又动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地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地提高。
同时,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主动性,既强化综合训练,又促进学生读、写、思的有机结合。
小学五年级课堂语文教育随笔【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理解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是“思维训练型”的教学模式。
前者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
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
后者教师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阅读——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教学。
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则强调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而比较忽视语文的工具性。
只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上两种模式尽管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教学活动结构,但它们也有两大共同点,一、是前者教师“一讲到底”,后者教师“一问到底”。
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体,而不以学生为主体。
二、是教学活动都以理解为重点,前者是理解的知识内容,后者是通过理解发展学生智力。
两者都是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1、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有没有反思过去的文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五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3、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5、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即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
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语文教学反思以下几点: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
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野”在中指什么意思2、是从几方面来写这种“野”的3、是怎样写出这种“野”的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
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
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
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
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的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